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5期 本期2263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11-22

传统文化创新体验:“孔学堂·知行贵州文化之旅”

□本报记者 蒋兴华

  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办的“孔学堂·知行贵州文化之旅——走进市州 ”活动,从去年在遵义起航,历经了黔南、黔东南安顺等地。活动直接走进群众后,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体验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

  让人领略传统文化魅力

  近日,“孔学堂·知行贵州文化之旅”走进六枝特区,将“礼、学、赏、乐、游”五大版块为主的文化活动带进“中国凉都·盆景山城”,继续谱写着动人的“知行故事”……

  “我知道,儒家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是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也是传统文化里对君子品德的最高要求。”在“知行贵州文化之旅”的有奖互动问答环节里,当问到“儒家五常”的具体内容时,一位女士回答。

  为了让参与活动的市民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孔学堂·知行贵州文化之旅”设置了有奖互动问答的环节。参与互动问答的市民特别开心,他们表示,最大的收获不是获得奖品,而是在一种很愉快的氛围中对国学传统文化更深刻的了解。他们不一定能完全做到“五常五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中的要求,但还是要做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在当天的“孔学堂·知行贵州文化之旅”走进六枝特区的活动现场,孔学堂复刻古礼,向六枝特区的市民们展示了“开笔礼”与“成人礼”。参礼的同学们写下象征“互助互爱、顶天立地”的人字,激励自己在以后的人生路上立大志、树品格、尊道义。当孔学堂成人礼立身歌响彻桃园广场上空,意味着来自六枝特区实验中学的30名同学完成了从少年到成年的华丽蜕变。

  看着同学们在台上朗诵着铮铮誓言,某中学的一位负责人十分感动:“在我们学校,每年新加入学校的教师和同学们都要对年长的教师行拜师礼,我们想要向同学们传递‘尊师重道’的价值观。成年人不仅要承担起社会责任,还要摆脱以前的稚嫩,懂得感恩。老师们不会要求每一个同学的成绩都优秀,不要求每一个人都成为完美的‘谦谦君子’,但是走出学校,走进社会的时候一定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活动现场,还对儒家五常五德,进行了详尽的解读与诠释,让人身临其境地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走进群众,做到“三贴近”

  作为一次跨年文化活动, “孔学堂·知行贵州文化之旅——走进市州 ”活动,是从去年启动的。 自4月1日至2日在“红色圣地”遵义起航后,历经了安顺、黔南、黔东南、铜仁等地。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孔学堂发展基金会主办。活动直接走进群众,做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体验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

  “孔学堂·知行贵州文化之旅——走进市州”活动内容涵盖孔学堂事业集群各个单位,以“礼、学、赏、乐”为四大版块:礼,组织省内雅集高端资源,邀请业内文化大家到市州举行“我们的节气”二十四节气的传统礼仪活动;学,发挥孔学堂的强大名师资源,邀请文化名家走进各市州,举办公益讲座,传授国学、阳明心学及其他传统文化精粹;赏,将孔学堂的标志性建筑按比例移植到现场,展出《世界的孔子·国际漫画大赛》优秀作品,将成语故事戏剧化进行表演等等;乐(通“悦”),每一场活动针对当地文化,设置不同主题,如,民族文化走进黔东南,茶文化走进黔南等,增加与当地的互动性。

  “孔学堂·知行贵州文化之旅——走进市州”大型文化活动是孔学堂走出花溪十里河滩、走出贵阳的第一步,孔学堂将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走出去,走到群众中去,走遍全省,乃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做到创新、开放、共享,让普通大众从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引领大众认知国学、认同国学、亲近国学,以互动的、喜闻乐见的、老少咸宜的方式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场精彩至极的文化盛宴

  “孔学堂·知行贵州文化之旅”系列活动,记者有幸目睹了贵阳市云岩区的精彩场面。

  该活动作为“走进阳明祠良知行·2016云岩阳明文化接力”系列活动的重要篇章 ,是云岩区的一场 “文化盛宴”,该活动在峰峦叠翠、古木参天、古寺清涧的黔灵山下激发绚丽火花。

