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服务贸易创新 助力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李 丽
2016年至2017年,国务院先后在全国17个城市及国家级新区中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贵安新区抢抓机遇,提出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的“一体两翼”试点新思路,推动政策、资源、服务向相对有限、能够占据制高点的“窄域”充分集中,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及其他地区的后发地区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之路。
作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之一,贵安新区在构建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打造服务贸易核心集聚区、引进服务贸易重点平台,落实商务部、省商务厅各项政策措施,强化服务贸易试点宣传推广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效果初显
在推动大数据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方面,初步形成大数据服务“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上游以苹果(贵州)云服务数据中心、华为全球数据中心等大数据基础设施项目为核心,集聚全国乃至全球数据资源;中游以贝格大数据、数据宝等引领性项目为支撑,为数据分析、加工、脱敏提供全流程服务;下游以白山云科技云链服务、鼎韬服务贸易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性项目为依托,为数据的传输、消费、治理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服务贸易企业搭建项目对接和国际市场推广平台。
在完善服务贸易支持政策方面,完善以《贵安新区服务贸易发展支持办法》《贵安新区服务贸易鼓励投资指导目录》为核心的“1+7”服务贸易政策体系。
在创新服务贸易统计监测模式方面,完成贵安新区服务贸易统计平台建设,搭建了政府管理服务部门和重点企业数据直报系统,形成具有贵安特色服务贸易指标体系。
在提升贸易便利化方面,先后完成《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实现驻区海关与贵阳机场口岸通关一体化、与深圳皇岗口岸通关一体化,复制推广了“保税展示交易”、“集中汇总征税”、“委内加工”、“一次备案、多次使用”等9项自贸区政策,推动建设贵安综合保税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贵安服务贸易试验区自2016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以来,坚持以开放促发展,综保区2015年当年获批、当年建成、当年通过验收;2017年实现与贵阳机场口岸、深圳皇岗口岸通关一体化,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25.1亿美元,完成服务贸易总额7.53亿美元;今年2月,综保区(电子信息产业园)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上半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2.85亿美元,同比增长119.1%,进出口贸易总额全省第一。
优势突出
贵安新区不仅在服务贸易方面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投资兴业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战略优势显著。作为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批建的国家级新区,贵安承载着打造“西部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使命责任。贵安新区的开发建设,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交通便利。新区位于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多条区域枢纽交汇,是连接成渝、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十字交通中枢。生态人文环境优越,山水田园风光秀美,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拥有多个水电站,资源富集。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贵安新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深入推进10项国家试验区示范点工作,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等方面享有更加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各类招商引资优惠政策10余个;同时,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开展互不为前置条件的并联式审批,推进投资项目审批40天全流程试点,基本形成“一章审批、一网审管、一单规范”的行政审批制度。花溪大学城和清镇职教城汇集近30余万师生,3个双创示范基地,人力资源规模大、成本低、质量高。引进了美国微软、印度NIIT等专业培训机构,为各类产业发展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人才夯实基础。
4年多来,贵安新区从白纸画图、白手起家,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苦干实干,取得了一定成绩。截至目前,苹果、高通、华为、腾讯、富士康、三大运营商等17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新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长江汽车已交付电动客车、公交客车129辆,意向性订单276辆;新特电动汽车进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销售订单约4.3万辆;综保区、大学城、高端园三大园区的产业链基本形成,各自特色突出,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发展势头呈现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