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6期 本期2230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9-19

辽阔内蒙大草原 飘溢贵州好茶香

打造中国茶业第一品牌 力推贵州绿色生态发展

——2017“丝绸之路·黔茶飘香”推介活动回眸(4)

□肖一璇 范仕胜 王 志 蒋照俊 周梓顔 本报记者 黄福九

  今日丝绸路,再闻黔茶香!

  9月14日下午,由贵州省农委、贵州省工商联、贵州省商务厅、贵州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办,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省茶叶协会、贵州省茶叶学会承办,中共安顺市委员会、安顺市人民政府执办的2017“丝绸之路·黔茶飘香”呼和浩特站贵州安顺茶推介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万达文华会议厅举行。这次续写历史、畅叙友情、推进合作、谋求发展的投资洽谈盛会,再一次引起两地各界及国内茶业方方面面的关注与重视。

  推介会上,双方就两地的合作交流进行深入探讨,旨在通过以茶会友、以茶联姻、以茶促旅,加强贵州茶企、茶区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当地茶叶经销商、投资商、渠道商的交流合作,开展经贸洽谈,吸引当地各界关心关注投资贵州茶产业,积极主动融入两地经济圈,促进两地的经济发展。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黄家培在会上致辞,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副巡视员吕万海致辞,贵州省农委主任助理诸云强做贵州茶产业推介,安顺市政府副市长熊元对安顺茶产业做推介,两地省、市领导,内蒙古贵州商会、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各级行业协会代表,茶企代表,商会代表,新闻媒体约200余人参加会议。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黄家培在会上致辞。他说:“本次‘丝绸之路·黔茶飘香’推介活动必将重放异彩,成为黔蒙茶产业、茶文化交流合作的新起点,黔蒙农业合作、茶产业合作必将迈入一个全新阶段。”

  黄家培副主席强调,对于贵州茶来说,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块跳板。为了抓住这一机遇,黄家培副主席在会上斩钉截铁的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标准茶园建设为抓手,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促进茶园提质增效,把贵州建成中国茶叶的原料中心;大力推动茶叶加工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茶叶初制、精制分离进程,把贵州建成中国茶叶的加工中心;加大贵州绿茶等品牌打造、宣传推介、市场开拓力度,加快提升贵州的市场占有率,努力把贵州茶叶打造成为中国茶叶的第一品牌。

  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副巡视员吕万海致辞,对蒙黔两地的发展寄予厚望。他说,内蒙古茶叶市场潜力巨大,商机无限,希望包括“贵州绿茶”、“瀑布毛峰”等在内的贵州茶叶能借此机会在呼市扎根,在内蒙古扎根,让两地的茶产业发展迎来新的市场机遇,迸发出新的市场活力。

  贵州省农委主任助理诸云强、安顺市政府副市长熊元在推介会上作贵州茶产业推介。

  诸云强、熊元在进行推介时说,近年来,安顺不断引导和鼓励茶叶企业加强与全国各个茶叶消费大省合作;鼓励发展专业营销队伍,开办专卖店,设立营销点,建立营销网络,今年,全市外销茶专卖店、专柜已达62个,代销点200多,国家区域公共品牌“安顺瀑布茶”和县级区域品牌“普定朵贝茶”皆是安顺茶的名片,希望黔蒙两地茶商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享贵州好茶、实现互利共赢。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会长孛·乌兰娜对内蒙古的茶叶市场做相关介绍。

  在推介会之前,9月14日上午,2017“丝绸之路·黔茶飘香”呼和浩特站贵州安顺茶品茗活动启动仪式在玉泉区九久茶城广场隆重举行。

  贵州茶如约和呼和浩特当地市民见面,将一场精彩绝伦的茶叶盛宴呈现在市民们的面前,给市民们和茶叶爱好者带去一缕缕贵州茶香。

  在安顺茶品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两地领导、来宾、茶人、游客,进行了品茗活动启动仪式并合影留念。

  在安顺茶品茗活动现场,30家贵州茶叶企业代表通过现场冲泡、现场讲解、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展示了多彩的贵州茶文化、民族风情;品茗现场旁,林茶相间的茶园风光、最美茶乡图片展,引起了区、市市民的浓厚兴趣,吸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安顺茶企、茶商还开展了免费赠送安顺茶活动,场面活跃、火爆、热烈。

  推介、品茗、赠茶活动,不仅给呼和浩特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把贵州茶的品牌形象、良好品质进一步传递了出去,为2017“丝绸之路·黔茶飘香”推介活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又一笔。

