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333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4-03

  “大学之大在大师,企业之强在强人。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心中有信念。英雄不问出处,出处不如聚处。金子其实不发光,选择比天赋重要。”

  任正非的时代已成过去,孟晚舟的时代正在走来

孟晚舟:从打杂到女皇

□八 月

  烟花三月,新旧交替。一场迟到的大雪过后,京城故宫的城墙上,灰突突的枝蔓突然抽出一些绿色的新芽,让人感受到了古时人生四喜之一的“久旱逢甘露”。

  在现实的商业世界里,也上演着让人唏嘘怅惘又充满期待的事件。比如,一些背影落幕及一代新人上场。

  2008年,伴随着曾被认为是任正非接班人的“华为太子”——李一男出局,华为进入稳固的“左非右芳”时代,使之备受猜测的人事震荡局面暂告一个段落,继而迎来了数年的高速发展。

  但就在这个春天,持续19年之久的“非芳组合”,突然宣布结束。

  3月23日,华为发布持股对外文件,完成了董事会换届选举。在万千瞩目中,伴随着“虎妈”孙亚芳悄然离场,起身登上舞台中央的除了新一届董事长梁华,还有任正非的爱女——孟晚舟。她也是迄今为止,任正非家族唯一进入华为董事会的成员。

  一个退位、一个继承,华为内部两位重要女性的故事,在本月以各自方式献上了结局。但孟晚舟的故事,则以另一种形态开启。外界纷纷猜测,未来她极有可能“女承父业”,成为华为继承者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衣服,体态端庄,说话语速快,自信、随和、低调、神秘……这些,都是孟晚舟留给外人的印象。她保密身份进入华为打杂,在这家全球头号电信设备企业低调蛰伏了20年。直到2013年,“任正非之女”的身份才首次曝光。

  如今,孟晚舟有了新身份。这预示着,任正非的时代已成过去,孟晚舟的时代正在走来。

  从蛰伏20年到接班人

  3月23日,华为内部公布了新一届董事会人选,任职19年的孙亚芳辞任董事长,原监事会主席梁华接任;任正非卸任副董事长,其女孟晚舟接任。

  华为表示,孟晚舟在近年来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及全球化运营过程中,主导财经体系的规范化、职业化建设,成功推进了IFS(财经集成服务)变革过程,在财经、内控管理及财经体系能力建设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长江后浪推前浪,孟晚舟的管理风格也是亮点颇多。

  “当姚老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院长姚洋)和我问任先生,觉得华为成功的核心点是什么?他回答说:还是财务体系、人力资源体系。”2016年岁末,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陈春花曾与任正非交流并解密华为的立业之本,任正非如是作答。

  外界普遍认为,华为之所以能成功,越来越严格、规范的财务管理功不可没。而华为目前强大财务体系背后的领导者,正是公司前常务董事、CFO孟晚舟。

  对于提高公司内部的运作效率与效益,她有着自己的思考与分享——纠正“错配”,是孟晚舟在这方面的智慧总结。

  从管理角度,她提出“当我们抱怨项目经营不好的时候,是否认真想过:我们从激励、任用、评价的角度,是否真正能够有效支撑基础经营单元的需求?少将连长的机制怎么落实?板凳要坐十年冷,我们的利益分配不应该只关注技术创新、浮在水面上的岗位,还应该看到那些沉在水底、十年如一日从事基础工作的岗位”。

  而从激励角度,她认为“如果干得好、也能说得好,那自然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两者只能选其一的话,我希望更多的下属是干得好。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识别那些只会做不会说的员工”。

  拥有狼性性格的孟晚舟在华为干了很多大事,也证明了她的管理能力,对华为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从2003年开始,孟晚舟一手建立起华为的财务组织,从组织架构到业务流程、再到IT平台等,均事无巨细、一一跟进。2005年以后,她推动这家中国最大民营企业实施全球财务系统一体化、标准化,建立起5个财务共享平台,并促成华为全球集中支付中心在广东深圳落成。2007年,她又负责实施华为集成财经服务变革项目,为企业各级经营组织提供更完善、更准确、更有价值的财务数据,促使华为持续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综合解决方案。

  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包容,这既是华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也是孟晚舟的管理智慧。她身上具备现代化的管理才能,又继承了父亲的雷厉风行;但她最大的特点,是“低调行事的富二代”。

  在华为人眼中,孟晚舟待人随和,毫无老板公主的架子。曾接近孟的人士回忆说:她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衣服、在意妆容修饰,与通常职业女性的气质迥异,但思维方式颇具国际化视野。但于外界而言,父女俩一样低调、神秘,她的一切不断为外界所猜测。

  孟晚舟的“任正非之女”身份正式对外公开时,她已在华为整整蛰伏20个春秋。2013年1月21日,身为华为CFO(首席财务官)的她首度现身,在华为2012业绩预告媒体见面会上辟谣,给了外界一份关于自己的真实“履历”。

