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坚持服务兴会的辩证思考
□东海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群团组织是党直接领导的群众自己的组织,为群众服务是群团组织的天职。工商联的天职,就是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这一重要群体的服务工作。从各地工商联开展服务的情况看,还不同程度存在畸轻畸重、顾此失彼的问题。做好新时代工商联服务工作,必须认清职责定位、找准出发方位,统筹兼顾,把握处理好服务工作中几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
处理好“人”和“事”的关系
处理好“人”和“事”的关系,就是要在服务中处理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既要关注他们的思想,也要关注他们企业的困难。“两个关注”要求我们立足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实际和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正确处理“人”和“事”的关系。工作中,有的同志习惯于就事论事,做经济服务工作脱离企业家的思想,做思想政治工作脱离企业的实际,或“单打一”,或“顾此失彼”。工商联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服务帮助人进而团结人引导人,不只是体现在具体的解难帮困上。
人是起点、也是终点;事是载体、也是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手抓鼓励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导”的“两手抓”思想,体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求我们落实“两个健康”主题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把教育引导寓于鼓励支持的具体服务中,用鼓励支持的实际行动强化教育引导实效。既要坚持对非公有制企业鼓励支持服务,协调推动解决企业融资、人才、管理、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更要重视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教育、引导和培养,把解疑释惑与排忧解难结合起来,使“两个健康”之间互相融入、互为促进。
处理好“大”和“小”的关系
处理好“大”和“小”的关系,就是在服务中处理好“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关系。企业群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大中小企业雨林共生。没有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大企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直以来,在部分同志中“工商联主要做代表人士工作”的烙印很深,但代表人士并不都来自“个头大”的企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专门指出一些工商联设置会员门槛的做法,指出了我们在服务定位中的问题。在民营企业面前,工商联不能有远近之分,更不许亲疏有别,不能“喜大厌小”“爱富嫌贫”,要把更多精力聚焦于专、精、新、特的成长型企业,把更多初闯市场的年轻一代创新创业者纳入服务视野,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
继续坚持好重心下移、面向基层的工作思路,坚持分类指导,抓大扶小并重。在服务大企业方面,把重点放在引导企业树立正确发展战略上,及时引导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注重发展思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避免盲目决策,注重科学论证,增强风险管控,推动企业实现管理体系最优化,组织结构扁平化,创新活动高效化。在扶助小微企业方面,既要抓“点”,重视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和商会平台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具体服务帮助,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助力加油;还要重“面”,发挥工商联议政建言的独特渠道优势,及时反映意见诉求,推动国家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地落细落实,使企业能够普遍受益。
处理好“新”和“旧”的关系
处理好“新”和“旧”的关系,就是在服务中处理好“新朋友”和“老朋友”的关系。统战工作是一项交朋友的工作。近几年,各级工商联适应形势发展和任务需要,大力发展商会组织,吸收大批年轻一代企业家和新经济企业,补充了新鲜血液,工商联团结的队伍越来越庞大。随着新老更替,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家由于各种原因离开工商联组织,但跟进联系不及时、不到位,导致他们中一些人与工商联日渐疏远。如何在工商联的联系服务中,做好眼前密切联系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服务工作的同时,给“老朋友”留出档期、预留位置,使他们继续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及时得到需要的服务,“广交新朋友,珍惜老朋友”,是需要各级工商联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
珍视老朋友的功劳成绩。工商联事业走到今天,有现在的辉煌成绩,离不开一代代工商联人和老朋友们的努力奋斗,他们所作出的成绩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铭记下来、传承下去。工商联团结联系的老朋友,都是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巨擘、泰斗,对后来者、年轻一代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感召力。要充分发挥老一代企业家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他们既是优秀导师、又是典型教材,请他们走上前台、登上讲台讲形势、讲历程、讲发展、讲感恩,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往往会事半功倍。要建立和老朋友之间经常性的沟通联系机制,力求做到活动多商量、节日多问候、调研多请教、平时多联系、困难多帮助,使工商联老会员老朋友内心觉得“人在组织外,身在组织中”。
处理好“对上”和“对下”的关系
处理好“对上”和“对下”的关系,就是处理好服务“党委政府”和服务“民营企业”的关系。工商联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联系着民营企业,既要服务党委政府,还要服务民营企业。工商联作为桥梁纽带和助手的职能定位,要求必须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基层至上、企业家第一”的思想,按照党委政府要求,当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代言人、当好民营企业的服务员,这本身就是服务党委政府的具体化,是服务型政府工作的延伸。服务党委政府与服务民营企业是有机统一的,这是服务工作的“一体两面”,而绝不是孤立的“两个服务”,更不是对立关系。在工作中,有一些地方工商联更愿意当有关政府部门的工作“二传手”,乐于上层活动,整天忙忙碌碌,或者拿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多当借口,脱离基层、远离企业,以致工作“剑走偏锋”。
民心之所向,即为工作之指向、努力之方向。工商联不是党委政府的直接工作部门,职能定位是桥梁、纽带和助手,决定了工商联必须牢牢把握“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处理好“对上”服务,就是要吃透上情,及时把党委政府的改革红利、政策信息和重大事项及时传达到基层,让民营企业能了解、用得上;还要通过工商联的深入调研,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真实想法、内心诉求和民营企业的现实困难及时客观反映给党委政府,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参考。处理好“对下”服务,就是始终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放在心头,把他们的心声当作第一信号,解忧帮困“不过夜”;还要利用工商联渠道优势,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相关机构的支持,形成促进“两个健康”的强大合力。
处理好“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关系
处理好“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关系,就是处理好服务中“做好事”和“帮难事”的关系。工商联的工作虽然没有硬性任务,但工作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要求很高,且工作边界不断拓展、任务越来越多。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工商联工作的高度重视,“忙”成为工商联的常态。在人少事多、任务叠加的情况下,工商联如何忙、忙什么,怎样忙得有作为、有价值,就是一个需要思考、认真对待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处理好“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关系。
多多“雪中送炭”,才能交到挚友诤友,才能实现真团结、大团结。首先要强化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把缓解企业现实困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增强发展信心作为重中之重。其次,多关注重点行业、“问题企业”,深入调查研究,在总体形势上有准确把握、共性问题上有对策建议、解决具体企业困难上有作为。再次注重制度保障,完善相关机制,以“钉钉子”的精神盯着问题抓落实。还要注重搭建服务平台,善于利用互联网信息手段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层次,增强服务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