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348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5-03

  不久前,针对省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国际旅游市场开发、国际航线培育,国际山地旅游产品建设等,省政协港澳台侨与外事委员会调研组到黔东南、黔西南州调研。调研组认为,在进一步扩大开放,推进我省旅游高速优质发展中,我省在旅游发展工作中尽管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

扩大开放 推进我省旅游高速优质发展

——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国际旅游市场开发等调研侧记

□本报记者 蒋兴华

  

  四月的贵州,正是旅游的季节。为了解我省扩大开放推进旅游高速优质发展,省政协港澳委调研组前往黔东南州等地考察。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多次对我省旅游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贵州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对此,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重要支柱产业,积极探索山地旅游发展新路,把发展山地旅游业作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战略举措,把旅游经济作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五大新兴产业”、“四大经济”和“三大长板”之一统筹推进。

  记者了解到,我省旅游行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的战略定位,以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立体交通大格局的不断完善为依托,以100个旅游景区建设为抓手,狠抓布局优化、产品供给、投融资改革、旅游体制机制和监管服务创新五大任务落小落细落实,做优做强旅游经济,有力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省旅游接待7.44亿人次,增长40.02%,旅游总收入7116.81亿元,增长41.56%,其中入境游客126.79万人次,增长15.1%,旅游业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

  

  调研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情况,黎平、榕江县是必不可少之地。

  连日来,调研组一行考察了黎平肇兴侗寨、桂花台茶场、高屯茶文旅一体化示范园、黎平翘街、黎平会议会址,榕江县乌公侗寨、三宝侗寨,并在黎平召开座谈会,听取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建设、国际旅游市场开发、接待入境游客、黎平县打造国际化侗文化旅游首选地、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记者采访得知,黔东南旅游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旅游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和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实施,推动旅游事业与旅游产业联动、单一部门推动与多部门综合联动、社会发展配角向战略产业主角的“三个转变”,旅游产业正在成为黔东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力量,成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成为推动黔东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 2018年第一季度,该州接待游客31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37%。

  三

  以山地旅游发展为突破口,致使黔西南州旅游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为把黔西南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以及康养胜地,推动黔西南州“旅游产业旺起来”,该州每年召开一次全州旅游发展大会,目的是集中全州人力、物力、财力,有重点、有步骤地对全州旅游景区进行打造,促进举办地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使旅发大会成为推动国内外旅游投资商了解黔西南旅游发展商机、发现旅游发展亮点、投资开发黔西南州旅游的重要窗口。

  作为调研组随同工作人员,记者看到,为认真调研黔西南州积极探索山地旅游发展新路,把旅游经济作为发展新经济统筹推进的情况,调研组一行考察了晴隆县二十四道拐、普安县正山堂普安红茶叶公司、世界茶源文化广场、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公安部精准扶贫茶业基地、牛头山移民新居、兴义市万峰湖景区、贵州醇景区、中国喀斯特地貌椎状峰林典型万峰林景区。每到一处,调研组一行认真询问、了解考察点的建设、开发和游客进出情况;与相关负责人、工作人员座谈交流;征求相关负责人、工作人员对旅游产品建设、国际旅游市场开发、接待入境游客等在旅游业扩大对外开放中存在的意见和建议。

  考察过程中,调研组充分肯定了黔东南、黔西南州在旅游发展工作中取得的成绩。针对两州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推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研组表示,将认真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为省委、省政府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记者随同调研组考察了解到,我省旅游发展工作中尽管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进一步扩大开放,推进我省旅游高速优质发展中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

  对外开放,推进我省旅游高速优质发展,离不开国际市场培育和国际航线的打造。

  在与贵阳机场有关负责人的座谈会上,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国际航空交通存在较大差距,对外开放口岸仅有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和遵义兴舟机场临时口岸。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入驻的航空公司有12家,2017年1—6月,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共有国际及地区航线19条,国际地区通航点仅有18个,国际航线不足,特别是洲际航线更是微乎其微,没有固定中转国际航班,以致争取落实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存在较大瓶颈问题难以得到落实,境外游客特别是洲际游客难以直接通过贵阳龙洞堡机场口岸进入贵州,不方便、成本高成为了制约贵州旅游业对外开放的突出问题。

  另外,我省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措施还未得到落地。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财政部发布公告开始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截止2016年底,全国共有14个省份实施了该政策。目前,作为一项国际化的惯例,由于各种原因,该项政策措施在我省还未得到落地实施,成为了影响我省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除此,我省国际经典旅游线路不足。迄今为止,我省还没有一条经典的适合外国人的线路,还没有从外国人的角度为海外游客挑选适合的景点组成精品国际旅游线路,没有从目的地、景区、路况、住宿以及餐饮等相关方面,策划设计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适国际旅游线路,一定程度地影响了贵州旅游的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力,从而影响了贵州旅游对外开放的程度。

  与此同时,就旅游优质发展,我省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推介不够。近年来,我省尽管开展了大量的境外宣传推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提升了贵州旅游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推进贵州入境旅游的发展,但没有对不同地区和国家游客的喜好、饮食要求、住宿要求、交通要求及购物要求进行全面研究,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推介,宣传推介的内容较为笼统,针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宣传推介大同小异,致使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缓慢。

  还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国际化旅游产品建设存在差距。多姿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是贵州旅游国际市场竞争力之所在,我省通过近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文化旅游产品,成为贵州境外市场的一张张名片。但从目前开发建设的情况来看,还存在开发过度和开发不足并存的问题,一些地方开发中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拆除了一些古色古香的民居古屋、将古村落变成了现代建筑,使原本具有神秘色彩和较强吸引力的民族村寨失去了应有的品味;一些地方对文化旅游产品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已经有了一定市场基础,但几年来未加以改造提升,“脏乱差”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村民的文明意识没有树立、旅游必须具备的相关设施不足等,开发过度和开发不足均成为影响贵州旅游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