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339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4-13

不忘过去 朝向未来

——脱贫攻坚同心同行(上)

□于俊生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贵州省政协坚持不懈的为扶贫济困、脱贫攻坚建言献策,回眸30多年省政协民宗委参与扶贫的往事,仿佛弹指一挥间,记忆中的一些片段难以忘怀。

  一、民宗委开展“麻山”“瑶山”扶贫调研工作

  1993年2月25日,政协贵州省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成立省政协民族宗教工妇青委员会。民族宗教工妇青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主任会议,会议认为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尤其是麻山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会议确定以麻山极贫地区为扶贫工作突破口,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新路子。同年8月,省政协民族宗教工妇青委员会与省民委、省民研所共同组织省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共60多人,组成5个调研小组,到安顺地区的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惠水、长顺、罗甸、平塘县;黔西南自治州的望谟等6县交界的麻山地区所辖的25个乡镇进行经济社会调研,调研组调查了550多户农户,走访了180个村民组,召开各种座谈会270多次,参加座谈会的干部群众2000余人,对麻山极贫地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收集整理近100多万字的调查资料,调查中发现,麻山地区群众的极贫状态主要表现在“缺粮、缺钱、缺水、缺房、缺电、缺医、缺教、缺穿、缺油盐、缺路十大方面。自然条件恶劣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太差,是“麻山”“瑶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生产落后的原因之一。调研组撰写了《麻山地区极贫乡镇社会经济调查报告》、《关于麻山、瑶山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等调查报告报省委、省政府。1993年9月,全国政协民族委员会主任金鉴、副主任陈欣带队到贵州麻山,就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调研,他们不辞辛劳深入到路途边远的麻山地区所在的贫困乡镇开展调研,对贵州民族地区贫困状况深感同情,调研结束后,向中央反映了贵州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

  199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时任省政协副主席蒙素芬等有关领导带着汇报材料、《麻山在呼唤》录像片和典型图片资料专程赴京分别向时任国务委员陈俊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杨钟、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领导汇报。这些领导看完《麻山在呼唤》录像后,都流下了眼泪。陈俊生在听完贵州汇报后说:“贵州是全国贫困地区之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就是要解决8000万人的温饱问题,并使他们在本世纪的最后七年里逐步富起来……”,对我省在麻山极贫地区进行的贫困调查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省政协七届七次常委会议上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我省麻山极贫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案》,分析了麻山极贫片区的贫困状况和原因,对如何尽快改善麻山极贫片区的贫困面貌提出了10条具体建议,由于这些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纳,省政府办公厅在回复办理省政协《建议案》的函中说:“省政府对此《建议案》极为重视,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分别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根据《建议案》的内容制发了《关于加快麻山、瑶山地区扶贫开发步伐的通知》(省办发[1994]30号),并指示有关部门发出倡议,号召省城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向麻山、瑶山地区人民捐款捐物,帮助“两山"人民解决温饱,在全省掀起轰轰烈烈的向“两山”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时任省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政协开展麻山、瑶山贫困状况调研工作是:“动脑筋、动感情、动真格。”得到省优秀扶贫单位的表彰后,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麻山、瑶山地区扶贫开发步伐的通知》(省办发[1994]30号)。贵州省政协“两山”扶贫工作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奖。

  扶贫先扶智(志),治穷先治愚。1995年,民宗委召开主任会议,会议认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考升学存在“三难”(即高考难、交学费难、读书生活难)的状况,而且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学生,有的因无学费、路费和生活费而放弃了读大学;有的卖牛、卖猪、卖房,借贷入学后生活十分困难,不得不辍学。为了资助这些少数民族特困学生,准备创办贵州省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基金,省政协民宗委领导到北京汇报后,得到中央有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时任国家民委主任李德诛说:“贵州省政协抓这项工作很好,成立贵州省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基金会,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层次人才,统战部一定大力支持”。时任国家民委副主任陈红说:“政协抓民族教育工作应该表扬,应该向你们学习,穷地方的少数民族学生都很勤奋,培养他们上大学能为国家多作贡献,你们准备成立贵州省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读大学困难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个想法很好,决不让你们空手而归”。全国政协民宗委金鉴、陈欣,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项南都表示要支持成立贵州省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基金会。1996年省政协召开新闻发布会,资助了14所高等院校的少数民族特困生。1997年又资助了28所高等院校的贵州籍少数民族特困大学生,对被资助的大学生逐一走访核实,查看学生档案,询问学校学生的表现,这些特困学生90%以上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子女,再就是特困企业下岗职工的子女,这些贫困家庭要花数千元培养一个大学生实在不容易,有的实在困难只有休学或放弃升学,有的同学因经济贫困,常常不吃早餐就去上课,有的一餐只吃一个馒头。这些学生得到资助后真是久旱逢甘露,纷纷表示要更加勤奋学习,报效祖国。接着几届省政协民宗委都认为民族地区治穷先治愚,要连续举办少数民族地区实用技术培训班。还对《贵州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针对我省少数民族人才数量、人才质量、人才结构、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培养选拔机制,努力改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结构等意见建议。时任省长陈敏尔批示:“请有关部门研处”。省政协民宗委提出的公务员招考,对艰苦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的建议被省委采纳并写进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第63条。我省出台了加快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二、配合全国政协开展武陵山贫困片区扶贫调研

