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243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10-18

感悟书法知人生

□欧品金

  金秋时节,正值全县上下紧锣密鼓地筹备“黔东南州旅游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锦屏文书文化节”之际,我有幸应邀到书法筹备组,为清水江风雨桥文化长廊增色添彩。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来到书法组工作室——飞山讲堂大厅,悠扬的民歌动听悦耳,浓墨的清香扑鼻而来,有的在挥毫弄墨,有的在精雕细刻,有的在刷喷油漆,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我还来不及与大家打招呼,就被省内外书法家们玄妙的书法作品吸引住了,我饱赏一顿书法大餐后,才开始我的作品制作。多日来,同志们在这里总是六点上班,中午吃盒饭,下午轮流请晚餐,5+2、白+黑的工作模式,他们毫无怨言,紧张而又活泼,辛苦而又快乐,他们的精神境界,来这里参观的没有哪个不称赞。我庆幸与大家共处几天,因为聚到一起的都是县内书画爱好及擅长者,他们的言行举止散发着艺术的气息,我融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里,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了“一节一会”体现出来的精气神,更多的是使我对书法的文化内涵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书法的兴趣更加浓厚,感情更加炽烈。

  我感受到了书法的精神。在黑与白、点与线的千变万化中,它表现出精神内涵与中华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书写着神秘的占卜,其运笔及结构成了最早的书法,用它特有的游玄之境道出了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未知。不同时期的书法又无一例外地表现了时代的精神面貌。刘熙载说:“秦碑力动,汉碑气厚,观晋人字画,可见晋人之风默,观唐人书踪,可见唐人之典则。”这就是时代特征的定格。晋书尚韵,唐书尚法,宋书尚意,元书尚态,不一而足,书法的风格特色是一个时代深层次的特征表象之一,所以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是传统、精神和民族的特征。

  书法使我懂得为人之道。它作为艺术门类中的一种,起初选择它主要源于兴趣,后来,一旦痴迷上了,思考更多的是书法是一种修行,书法研习进步的过程便是人品提高的过程。苏轼曾言:“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傅山诗曰:“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刘熙载《艺概。书概》中写道:“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至于还有“书为心画”、“心正则笔正”、“字乃人之衣冠”、“品德不高,落墨无法”等说法,可见,书法不单纯的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欲写一手字,必先做个好人。

  书法给我人生增加更多的乐趣,使生活多姿多彩。每逢喜事和春节,常有朋友请我写对联,书法会给我助兴,心旷神怡。当自己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一拿起笔心中就只有黑白世界了,什么忧愁苦闷一概烟消云散了。“平心静气看浮尘,修身养性忘物我”。书法以它的永恒、自然、禅意、玄妙和神秘使我为之钟情。一壶茶、一本书、一张纸、一支笔,让我品味了人生的富足而又与众不同。人生有一艺之擅,则终身受益。书法,追求她,靠近她,生活绝不会感到空虚,人生会更加趋于完美!

  书法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其美感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与其他事物有着密切的互为表里联系。书法的特点、技巧、理论、表达意境极其广泛。“胸中有书,下笔不俗。”学习书法,对文学、哲学、美学、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无所不及。我们不能把书法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写字。书法家吴善茂先生说得好:“书法是写字,但写字不都是书法。”书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习书的严肃性。这就要求习书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高度的学习热情,旺盛的进取精神科学的思维活动,俨然诚恳的态度来对待。必须勤奋不息,孜孜不倦,防止心血来潮,半途而废;必须深入生活,扩大视野,防止狂妄虚伪,恃才傲物;必须加强修养,拓宽意境,防止墨守成规,舍本逐末;必须丰富学识,博古通今,防止不求甚解,出乖露丑;必须贪恋欣赏,鉴往创新,防止陈陈相因,依然故我。否则,会虚度年华,将一事无成。

  临池泼墨,快乐无涯,愿我们积人类之聪明才智于笔下生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