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58期 本期2230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9-19

黔南:电商助力农产品泉涌

□石志行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黔南是贵州新阶段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黔南州抢抓大数据、电子商务发展新机遇,实施电子商务扶贫工程,注重行政推动,强化农村电商服务网络建设,完善物流体系,加强电商人才培养、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助推黔货出山、农产品泉涌。如今全州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12个,乡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104个,其中贫困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34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电子商务服务站(点)25个。电商扶贫日渐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成为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动力。

  黔货出山带动产业扶贫

  黔南拥有独特的区位和水、陆、空立体交通优势,特别是沪昆高铁、贵广高铁的开通运行,打通了黔南连通西南、西北与华南大动脉。

  黔南农特产品丰富,都匀毛尖、刺梨、绿壳鸡蛋、高钙苹果、罗甸火龙果等生态绿色食品都广受大众青睐。

  利用电子商务让都匀毛尖“飞”到了全国各地。在淘宝网上输入都匀毛尖茶,一家“背篼姑娘”的茶叶店铺出现在页面上,该店以都匀毛尖绿茶、红茶、贵定云雾茶为主,有近2万笔交易。8月25日中午,在店里了解到,该店当天已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笔订单。

  “我们家种了几十年的茶叶,以前都是用传统方式销售,现在利用网络扩大销路。”店主高标霞说,她从2013年才开始在淘宝开店铺,经过几年的经营,现在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以线上带动线下互动的方式,2014年开了两家实体店。现在,不仅自己家的茶叶全部销了出去,还带动附近25户村民致富。

  长顺县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的电子商务之路,开发了长顺农特产品条形码和第二代可视溯源系统,成功策划了“品长顺”品牌,建成第三代农特产品防伪查询质量追溯平台,引进贵州美酒商城,建立了电子商务的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联动,整村推进脱贫致富在长顺县绿壳蛋鸡养殖上成为成功典范。

  长顺县天龙公司,通过“电商平台+展示直销+溯源追踪+体验零售”的新模式,采用线上与线下联动销售,现每天外供的鸡蛋在两万枚以上,今年鸡蛋定单已达100多万枚,直接带动长顺县2500户贫困农户、1.1万贫困人口脱贫。

  黔南州商务和粮食局副局长刘宇说,黔南州将进一步整合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力争三年内重点培育销售额500万元/年以上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超过50家,电子商务交易主体超过3000家;加强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集中打造茶叶、蔬菜、水果和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做大总量和规模,做优质量和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并通过电子商务实现“黔货出山”、农产品泉涌。

  小镇用起了大数据

  从厦蓉高速贵定南站出了匝道口前行1公里,可看见一座造型独特的精致建筑,“昌明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牌子非常显眼,服务中心内有电子商务培训中心、大数据服务中心、快递服务窗口等,此处聚集了黔南州13个县市132家企业。

  领略中国电商农产品大数据中心创始人、中山大学生物防治硕士、UBC大学计算机博士黄亚欣介绍说,他是两年前随广州海外留学博士团第一次来到贵定,开展“广州黔南对口帮扶”。

  此后,贵定县与广州奇码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中国农产品大数据中心投资协议,贵定依托农产品大数据中心平台,逐步实现农特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流通的升级,引领农特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蜕变。该项目包含农产品集散、展贸及电商交易、企业数据中心、培训基地等,已建成贵定昌明大数据中心1个,培训基地、电商体验中心、荔波电商街,加盟商户达到1830个。

  目前,贵定县培育电子商务示范村21个,去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8.05亿元,网络零售额2.01亿元,带动贫困群众人均直接增收800元。被贵州省商务厅授予“贵州省十佳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科技厅授予“省级众创空间”,获国家发改委立项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物流体系全覆盖

  2015年以来,黔南州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建立了州、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电子商务发展网络体系,并在州、县两级均成立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电子商务工作调度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形成政府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体系。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的畅通与仓储、物流的密切配合。为此,黔南州加快了基础通信设施、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如今全州县城区域宽带基本达到10M以上,所有乡镇已完成光纤改造,宽带速率在4M以上,8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光纤覆盖;在交通、仓储、配送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龙里的快递物流园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我省快递业的主要集散、分拨地,全州快递企业发展到52家,快递网点发展到255个,初步形成了物流网络覆盖密度大、服务能力强的物流配送体系。

  今年以来,黔南州在已建成的5个县(市)电子商务园区的基础上,新增建设了长顺县“大中华”电子商务产业园,惠水县电子商务扶贫产业园,并逐步向县县有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布局推进,同时积极引进国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入驻,形成集商品贸易、平台运营、物流配送、融资支持、软件开发、人才培训等多功能、多业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园区。

  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好后,举办了中国(贵州)“黔货出山”系列活动,全州创建了“云起龙驿”、“品长顺”、“好花红”等区域电子商务公共品牌。

  “领略中国黔南农特优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在贵定县的成立,以O2O和B2B电子商务模式将黔南州农特产品销到珠三角市场,并在广州市建立了电子商务营销中心和300多家线下实体店。目前,全州194家农特优产品企业入驻了该平台,上线产品达500多种,另外组织30余家企业入驻天猫贵州特色商品馆和京东贵州扶贫馆上线销售产品。

  扫码销售成主流

  经过一系列的措施制定和狠抓落实,黔南州的电子商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助推了农产品泉涌、走出了大山。

  2015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黔南州建州60周年成就展”上,以“互联网+展会”方式,依托“领略中国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展会模式,黔南州农产品展厅成为北京民族文化宫历史上首个“互联网+全展厅扫码购物”的展厅,357种产品全部打上二维码,开展第一天扫码销售达到1045笔。

  2016年1月在广州举办的“黔南州建州60周年成就展”上,展会五天时间扫码销量就突破百万大关。

  2016年11月在第三届中国物流(都匀)国际峰会暨商贸物流博览会期间,以“互联网+展会”的方式在指定四个接待酒店开设展位扫码购物,两天时间交易量1210单,交易额15万元。

  以创新销售模式带动的电商发展,为黔南示范县的建设添砖加瓦。目前,龙里、惠水、荔波、独山、贵定、长顺、三都7个县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每个县获国家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专项扶持资金2000万元;瓮安、平塘、福泉获评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每个县获得省级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专项扶持资金1000万元;全州共有2家企业分别被评为贵州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贵州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2家网店被评为贵州电子商务百佳特色网店。

  有了硬件设施的完善,软实力紧跟其后,黔南州商务和粮食局先后多次组织专家开展电子商务论坛、讲座,全州累计投入232.8万元用于培训,培训人员1.87万余人。

  在黔南,电子商务的兴起,快速培育了一批以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等为重点的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全州各地正在加快促进“网货下乡””和“山货进城”的双向流通,完善基层网点功能,解决农村电商“网货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山货进城”最先一公里的问题,建立覆盖全州各县(市)的电子商务市场体系。

  目前,全州已经建成县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12个,乡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104个,其中贫困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34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电子商务服务站(点)25个。州内电子商务平台有省内的电商云、华纳斯、贵农网、农经网以及国内的阿里农村淘宝、京东、苏宁等电子商务平台入驻,全州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主体和网店约3700家。

  截至去年底,全州电子商务交易额71.29亿元、位居全省第三位,网络零售交易额为19.76亿元、位居全省第六位,从反映电商发展的快递包裹进出比例看,已从2015年的15:1下降到目前的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