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387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7-12

主动担当作为 聚力脱贫攻坚

毕节市政协主席 宫晓农


  近年来,毕节市政协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113攻坚战”部署,聚力脱贫攻坚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一、发挥智力密集优势,彰显“扶志扶智”的政协智慧

  针对贫困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过于依赖政府等普遍性问题,毕节市政协充分利用全会大会发言、委员提案、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等渠道聚焦脱贫攻坚、建言献策,特别借助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这一创新性平台,帮助贫困乡、村和贫困农户理清发展思路,消除观念瓶颈,提振脱贫精神。2017年以来,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开展各类形式讲习近80场次、5000余人次。市政协委员也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扶志、扶智”的热潮中,如市管专家董恩省2017年就在威宁自治县为农民群众讲习2万余人次。通过讲习,让广大贫困乡、村干部和群众掌握农业实用技术,增强决战贫困的信心和斗志。

  二、狠抓扶贫项目落实,探索“挂帮扶贫”的政协方案

  纳雍县左鸠戛乡属毕节市18个极贫乡镇之一,也是市政协扶贫工作联系点。在这个点,市政协主席任脱贫攻坚总指挥长,秘书长任常务副总指挥长,市政协派驻3名干部长期驻点参战。针对该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弱、内生动力不足的实际,市政协着重采取“三抓”的帮扶措施:一抓项目落地,整体夯实基础设施。通过积极争取,协调“五通四有”“四有五覆盖”、美丽乡村建设、扶贫生态建设(浦发)投资基金项目及其他各类项目上亿元,极大改善了该乡基础设施。二抓工程载体,长短结合助推脱贫。着力实施“四个一”工程:栽好一棵核桃树,种好一粒拖歪米,育好一片生态茶,建好一所村小学。2017年以来,在先锋村栽种三年挂果的早实核桃3000余株,早实核桃育苗70万株;在拖歪村种植拖歪贡米300多亩,年产值达200万元以上;在拖歪村、法仲村扩大茶叶种植面积1000余亩;协调安顺兴伟集团捐资100万元,对先锋村岩头教学点进行改扩建,并于2017年秋季投入使用。三抓观念转变,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多次组织干部群众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市委相关会议精神,讲政策、理思路、教方法、解疑难。组织该乡村两级干部及群众代表50余人次先后赴云南临沧、四川雅安和毕节市黔西县古胜村考察茶产业和生态建设工作。

  同时,市政协7位副主席按市委统一安排,积极参与和指导各自的扶贫联系点脱贫攻坚工作。

  三、聚力产业扶贫带动,贡献“产业扶贫”的政协力量

  (一)大力支持发展香葱产业。2017年,通过市政协牵线搭桥,夜郎香葱产业正式落户毕节,先后在赫章县松林坡乡、黔西县金碧镇、织金县上坪寨乡、金沙县禹谟镇等地完成种植香葱12000亩,实现日产商品香葱150余吨,远销广州、深圳、上海、长沙等地,直接带动近3000人在家门口就业、600多户贫困家庭稳步脱贫,逐步形成了“贫困农户特惠贷入股、农民土地参股、基础设施量化合股”的扶贫利益联接机制,把“小香葱”真正做成了“大产业”。中央电视台2套节目、《人民政协报》《贵州政协报》《香港商报网讯》等媒体先后给予报道。今年6月,省委书记在毕节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对香葱产业给予了充分肯定。在赫章香葱基地建设的1年时间里,市政协主席宫晓农和市政协有关同志35次到现场进行工作指导,做了三件事:一是帮助协调项目和资金。如协调水利部门安装喷灌设施4000亩,扶贫部门修建机耕道14公里,交通部门对松林坡乡通乡公路进行提级改造,贵州银行贷款2000万元壮大公司规模发展等。二是创新工作思路。提出利用“特惠贷”入股分红并让贫困户到基地务工脱贫致富的方式,最终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农户脱贫、村集体增收“三赢”,并逐渐形成“11235扶贫模式”。三是帮助打开销售渠道。带领公司老总、销售人员深入重庆、广州、深圳等地进行市场调研,搭建平台,切实解决产品出路问题。

  (二)大力帮助促销毕节土鸡蛋。2017年春季,鸡蛋滞销,让蛋鸡企业深陷危局。市政协急企业之所急,迅速组织、率领市内蛋鸡企业负责人前往广州、深圳推介。从2017年开始,在广州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市鸡蛋销售量大幅提升,仅七星关区兴联蛋鸡养殖场销售量就从原来每天销往广州市场不足100件飙升到每天1100余件,鸡蛋价格也从每件120元提升到180元—220元,最高时达320元。以此概算,一年为企业净增利润约2000万元以上,而这2000万元中,有20%以上是贫困户入股企业应该分得的红利。如以现行标准计算,仅该企业一年增加的利润就足以带动1200人脱贫。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针对全市调减玉米种植188万亩,各县区特别是乡镇在种什么、怎么种、如何销、怎样确保农户利益等问题上不很清晰的状况,市政协汇聚各方面专业人才,认真把脉开方,在今年3月聘请农业类首批专家82人,组建“毕节市政协智库”,分为蔬菜、茶叶、中药材、经果林、畜牧等五个产业小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专业论证,已形成的《关于高度重视并将茶产业打造成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要主导产业的建议》获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毕节市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在“八要素”之“产业选择”上交出了政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