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银行业迎来了新的转型期;“严监管”则是贯穿2017年、升级延续至2018年的金融业关键词。此时接任交通银行“一把手”的彭纯,不仅面临在新形势下银行业受到的普遍冲击与挑战,还要应对同业间的赶超与竞争,并扛起自身深化改革试点的重任。
彭纯接棒攻坚深改
□张艳芬 张漫游
曾与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共同成长、助推交行引资上市,任职20余年的“老交行”彭纯在交行改革关键期被赋予新的使命。
2月1日晚间,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因工作调整,牛锡明辞去公司董事长等职位,彭纯接任牛锡明交通银行党委书记一职,拟任董事长。
交行作为五大国有银行之一,不仅身处改革大潮之中,亦是银行业深化改革的首家试点机构。换帅之后的交行将如何转身、怎样发展?于此时执掌帅印的彭纯而言,可谓任重道远。
进入2018年,中国银行业正面临宏观经济、监管、金融科技、消费者行为变化等诸多挑战,亟待全面转型。“银行高管团队是驱动银行转型与创新的重要原动力,他们的能力将直接成为银行未来五至十年发展的分水岭。”麦肯锡大中华区金融行业咨询负责人曲向军分析说。
“上市功臣”掌帅印
2月1日上午,交通银行总行召开干部大会,中组部副部长邓声明宣布中央关于交行主要负责同志调整的决定,彭纯担任交行党委书记、拟任董事长,免去牛锡明交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
针对此次交行高层人士调整,交行表示是中央根据工作需要和交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经过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后作出的决定。
从履历上看,彭纯已在交行履职20余年,是一位“老交行”。公开信息显示:24岁时,彭纯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交行重新组建后不久,便在新疆、广西、广州等地的交行分行历任行长一职,并于2001年9月调任总行,担任交行行长助理。三年后,彭纯正式担任该行副行长。
在彭纯担任交行副行长的6年中,交行承担了为中国商业银行改革探路的重任。当时,“财务重组-引进外资-公开上市”是商业银行改革的一个思路,交行作为5家国有银行中“首吃螃蟹者”,率先试水迈入资本市场,先后于2005年、2007年在H股和A股实现IPO。据了解,彭纯正是当时该行上市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2010年,彭纯调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在三年任期里,彭纯先后应对了中国农业银行上市等重大项目。“他管理思路清晰,为人办事稳重。”汇金一位内部人士如是评价。
“能力强、有想法”,是不少交行人对彭纯这位“老交行”的评价;同时,他也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改革派”“技术派”“低调派”。
2013年是交行上一次高层接替节点。当年,原交行副董事长、行长牛锡明升任该行董事长,时任汇金公司总经理的彭纯也“回归”交行任行长一职。对于“明纯”组合执掌交行,彼时业界给予了诸多期许。
不负众望的是,“明纯”组合给交行带来了诸多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交银集团资产规模由2013年末的5.96亿元增长至2017年9月的8.94万亿元,亦体现在该行追随改革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
以交行“两化一行”发展战略为例。为适应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交行提出“两化一行”发展战略,即“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明纯”组合期间,这一战略得以优且快地推进。
在国际化方面,截至去年6月底,该行已在1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家分(子)行及代表处,境外银行机构资产总额达人民币9.95千亿元,较年初增长16.25%。2016年,该行跟随“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化布局连落五子。
在综合化方面,交行旗下已拥有交银租赁、交银国信、交银基金、交银人寿、交银国际、交银保险等子公司。其中,交银国际于去年5月1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港上市的中资银行系券商。
回顾以往,交行经常扮演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先行者”的角色。“明纯”组合两年后的2015年6月,交行再次担起中国金融改革试点重任。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交通银行深化改革方案》,交行将围绕探索大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内部经营机制改革、经营模式转型创新三大重点。
目前,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上,交行推进了党委领导核心与现代公司治理有效结合,包括构建“运转协调、权责对等、有效制衡、动态调整”的公司治理授权经营机制等。
而在深化商业银行内部经营机制改革上,交行大力推进职业经理人考核分配制度改革,初步构建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竞争需要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体系;积极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推行全员全产品计价考核。
此外,在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与创新上,交行推进了“三位一体”网点经营模式转型和省辖分行改革发展,打造分行与事业部“双轮驱动”的转型发展格局。