  有着“黔南第一山”的美誉的黔灵山,是我省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深秋季节,当象征着阳明文化薪火相传的火炬传递给“孔学堂·知行贵州文化之旅”的火炬手时,标志着“知行贵州文化之旅——— 走进云岩”拉开了帷幕。孔学堂,是我省和贵阳市重要的大型文化民生项目之一,它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一个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符号、一座城市的精神殿堂。作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殿堂,以及教化与开启新风的基地,在贵阳,孔学堂不只是“庙堂”,更是讲学、研究、培训的“学堂”;不是复古,而是复兴,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重任。其目的为了让教化和开启新风的步伐迈得更快,让贵州各族人民了解国学、认同国学、亲近国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不仅有孔子的生平介绍,更为有趣的是,还有孔子圣像、Q版孔子像。

  一位市民说:“这显然就是活着的孔子。”

  孔子圣像代表着传统文化的端庄大气,而由“世界的孔子·国际漫画大赛”优秀作品的灵感而设计的Q版孔子像,则代表着大众参与的热情,两者巧妙结合,是从不同维度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王阳明先生《传习录》中的名句,而在贵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协力争先”更是深入贵州的人文精神骨髓。

  另一位市民说,看了孔子,又观看王阳明先生简介和《传习录》介绍,以前虽然知道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心即理”、“知一合一”的思想和论述,但对王阳明先生的过往并不清楚,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对他了解得更清楚,也为这位先贤能做到立功、立言、立德“真三不朽”的功绩由衷敬慕。

  当天的活动现场,贵阳市实验三中的30名学生上台,在“一拜家国恩泽,感谢高天厚土;再拜双亲父母,感谢养育之恩;三拜师长,三鞠躬,感谢辛勤培育”之后,郑重宣誓成为成年人。接下来,孔学堂艺术团还精心策划编排了“尊师重道”、“举一反三”、“虚怀若谷”等6部剧目, 观看的市民,觉得自己走进了传统文化中。

  与本地特色文化相结合

  针对当地文化设置不同主题,是“孔学堂·知行贵州文化之旅“活动的特色。

  “孔学堂·知行贵州文化之旅”走进市州,不仅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带给当地群众,引领他们认知国学、认同国学、亲近国学,同时,还与本地特色文化相结合,让群众既能感受到国学的魅力,也能展示当地文化特色。

  “华夏子弟、雷山明誓、成人立事、责任于心、俭以养德、勤以修身、信以立业、诚以诗人、忠以报国、孝以侍亲、志存高远、怀礼仁心、遵守法纪、公心爱民、博学弘毅、——任重道远、慨然前行”——“孔学堂·知行贵州文化之旅——走进雷山”大型文化活动,在雷山县城的木鼓广场上围绕“知行贵州”的“礼、学、赏、乐”四大主题举行了开笔礼、成人礼、吟诵夏天的诗词、《孔子的一生》文化讲座、孔子像、孔子人偶、《世界的孔子·国际漫画大赛》优秀作品展等活动。

  上千名学生、机关、公安、消防官兵以及市民云集于此,共同见证文化之旅。雷山县丹江小学、雷山民族中学的60名学生通过开笔礼、成人礼的聆训、参与者发言、家长发言、谢礼、宣誓、佩戴成人纪念等步骤完成了角色的转变。

  孔学堂与雷山携手,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与以少数民族文化、风情为代表的地域文化的一次深度融合,也是一次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真正诠释。在“孔学堂·知行贵州文化之旅”活动中,雷山还上演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苗族飞歌》,茶艺表演、品雷公山茶等。在雷山,把弘扬传统文化与苗族文化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苗族文化的认同感、参与,更好地推动苗族文化的传承,同时将结合雷山特有的苗族、山水、历史等文化,充分利用孔学堂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平台优势,让“知行合一”的思想和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在雷山生根开花并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与雷山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让人们在体验中学思践悟传统文化,让14万雷山县人民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孔学堂·知行贵州文化之旅走进市州有和意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化官员告诉记者:文化力量带来惊人共鸣。

  这位官员说,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习俗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诸多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特色。当年王阳明先生能在这个地方悟出“心学”,许多灵感也是来自贵州各方面的因素聚合。“知行贵州文化之旅”活动以创新、开放、共享的方式,使传统文化变得更具欣赏性和参与性,让“知行合一”的思想和更多优秀传统文化流动起来,让更多人真正了解、走进了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