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4期 本期2337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4-11

《经典咏流传》诠释诗词的魅力

□翟 杰

  继《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文化节目之后,一档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上线。这档名为《经典咏流传》的节目,将传统诗词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由音乐人重新进行谱曲歌唱,一首首经典名篇乘着歌声的翅膀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飞入千家万户,受到大众热烈追捧。

  节目组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著名主持人曾宝仪和著名音乐人庾澄庆作为“鉴赏团嘉宾”,以及包括成龙、罗家英、汪明荃、张卫健、杨洪基、王力宏、谭维维、霍尊在内的近百位“经典传唱人”参与演唱,独创的设计配以强大的阵容足以吸粉无数。更让大家眼前一亮的是,节目既展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又开创了具有时尚化、时代感以及国际视野的独创表达,极为巧妙地将传统文化的“过去完成时”转变成“现代流行时”,唤醒了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记忆,让观众沉浸在品味经典的无穷意蕴中。其实,像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周杰伦演唱的《东风破》、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黄安演唱的《新鸳鸯蝴蝶梦》、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等等经典歌曲里面都运用或化用了古典诗词,但作为一个集诵读、演唱、鉴赏等形式于一体的“多元主题编排”,这种形式在国内尚属首例。

  诗词因歌曲更易流传,歌曲因诗词更显张力。节目开播不久,诸多经典演绎引爆朋友圈,成为大众争相热议的话题。汪明荃与罗家英共同演唱的《鹊桥仙》,生动阐述了“两情若是久长时”的深刻内涵,观众为他们矢志不渝、相依为命的爱情故事而感动;支教老师梁俊与山区孩子们演唱的《苔》,完美诠释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强大精神实质,观众无不动容;尚雯婕带来的《木兰诗》,不禁让人想起“木兰从军”的故事,她的精神激励着千万中华儿女,在保卫家园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为世界展示出独特的中国力量;胡德夫先生将元曲《天净沙·秋思》与台湾一个千年古谣的名字融合在一起,创作了一首千回百转的《来甦·秋思》,着实令人感怀。而那首《乡愁四韵》,在缅怀余光中先生的同时,也又一次点燃了我们血液里永恒的乡愁……

  “鉴赏团”的设置亦是一大亮点,众所周知,古典诗词不仅要背诵、要传承,更需内化。每首作品在主持人的朗诵和歌手的演唱之后,四位嘉宾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从古到今,站在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使经典名篇更加立体鲜活,我们在收获文化知识的同时,耳朵与心灵更得到享受与滋养。

  诗词的魅力难以抗拒,诵读积累经典所带来的收获及体验更是妙不可言,就连特朗普的外孙女都对中国诗词情有独钟。但是古典诗词走到今天似乎遇到了“瓶颈”,纵然很多人都知道其重要性,也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但在快节奏的当下,很少有人能抽出时间潜下心来研读古典诗词,就算是有意识地背诵积累,也很难做到烂熟于心。《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仅帮我们找到了诗歌的源头,更重要的是让诗歌回到了我们的生活。

  82岁高龄的当代著名女曲作家谷建芬现身最新一期的节目中,她的一段分享让人感慨良多。她说,十三年前,自己听见一句“现在的孩子无歌可唱”,便毅然将流行歌弃置一旁,全身心投入少儿歌曲的创作之中,只为让孩子在歌声中长大。从2005年到2017年,十三载岁月完成了五十首作品的创作,她平均用三个月的时间打磨一首歌曲,即使途中经历亲人离世之痛,依旧坚持完成。于是,朗朗上口的《刺勒歌》、《春晓》、《新学堂歌》开始在孩子们嘴边流行。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那些粗俗不堪的恶搞不仅被取而代之,一首首经典古诗在传唱时已不着痕迹地牢牢印在孩子们的心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先贤为我们留下了浩若繁星的璀璨诗篇。我们也得到一个启示,在传承经典的路上,在文化创新的路上,不仅要往外看,往前看,有时候更需要往后看。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如《经典咏流传》这样陶冶情操、提升审美价值的好节目出现在公众视野,让更多更好的传统文化经典焕发出更加无以伦比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