贵州白酒:促结构优化 延产业链条
——白酒产业振兴与发展研讨会小记
□本报记者 李 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在2018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投资贸易洽谈会——贵州白酒产业振兴与发展研讨会上,业界专家共话白酒,涌现诸多真知灼见。
白酒是贵州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5年来,贵州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450.7亿元增至828.7亿元;全国来黔投资相关酒类产业项目290个、投资额720.9亿元,其中遵义市有179个、投资额539.3亿元。
当前,贵州经济发展处于重要转折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国家层面对贵州转型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省委、省政府对白酒产业高度重视,今年委托中国酒业协会制定《贵州白酒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产区建设作为贵州白酒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方向,打造世界第一烈酒品牌、培育世界第一烈酒产区的总体目标。同时,即将出台酒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标准等一系列全新顶层设计,加快白酒产业与绿色生态、文旅康养、大数据及传统优势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全省白酒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表示,白酒产业链构建及发展有非常大的空间,贵州尚未形成龙头引领、品牌依次发展的格局。因此,要从全省白酒产业链总体发展的角度全盘考虑,在产业顶层设计上对中小型白酒企业、作坊企业给予生产、品质、品牌、金融等方面的有效疏导,构建大中小白酒企业协同发展模式。
宋书玉建议,应创新思路加快贵州白酒产业全产业链整合,以促进绿色发展、酒旅融合、农业发展为主线,以贵州白酒产区建设为中心,加速推动酿酒向农业种植、文旅康养、物流、包装、科研、教育、金融等全产业链发展,形成供应链产业集群,促进优势资源集聚、优化配置;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管理高效”的总体思路,提高国土资源利用率,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模式,大力推进产区、生态种植业建设,建成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