  贵州绿茶亮相第二十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

  本报讯 (沈姹颁 记者 黄福九) 9月13日上午,第二十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隆重开幕,国家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乌兹别克斯坦副总理兼农业水利部部长米尔扎耶夫,匈牙利农业部长法泽考什·山多尔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0多名嘉宾客商参加会议,贵州省农委副巡视员阳世江带团参加会议,并作贵州茶产业推介。

  贵州省参加这次展会,改变往届产品多而杂突出了不了重点的做法,只组织一个产业即茶产业企业参加展示。农业部选取了包括贵州省在内的五个省作农产品推介,贵州省重点推介了绿茶。韩长赋部长亲临贵州展馆,边品尝贵州茶边向外国友人介绍贵州省茶产业情况,对贵州省优质绿茶给予了充分肯定。

  这次参展全面展示贵州茶叶生产、加工、冲泡过程,再一次提高了黔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受到参会嘉宾客商一致好评,纷纷表示一定要亲临美丽的黔山秀水,品尝高山云雾好茶。

  贵州贵茶公司和贵州七茶茶业公司还在茶产品评定中获奖。

  丹寨:“三金”茶农四季增收产业扶贫共奔小康

  本报讯 (沈姹颁 记者 黄福九) 近年来,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在着力发展茶产业的同时,以“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等产业扶贫模式,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让贫困户从中获取土地入股分红金、项目入股分红金和劳务报酬收净金,从而实现脱贫增收。

  截至目前,该镇共建有茶叶基地3000余亩,年产值2000余万元,带动500余户贫困户“四季”就业增收。

  湄潭:邀来长沙远客开启茶旅新篇

  本报讯 (沈姹颁 记者 黄福九) 9月2日,“中国茶海·休闲湄潭”贵州湄潭旅游推介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为湖南游客带来了清新休闲的魅力之旅。推介会的顺利举办,受到了湖南各级各界及广大游客的普遍关注。

  “徜徉在展示片一望无垠的茶海中,坐下来品一壶贵州好茶,时光好像一下子舒缓了起来。可以想象得到,这样梦幻美好般的‘茶缘之旅’,并不遥远。”游客们如是说。

  此次推介会以“清凉一夏·茶缘之旅”为主题,是湄潭县针对全国十大高温城市开展的“清凉一夏·茶缘之旅”系列活动的收官之站。湄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行向长沙市旅游界、新闻界的朋友介绍了湄潭独特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地理气候环境、丰富的旅游商品、旅行社优惠政策等。

  湄潭县位于贵州北部、遵义东部、东临湖南、北靠重庆,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县,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县城距遵义机场30公里,距省会贵阳188公里,距长沙600余公里,全程高速。杭瑞高速、黔北高速、326国道、204省道交汇于县城,是遵义东部的交通枢纽,文化商业中心。

  “湄潭春日清新、夏日清凉、秋日清爽、冬日清静,极适宜养生、休闲、度假。”湄潭县旅游局局长杨秀军介绍,近年来,湄潭茶文化体验游、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浙大西迁文化体验游等精品游正蓬勃发展,各地游客慕名茶海之阔,千里迢迢纷至沓来,到湄潭体验“一叶”“二江”“三优”“四游”“五茶”的韵味,令人向往。

  长沙作为湄潭县旅游的重要客源地之一,近年来前往湄潭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在本次旅游推介上,湄潭县推出了对长沙各旅行社的优惠政策,受到关注。

  习水:打造遵义古茶树核心资源区和集聚区

  本报讯 (沈姹颁 记者 黄福九) 近日,由习水县本土企业家、摄影爱好者共同策划组织的《习水古茶树》摄影展在习水宾馆举行。县委书记向承强出席首展活动并讲话。副县长龚小松及县直相关单位、部分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当晚,向承强来到展出现场,仔细参观摄影作品,认真听取介绍,并不时就有关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探讨。

  座谈会上,向承强首先对此次摄影展全体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并对举办古茶树摄影展予以肯定。他说,开发利用古茶树符合市委市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符合县委县政府“一长两短”产业规划的发展需求。习水作为遵义古茶树最核心的资源区和集聚区,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同时也要横向比较,清楚认识到古茶树产业发展的紧迫性。

  向承强表示,古茶树的开发是展示习部、习国、人文习水的又一窗口,县委县政府欢迎、支持各地企业家投身习水发展,开发古树茶产业。下步工作中,习水将成立古树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把古茶树产业作为我县特色产业抓在手上,科学规划茶产业发展的规模、区域布局和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建强产业基地、创建品牌,大力引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县古茶树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让古茶树这片宝贵的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一方百姓,更好地在当前脱贫工作中贡献力量。