  2004年4月,时任全国政协民宗委主任钮茂生带领全国政协民宗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调研组在调研中了解到,湖北、湖南、贵州,重庆三省一市交界处,面积约10多万平方公里,入口2300多万,少数民族约占60%,这里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同类型。由于行政区划阻隔,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00多元。调研组提出要探讨跨省交界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加强区域经济协作开发,打破地区行政分割,促进区域发展。7月,在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会上钮茂生的发言引起了鄂、湘、黔、渝三省一市的呼应,大家一致赞同由全国政协民宗委牵头,召开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省政协民宗委积极配合全国政协民宗委开展贵州武陵山贫困片区调研,建议国家加大支持武陵山民族地区建设大交通,打破制约该地区发展的瓶颈。八届省政协期间,时任省政协主席王思齐利用接待驻上海全国政协委员到贵州视察的机会,重点反映了渝怀铁路过境我省武陵山地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请驻上海全国政协委员帮助向中央呼吁,经过全国政协民宗委,铁道部等多方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帮助下,终于促成了渝怀铁路过境我省武陵山地区。省政协民宗委在全国政协民宗委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到了武陵山民族地区扶贫调研工作中,时任分管省政协民宗委工作的何永康、吴嘉甫、唐世礼、班程农等领导始终在全国政协民宗委的指导下,对贵州武陵山铜仁各县乡村到黔北务川、道真、正安等县都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积极建言献策。2007年11月,全国政协在贵州召开第四次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发来贺辞“四年来,连续召开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了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探索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连片开发的形式,同时为全国政协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履行职能提供了新鲜的经验……”为加快民族地区区域发展,十届省政协积极配合由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率领的全国政协调研组赴我省就“积极推进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省政协民宗委积极配合全国政协民宗委,对我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扶贫攻坚规划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的落实、国家总体规划和地方专项规划的衔接,跨省协作提出意见建议等。为此,还召开了专题汇报会,时任省政协主席王正福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有关部门采纳了我省的意见建议。在全国政协民宗委的关注和推动下,武陵山作为国家14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首个进入先行先试。

  2012年全国政协到贵州开展深入调研,省政协民宗委积极配合调研,全国政协调研组向国务院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国发【2012】2号)文件出台。省政协民宗委开展了认真贯彻(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调研。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积极发展水路运输,规划研究打通西南地区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水运通道”的精神,就民族地区南北盘江红水河南下出海通道建设情况开展调研,针对“两江一河”通航问题,给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了意见建议。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时任省政协副主席班程农对民族地区“三化”建设非常重视。省政协民宗委对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视察,视察报告报送省委、省政府,时任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王晓东非常重视,将此视察报告批转省发改委、省经信委主要负责人参阅。2013年3月,时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带队到贵州考察调研,时任全国政协民宗委主任朱维群到我省民族地区调研,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紧紧抓住中央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支持力度的机遇,开拓进取,加快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贯彻时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指示精神,时任省政协副主席孙国强、陈敏、班程农分别到有关省区,联系开展武陵山、乌蒙山、滇黔桂石漠化片区三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协同调研工作,时任省政协副主席班程农,时任省政协秘书长李月成等专程到全国政协民宗委,国务院扶贫办汇报贵州武陵山贫困片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在班程农率领下,省政协民宗委组织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农委等23个相关省直部门的领导及专家学者深入遵义市的道真、正安、务川,铜仁市的印江、江口、思南等武陵山所在市县开展调研,撰写了《武陵山连片贫困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还邀请湖北、湖南、重庆就贵州省民宗委起草的《合力打好武陵山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征求意见稿来黔进行协商讨论。为开好“武陵山片区政协主席联席会”,省政协民宗委绘制了“十二五”期间国道、省道需要连接的断头路示意图。经省政协主席会议推荐,省政协民宗委起草的《政协贵州省委员会关于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建议案》作为常委会建议案报送省委、省政府,建议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为促进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贵州中国梦的实现。根据省政协第七次主席会议上的指示要求,在时任省政协副主席班程农的率领下,省政协民宗委还组织部分委员赴武陵山片区就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就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撰写相应的调研报告,并在专题协商会上发言,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好评。2014年4月,为扎实推进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省政协民宗委在时任省政协副主席班程农的率领下,开展了贵州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实施情况的调研,关于贵州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实施情况的调研被推为贵州省政协常委会建议案,时任省委主要领导作了重要批示。2017年4月,省政协副主席蒙启良率领民宗委部分委员赴铜仁市玉屏县,黔东南自治州雷山县,黔南自治州贵定县,黔西南自治州普安县对推进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和贵州省民族地区建设开放式扶贫试验区进展情况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和视察报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