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不一样的节日盛典魅力
——“多彩和鸣·大山的节日”美术作品展在沪开幕
本报讯(记者 万里燕)10月26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大山的节日”展厅内,记者遇见了一位来上海旅游的英国大学生。他向记者表示他很喜欢这些梦幻般的画,但当记者告诉他这些画面都是取材于贵州少数民族的节日情景时,他却不知道贵州在哪里。事实上,不仅很少国外友人知道贵州,在国内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贵州,或者不了解贵州的。当前,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流日趋频繁,在国际交往中讲好贵州故事,展示贵州良好形象越来越显得重要。
为全面展现贵州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风貌,让全国乃至全球的人们欣赏、感受、理解贵州醇厚多彩的多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10月26日至次月3日,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贵州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导,由贵州省文化厅、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为主办单位的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多彩和鸣”贵州文化周系列活动在上海展开。本系列活动由艺术节舞台演出、美术展览、艺术天空户外演出、艺术教育、国际演出交易会五个部分组成,其中一个重头戏就是10月26日下午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开展的“大山的节日”美术作品展。
该展是由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组织画家深入生活,以苗、侗、彝、布依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为题材,通过绘画艺术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的主题性美术作品展。参展的艺术家们,对养育了自己的这方土地具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以这些节日为创作母题,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创作中,历时10个月,创作出了包括国画、油画、版画等70余件作品,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呈现出贵州少数民族节日异彩纷呈的状态与独特的“原生性”,向外界呈现了贵州民族文化中一道特别而亮丽的风景。
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地省份,自然生态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交相辉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苗、布依、侗、水、仡佬、彝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比如苗族的姊妹节、牯藏节,侗族的萨玛节,布依族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节,仡佬族的敬雀节等……总计有各类民族节日1000多个,许多都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节日历史悠久,形式独特,内涵丰富,记录着本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繁衍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进程中,所形成的族群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以“活态”的方式延续着本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彰显着本民族的历史进程、文化个性和精神归属。
贵州省文化厅厅长徐静在开幕式上表示,本次展览的画作饱含着画家们对贵州文化的敬意,彰显着画家们对贵州文化的自信,且视角独到、技法精良,极具艺术感染力。希望通过这一次深情的表达,能够使更多的人对贵州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多一些感知和感动、多一些认识和认同。
贵州画院院长、贵州美术馆馆长陈争对本次展览的主题作了更进一步的诠释,他说:“节日,尤其是盛大的节日,总是各个民族长期积淀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绚丽绽放的瞬间,是感受一方水土一方人物魅力的最佳节点;民族的历史在此刻呈现,民族的信仰在此刻彰显,民族的性格在此刻发力。本次我们隆重推出以‘大山的节日’为题的美术作品展,期待广大的上海观众及八方来客、四海宾朋,通过我们笔下讲述的贵州故事,感受到来自祖国西南劲吹的炫丽民族风和多彩贵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