  古茶树茶叶因其罕见、内含物质丰富、芳香味十足而成为众多消费者争相追捧的对象,并将其看作是茶叶中的“瑰宝”。据统计,在习水县双龙、仙源、寨坝等多个乡镇,仍孕育着3万多棵上百年的古茶树。

  据了解,本次古茶树大型摄影展拍摄工作于今年8月15日启动,历时21天。走进习水县域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深山老林,拍摄了近600余株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茶树,共精选了100余株古茶树照片对外展出,摄影展持续3天,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同时,本次拍摄作品将被制作成大型摄影画集,计划在2018年元月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凤冈田坝村:茶旅一体产业旺

  本报讯 (杨情丽 记者 黄福九) 近日,记者走在凤冈县“茶海之心”的永安镇田坝村茶园里,栈道别致,茶香扑鼻,空气清新,茶旅一体的美丽风光让老记们神清气爽。

  穿过茶园小径,只见一位古稀老人蹒跚而来,记者主动上前与他聊谈起来。

  这位老人是永安镇田坝村堰坎组的夏和明,家有10亩茶园,每年茶青收入6万元以上。

  据他介绍,他家的茶叶种植、施肥、管理和采摘技术都得到了仙人岭茶叶有限公司的无偿支持和帮助,公司逢年过节还送大米、菜油给茶农。

  像夏和明这样得到该公司帮扶的茶农还有村民朱刚等54户建档立卡户。如今,田坝村由“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经营,500多户茶农种茶1.5万亩,人均收入上万元。其中,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基本脱贫。

  走进仙人岭茶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现场一片忙碌,工人们正忙着对新收茶叶进行加工制作。

  据公司总经理孙德礼介绍,公司建厂20年来,总资产已达上亿元。常年解决119人就业,春茶采摘高峰期每天有近千人在基地打工。他屈指一算,每年仅采茶费就要付出500多万元,这些年公司付出采摘费共计达8000万元以上。

  “做好服务,客人感受到当地的热情和贴心,让客人高高兴兴的来,快快乐乐的走。”凤冈浪竹茶业公司副总经理陈其阳告诉笔者。

  为了更好的了解游客的需求,做好服务,浪竹公司还专门准备了一个留言本,让游客写下到这里的感受和建议,对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凡是来到田坝村的游客,一个个无不身心舒畅,流连忘返,赞誉有加。

  “凤冈的‘茶海之心’环境真美,特别是空气清新,植被良好,真是人间仙境、旅游的好去处啊!”一位来自台湾的游客这样感叹到。

  据了解,凤冈“茶海之心”田坝村景区,先后举办了全国山地自行车赛、全国瑜伽大赛、全国有机产业大会、茶产业大会、茶叶论坛、瑜伽论坛等诸多的大型赛事活动。2016年,凤冈“茶海之心”旅游线路被评为“中国最佳茶旅线路”,九堡十三湾和仙人岭入选“中国30座最美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凤冈县利用“绿色、生态、锌硒、有机”的优势,茶产业已经成了富民的主导产业,并提出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做靓了“东有龙井?西有凤冈”这张名片,全县党员干部及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打响了“卫生、生态、治安、市场、服务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六大环境整治攻坚战,着力将以茶叶为主的生态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实现了生态产业化,成为了精准脱贫攻坚的助推器。

  每年春茶采摘时节,野鹿盖茶叶公司每天付给采茶农民劳务费就有10万多元,平均每人在采茶期间就可获得3000多元。

  土溪镇大连村55岁村民冉先和,通过土地流转变成茶园后,家里买了沙发、电视、电冰箱、摩托车等。

  土地流转变茶园,老百姓腰包鼓起来了,一条条产业硬化水泥路也通到家门口,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住环境变好变美了,带动了乡村旅游。

  凤冈全县现有茶园总面积50多万亩,涉及全县14个乡镇70个村。2016年全县投产茶园33万亩,年产量达到3.5万吨,产值25亿元,综合产值40多亿元。现有茶叶加工企业200多家,拥有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2家,市级龙头企业44家。获QS认证企业78家,有机认证茶叶加工厂9家。省内外开设“凤冈锌硒茶”专卖店245间,设立产品销售专柜2870个,在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60个。茶区拥有茶庄68家。

  凤冈也因此先后荣获“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中国十大最美茶乡”、“中国长寿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凤冈锌硒茶”公共品牌成功申报为中国驰名商标,先后荣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贵州十大名茶”、“贵州三大名茶”等称号。

  如今的“锌硒茶乡?醉美凤冈”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美丽的茶园风光,特色的乡村小吃,在外来游客的心里已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茶旅一体留在了人们心灵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