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速达13.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
贵州装备工业实现平稳发展
□本报记者 李 丽
2017年,在全国装备工业逐步复苏的带动下,贵州装备工业总体实现了平稳发展。全省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58亿元(不含电子信息,下同)、增加值323.8亿元,同比增速达13.8%,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装备工业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
今年,省经信委将围绕稳增长、调结构的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大战略行动,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围绕继续抓好智能制造工作、推动汽车行业加快发展、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强化运行调度和预警分析、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六个方面开展工作,加快推动全省装备工业发展。
总量增大,结构不断优化
2017年,从各子行业来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累计增速35.1%,汽车制造业增长19.1%,这两个行业对装备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8%,拉动全省装备制造业增长10.7个百分点;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68.3%,但总量规模较小,对行业增长贡献不大。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9%,逐步呈现反弹态势;金属制品业、航空航天和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8%、5.4%,总体仍然低迷;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下降5.4%,是唯一下滑的子行业。
总的来看,近五年贵州装备工业发展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总量规模快速壮大,2017年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是2012年的3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两个行业增加值占装备工业的45.8%,成为全省装备工业新的支柱行业,智能制造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增强,贵阳经开区、贵阳高新区、遵义经开区、安顺经开区、毕节经开区等一批以装备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聚集了全省主要装备企业,产业协同效应初显。
抓住重点,产业上新台阶
“我省制造业尚小、散、弱,各兄弟企业需要抱团取暖,把创新、开放、共享落实到实地,各方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我省装备工业再上一个新台阶。”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重点在抓好支柱产业和企业的培育、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智能制造、抓好配套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继续抓好智能制造工作,培育一批系统集成商。依托航天云网、航天电器、力源液压等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技术、人才等优势,开展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培育工程,在全省培育一批系统集成商,针对我省企业不同层次的智能化改造需求,量身打造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推动企业实施一批智能化改造项目。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积极组织优势企业申报国家智能制造项目,力争创建1-2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遴选10个左右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围绕“千企改造”工程,在航空航天等重点优势领域实施智能制造专项,支持15个左右智能化改造项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继续实施“贵州智造”行动。依托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和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产学政研合作和协同技术攻关等相关工作,以智能制造产业链为纽带,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为骨干,推动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在我省制造业的实施和应用,打造智能制造生态系统。
推动汽车行业加快发展。2017年,国家针对汽车行业相继出台了《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给我省汽车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挑战,无论是在项目审批还是企业、产品准入方面都面临更大困难,为此,2018年在汽车行业将重点抓好几项工作,推动行业整合,通过整合我省汽车产业优势资源,引入战略投资者,打造汽车龙头企业,带动汽车零部件等配套产业发展,推动逐步形成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吉利汽车、长江汽车和吉利发动机等重点项目的调度和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促进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引导企业做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工作,争取吉利汽车项目、航天成功二期技改项目通过国家生产准入审查,督促奇瑞万达、航天特种车等已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的企业按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要求,作好重新审查的准备工作。组织好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申报兑现工作,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做好2017年度省级补贴清算工作;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围绕贵州装备工业在全国行业内具有一定技术和市场优势的整机及配套产品,针对教练机和无人机、航空发动机、液压件、航空轴承、航空精密铸件和锻件、发动机叶片、高端标准件、核能工业基础件等产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牵引,省地联合,利用我省装备上下游配套领域细分市场的技术、人才优势,按照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原则,集中资源支持,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推动强基补链、集聚发展,把我省具有传统优势的整机及配套产业做精、做强,形成带动能力,逐步打造一批全国装备制造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能力。一方面,做到对产业发展情况心中有数,开展十三五装备工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加强与企业对接联系,分子行业梳理,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困难等,摸清企业需求,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对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做到手里有办法,针对行业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盲点”,抓住“痛点”,跟上新时代脚步,紧扣企业需求,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充分发挥“百千万”工程和“千企改造”工程等平台和行业协会的作用,着力解决好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提出子行业工作推进方案并实施,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推动装备工业继续迈上新台阶。
强化运行调度和预警分析。跟踪全国装备工业的运行情况,按月对全省装备工业重点子行业进行调度,做好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精准分析,按月编制产业运行分析报告,开展预警分析,为省委、省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确保行业运行稳中求进。继续支持一批优势项目实施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同时,强化目标导向,通过共同努力,力争全省规上装备工业完成总产值1700亿元、增加值370亿元,同比增速达11%左右。
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今年,继续组织对汽车等重点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和治理,各市州和贵安新区工业主管部门也要高度重视,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督促辖区内装备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同时,按照中央和省政府的工作安排,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打击货车非法改装力度,从源头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全省装备工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继续组织对汽车等重点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和治理,同时,按照中央和省政府的工作安排,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打击货车非法改装力度,从源头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全省装备工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