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优化营商环境促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本报讯(杨 烨)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助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剑河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搭建服务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引进各类非公企业,为推动剑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把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纳入剑河县委统战部今年度的工作要点,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每年一次以上,组织非公经济人士等召开产业大招商和营商环境整治督导会及政党协商座谈会,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增强发展信心,发展实体经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转变政府管理职能,主动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服务企业,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帮扶非公企业机制,明确34名县级领导直接联系67个非公企业,选派35名县直科级干部帮助35家企业发展,解决企业发展难题86个,定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倾听企业家的心声和诉求,为他们排忧解难,企业家在依法诚信经营的同时,通过正当渠道反映诉求,解决问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做到“亲”不逾规,“清”不疏远。
有效打造惠企政策高地,健全招商制度。招商引资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剑河县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和自身发展需求,制定了招商引资工作方案,联席会议制度,项目并联审批等招商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同时,在招商政策制定上建立相应的优惠措施,对符合相关要求的项目进行厂房费用、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如加工制造类项目原则入驻园区标准化厂房,厂房租金实行免三减二的优惠政策,降低申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加大优惠力度,畅通信息渠道,真正实现从政策制定到落实的简约化过程,有效促进惠企政策落地生根。据了解,目前已有22家标准化厂房企业签约入驻园区,入驻率达100%,进一步激发了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努力搭建无缝连接,实现“最多跑一次”的目标。为全面提高办事效率,剑河县推行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受理材料,部门协调联动,搭建了统一无缝隙的高效服务体系,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的目标。目前,已公布首批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办事事项目录,其中,行政权力类228项,公共服务类19项,打通了服务群众和企业“最后一公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