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380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6-29

  当代水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观《墨·非墨》当代水墨画展有感

  □本报记者 万里燕

  听说贵州美术馆即将展出一场当代水墨画展时,我心里是有些存疑的——并非思想僵化,而是当前中国所谓的“当代艺术”实在是龙蛇混杂。

  贵州搞当代艺术的不多,因此也接触得少,但记得第一次看“当代艺术展”时,几间破破烂烂的阴暗毛坯房里,悬吊着几盏射灯,中间一个电子屏幕不停来回放着《孟子》《论语》,屋顶数百个气球用鱼线吊着,被风扇吹得左摇右晃。据策展人说是要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撞,但给我的感觉既不是出色的装置艺术,也没有强烈的人文气息,除了LED屏上不停滚动的“之乎者也”,整场展览甚至有点儿不知所云。后来接触多了,也看到了不少非常优秀、充满现代意识和人文情怀的当代艺术,能够给人以美感,给人以启迪,引人思考,催人奋进。于是疑惑愈深——同为当代艺术,怎么有云泥之别?后来也自己思考,也与人探讨,最终觉得最根本原因是:当代艺术作为一种新生艺术产物,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形成如传统水墨经过上千年发展演变形成的严格规范和定则。这样一来,好的一面是没有桎梏,当代艺术的触角得以自由向多方延伸;坏的一面依然是没有桎梏,高雅的可以极美,低俗的也可以没有底线。

  水墨,作为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一直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依相生,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向世界表达自己的途径。日本人和韩国人也用毛笔、墨和宣纸写字、画画,但内里的东西就是和中国人不一样,因为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笔墨就仅仅是媒介,而失去了文化表达的独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传统水墨毋庸置疑是无可替代的,是经过千年时代淘换留下的珍宝,但时代车轮在滚滚前行,传统水墨也不可避免的要变革,要以一种新的姿态来适应这个新的世界。这点是肯定并确切的,但怎样变革?变革成怎样的新形式?这些都还是问题,答案隐藏在时间里,看似呼之欲出,却必定要经过一段不明长短的时期,才能等来那个明确的契机。

  实际上,中国传统水墨的变革已经开始了相当一段时期。从解放后开始,传统水墨开始分化出新中国画、新人文画、现代水墨。当代水墨这个说法产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由皮道坚先生召集的在广州华南师大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是水墨进入了数字时代以后,所呈现出的一种新的可能性。它受观念艺术的影响很大,采用的是一种解构策略,与此同时又在不断地建构新的东西。如刘国松、谷文达、仇德树、王天德、王彦萍等的作品,他们的当代水墨真正解放了媒材的概念,画种的概念,样式的概念,并做到了与数字时代的生活节奏、感受相合拍。

  在6月2日,贵州美术馆展出的“墨·非墨”上海当代水墨邀请展中,我看到的这12位艺术家:蔡广斌、陈九、丁设、黄渊青、何曦、何伟、罗卫民、了了、汪一舟、吴刚、王春杰、阴佳,他们的作品,无疑是当代水墨的成功案例。这次展览的12位艺术家作品,材质、媒介、形式、语式都不尽相同,在多元化的艺术语境中,艺术家们表达着自己的思想、观点甚至生活所见。蔡广斌的《自拍》系列,把水墨语言和现代生活结合,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用水墨的低调含蓄,来反衬内心对艺术和现实生活的激情;陈九把“水”融入了现代网络符号世界中,表白着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文化语境中的诗性表达,如他自己所说:“如今手握一支毛笔,遥望潺潺流水,在中国人的农历二十四节气里,欲留下这流水的风姿绰约:渺渺茫茫,浮光掠影,纯是一分化机。”丁设用一些看似无序的点线组成一些看似无序的格子,听起来好像普通随意,看其作品的时候却能直指心境。这幅有限的画面,装着有限的格子,却好似能无限延伸,包罗浩瀚。于极简处见极致,于小象中见大景,不正是中国禅学的观点吗?吴刚受中国传统水墨写意训练多年,他的当代水墨突破画种材料的边框,却仍牢牢依附中国传统精神。他的《出山》系列以水墨为媒介,结合油画技法,中国画的理性和西方画的感性在同一画面中碰撞出他心中的“那片山水”。余下诸位参展艺术家虽不一一点述,但无疑共同构成了这场当代水墨展的成功。

  皮道坚说:“既然是当代水墨,那么当代的文化,当代的创新,当代的新趣味必须通过作品表达。当代水墨反映的是时代趣味,也必须反映时代趣味。作为艺术家,创作者,他必须向他所在的时代交出答卷,这是他的工作和使命。企图在时代里蒙混过关的行为历史是不会答应的,我们是时候该想一想,在目前的环境下,应当强化的究竟是传统还是符合时代的那部分。”我们已经到了中华文化崛起的关键时期,水墨变革所应承担的示范责任和导向责任十分重要。中国当代艺术并不是舶来品,而是在扎扎实实学习传统,吸收传统的智慧和营养,和传统保持学脉上的联系基础上,去表达现世的关怀。

  相关链接

  中国当代水墨是基于对传统中国画的当代发展而来一个新的艺术概念。当代水墨的字义概念上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其时间上的当代范畴,具体而言是指我们当代的不同过去的当代社会、经济、科技与文化的发展状态下的时代背景;其二,是指水墨之表现元素,即是以传统中国画中最基本的水墨材质与形式。其中既有传统传承之要素,又有当下时代的文化风尚与取向。

  然而在多元时代文化的大背景中,仔细研究与体味当代水墨与传统精神与现代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时,似乎会感觉到当代水墨对之于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而言,既为夹缝又是桥梁,这种近乎尴尬之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对当代水墨自身造就了另一种发展契机。传统艺术因素与现代艺术取向存在着传统性与当代性、地域性与世界性以及文化上的东方特性与西方特性的对比、冲突与如何协调的诸多问题。这也即是传统中国画之文化精神与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艺术精神取向的相互交织与磨合。

  吴刚 《出山·7》 纸本水墨

  丁设 《Z105201805171020》 纸本水墨 138cm×68cm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