在去年8月召开的交行中期业绩交流会上,交行高管介绍说,深改方案中大概已有30%的项目基本完成、50%的项目进入实施阶段、20%的项目正根据外部条件逐步推进。
改革攻坚踏新起点
“要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负众望、不辱使命,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低调务实埋头苦干,从牛锡明手中接好接力棒,和大家一起跑好接力赛,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开创交行事业的新辉煌。”此番表态,是彭纯接任交行主帅的决心。
2017年,中国银行业迎来了新的转型期。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严监管”是贯穿去年、升级延续至今年的金融业关键词。
此时接任交行“一把手”的彭纯,不仅面临在新形势下银行业受到的普遍冲击与挑战,还要应对同业间的赶超与竞争,并扛起自身深化改革试点的重任。
从外部情况看,银行重回“躺着赚钱”的时代已无可能。随着近年来监管趋严,一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创新做法”也被遏制。银行机构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开始改革自身、“回归本源”,寻求更为稳健的发展点。
同时,同业竞争的压力不减。交行虽为国有五大行之一,但综合发展情况与其余4家仍有一定距离。从去年三季报公布的各行净利润规模看,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呈“凶猛”追赶态势。
“目前金融新创活动日趋活跃,以互联网金融为核心的新兴金融业态不断涌现,这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的冲击可想而知。当然,要在新的、激烈的经营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也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必须在经营管理体制上来一次彻底的‘革命’。”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研究员莫开伟表示。
提及改革,这正是交行内部面临的挑战。作为商业银行深化改革试点,去年初根据前期改革经验与成果,交行确定了全年深化改革的20个项目,自此形成了“每年20个”的“20+20+20”滚动式项目方案,通过责任制、时间表来抓落实。
去年,上市银行密集出现高层人士调整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约有12家上市银行董事长出现了变更。
其中,国有银行出现接连换帅的情况。去年7月,原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接任已到退休年龄的王洪章,担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职;原中行行长陈四清接替田国立,担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此外,中国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天津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重庆银行、盛京银行及无锡农商行等上市银行均出现董事长更换的情况,多为到了退休年龄或因工作调动。
今年1月,又陆续出现银行高层人事变动的消息。其中,南京银行、平安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天津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先后发布副行长或副董事长辞任的公告,理由也多为工作调动等。
曲向军表示,真正让银行在市场中突破竞争、脱颖而出的,其实是领导成员的能力、意识、执行力与领导力。他认为,管理层能力将直接成为银行未来五至十年发展的分水岭。
管理告急 任重道远
面对不利局面,业内担心单凭老将彭纯的一己之力能否突围。“彭纯的优势是深知交行的长处与短板,但交行内部系统、文化之间的冲突矛盾已根深蒂固,如何提高效率、实现突破、留住人才,改革的困难也很多。”一位不愿具名人士表示。
不难发现,即便是交行内部人士,对未知的新领导班子也是期待与迷茫兼有。
从年龄数据、人员结构看,管理者和骨干的流失、断层、老化,可能是交通银行当下最头疼的问题。交行目前是“一正四副”的架构,4位副行长中,于亚利(女)今年满60岁,接近退休;侯维栋今年58岁,从去年起已不再兼任首席信息官,这一职位目前空缺;吴伟年纪最小,是去年6月新任命的,同时兼任首席财务官;还有一位沈如军,比吴伟资历老一些。此外,纪委书记寿梅生今年61岁,也将近退休。
与首席信息官同时空缺的,还有首席风险官。去年2月,交行原首席风险官杨东平涉嫌严重违纪被“双开”。反观2015年至2016年间,交行先后被曝出多起违纪违法事件,包括企业文化部原总经理胡晏斌、企业文化部品牌管理处原处长宋峰,另有多个省(市)的分行长及高管被曝因受贿、违规放贷、造假诈骗、卷款潜逃等被查或开除等。其中,最典型的是交行广州分行违规贷款案,涉案金额高达90多亿元,行长遭红色通缉令通缉。
2016年2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中央第四巡视组向交行党委反馈专项巡视意见》指出,巡视组发现和干部职工反映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问责偏于宽松软,存在以行政处理代替党纪处分、以经济处罚代替组织处理等现象。
同时,人才流失成为交行另一大痼疾。2016年该行人事变动频繁,据不完全统计,总行部门总经理及以上级别人事变动至少9人,涉及公司、同业、零售板块。以交行资产管理业务部门为例,自当年灵魂人物马续田出走后,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先由金融市场部负责人涂宏兼任,后由票据中心负责人金旗接棒。而不断出现的骨干人员、老交行人离职现象,也令交行内部士气大挫。
发展滞后、人心浮,新任董事长彭纯是否会带来新一轮人员调整?能否带领交行“变天”?市场正在密切关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