  不一样的“拼爹”故事

  富二代王思聪,在全国商界、演艺界都大名鼎鼎。与王的高调不同,孟晚舟这个富二代有点神秘。

  作为赢在起跑线上的“任正非之女”,她并未直接空降华为当领导。出生于1972年的孟晚舟回忆,自己上高中时就经常到华为的办公室,使用那里的复印机,“我父亲创业时,我正在读高中,他办公室有一台复印机,我老过去复印试卷”。

  到了1993年,21岁的孟晚舟从华为最基层的岗位——一名前台接待员做起。彼时,父亲告诉她社会阅历的第一条是对人要有认识,这份工作将帮助她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孟晚舟曾在题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内部文章中回忆:刚进华为工作那几年,她与另外3个女孩承担了公司的总机转接、文件打印等工作,琐碎且辛苦。

  不过,孟晚舟并未因“任正非女儿”这一特殊身份,在工作中及与同事相处上造成任何负面影响,“现在的很多同事,我当年都叫他们叔叔,这不会对彼此相处构成障碍。日久见人心,处久了大家就知道我是什么人,都还比较愿意跟我说很多话”。

  打杂生涯结束后,孟晚舟进入华为行政部。当时,公司内部并没多少人知道她是任正非的女儿——因为16岁那年,她自己把名字改随了母姓。

  “1997年,我去华中理工大学读硕士、学会计,一年半学成后又回到华为财务部门,才真正开始了在华为的职业生涯。”孟晚舟回忆说,那时只要总账与明细账数据不一致,她的会计凭证一定是重点检查对象。

  在此后长达14年时间里,孟晚舟历任华为公司销售融资与资金管理部总裁、账务管理部总裁、华为香港公司首席财务官、国际会计部总监等职,对华为的发展举足轻重。

  2011年,华为首次发布年度财报,同时公布公司董事会成员的姓名、照片及简历。其中,一位年轻女子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出任CFO一职的孟晚舟。

  对于她的出现,外媒解读为高调亮相给华为带来了新希望,尤其是在海外市场上。《经济学人》曾刊文指出,华为需更进一步开放,实现目标的方式之一是紧密推动公司在全球上市——如果不是在美国,至少也要在香港。

  彼时,深知华为所处环境的孟晚舟做出了谨慎承诺:华为将最终透露更多有关其所有者的信息,并声称对最终上市持开放态度。在媒体的镁光灯下,她不断重复着“我们将履行开放透明的承诺”这句话。

  对于以“狼性文化”起家的华为而言,孟晚舟表现出的一面无疑给华为注入了新鲜活力。此前,一向低调的任正非也反复强调“开放”这一关键词;他后来还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华为之所以能进步到今天,的确与自身的“开放”有关。

  严父与慈父的磨砺

  几年前,刚站到媒体面前的孟晚舟非常清楚,不少人对她感兴趣的不仅是“华为CFO”“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女儿”这些身份。于是,她在媒体见面会上主动满足了外界对其为何姓孟而非随父姓等“家长里短”的好奇。

  关于父亲任正非,孟晚舟表示“我小的时候,他曾是一个慈父;自从我进入华为以来,他变成了一位严父。”面对媒体,她常以“我爸说”为开头。

  任正非的暴脾气在业界颇为出名,对女儿也不例外,“我父亲的口头禅是‘面子是给狗吃的’。”担任华为CFO后,孟晚舟还遭遇过父亲发公开信怒斥。

  据悉,华为《管理优化报》曾刊登一篇题为《一次付款的艰难旅程》的文章,反映一线赞助商面向客户预付款时存在审批多、流程复杂等问题。该内容还直接由任正非签发、以总裁办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华为董事会监事会及全体员工。

  当时华为财务审批复杂,引发内部员工激烈讨论,继而引起任正非关注。他说:“这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不知从何时起,财务忘了自己的本职是为业务服务、为作战服务,什么时候变成了颐指气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希望,在心声社区上看到财经管理团队民主生活发言的原始记录,怎么理解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我常感到财务人员工资低,拼力为他们呼号,难道呼号是为了形成战斗的阻力吗?”

  面对父亲的严格要求、批评指正及多年磨砺,孟晚舟只是默默地做好本职工作。

  可以说,她是在做事雷厉风行的任正非严格管教下成长的。“虎父无犬女”,轮换多个岗位的孟晚舟不负众望,没让父母的光环遮盖了自己的能力。

  她是不爱拼关系的人,曾说“在华为不拼关系,一切看贡献”。所以,孟晚舟从华为基层到现在的副董事长,并非依靠“任正非女儿”的身份,而是她不因身份而自满、保持平常之心、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始终用能力来经营事业。

  在父辈的光芒下,孟晚舟还需做得更优秀,才能使标签从“任正非女儿”变成真正的“孟晚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