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2218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8-29

持续培育新动能 转型升级待发力

——贵州装备制造业上半年发展观察

□本报记者 李 丽

  今年以来,全国装备制造业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呈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趋势。贵州装备制造业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为契机,建项目、搭平台、拓市场、促合作,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走智能制造、军民融合、跨越提升路子,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重点项目加快推进、行业效益逐步提升、规模总量持续扩大,为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

  贵州省经信委装备工业处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不含电子信息,下同)实现工业总产值808.19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74.57亿元,增加值增速为13.9%,高于全国装备制造业增速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工业增速3.9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0.45%。

  在重点行业中,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7.5%,毕节力帆累计销售载货汽车3.2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17.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39.2%,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2%,是拉动装备制造业增长的重要支柱;仪器仪表制造业得益于工程机械行业回升,同比增长63.1%;专用机械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增速呈现平稳回升势头;航空航天及其它运输设备制造业总体保持平稳;金属制品业受钢结构等主导产品市场低迷的影响,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新要素绽放新活力

  过去半年的发展态势显示,投资拉动仍是贵州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1-6月,全省装备制造业完成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214.1亿元,同比增长50.9%,投资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位居十大产业前列。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截至6月底,吉利贵阳整车产业化项目累积完成投资26.95亿元,冲压车间已完成A、B线大件设备安装调试,焊装车间厂正在进行工艺吊挂点焊接、地坪和设备基础施工及设备安装调试,涂装车间设备安装全面进场,总装车间正在进行设备基础和地坪施工及设备钢构进场安装,预计可在年底顺利下线;贵阳吉利汽车发动机项目累积完成投资3亿元,已完成基础施工40%的工程量,临时道路建设、管道安装已结束;贵州长江纯电动汽车项目累积完成投资8.93亿元,已完成土石方挖填253.47万方、强夯19.46万方,地质勘测1242个、孔桩浇注320个、钢柱吊装49根;遵义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已建成标准厂房60万平方米,巴斯巴、大地和等5户企业全面建成投产,梅花汽车、星美新能源汽车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将于年底陆续投产。同时,遵义高坪工业园凯星液力、航天乌江等退城进园项目进展顺利,已陆续开展设备安装调试;以特种锻造技术创新平台为核心,集研发制造、精加工、检测、物流为一体,总投资30亿元的安大航空锻造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此外,随着一批“千企改造”项目深入实施,投资拉动仍将是贵州装备制造业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智能制造逐渐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2015年以来,贵州以国家深入开展试点示范为契机,积极组织申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智能制造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策划开展“2017贵州智造”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活动,组织智能制造系统方案供应商专家服务团队赴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项目对接,组建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等系列行动初见成效,以智能制造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逐步在行业中形成共识,振华新云电子、同济堂药业智能制造项目获得国家专项支持。在今年“千企改造”工程装备制造11户龙头企业、19户高成长性企业转型升级方案中,有智能车间、数字工厂、柔性生产线、智能化、数字化等智能制造建设改造项目50余个,智能制造正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重要引擎。

  市场新需求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新动能。在国家政策指引下,贵州的市场新需求、重点工程建设对装备制造业增长的拉动明显,军民融合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围绕航空航天、大飞机配套、通航产业、外贸转包、高端基础件等领域,双向融合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上半年,航天十院实现营业收入65.12亿元,同比增长32.71%。同时,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装备产品增长势头向好,数控机床产品产销量从去年同期的两位数下降转为同比增长,险峰机床同比增长55.3%、兴富祥同比增长105.3%,机器人、3D打印、无人机等新领域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增长较快。

  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拉动相关装备产品增长。今年以来,在国家重点输电通道建设项目、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及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拉动下,贵州与输变电相关的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保持了月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引领,在大型机场、公路、铁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下,全省主要工程机械产品市场持续回升,由2016年的同比下降转为同比增长。1-6月,詹阳重工的同比增速均超过50%。此外,与民生需求关系密切的装备产品保持较好发展势头,环卫车辆、智能立体停车库、环境保护类装备产品等产销量同比增长,黄帝车辆净化器公司DPF产品产销同比增长64.73%。

  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尽管行业发展态势向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市场需求低迷状况未根本改观。上半年,贵州装备制造业实现较快增长,主要是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拉动,其它主要子行业均低于装备制造业平均增速。由于上下游产业需求疲软,传统能源、原材料、建筑行业等处于“去产能”状态,对相关装备产品的需求虽有回升、但总体不旺,支撑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回升的外在动能有限,部分行业企业排产、交付难度大。受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变化影响,近几年建成投产的一批重大项目因未达预期效果,毕节力帆、奇瑞万达异两个汽车龙头项目的产能利用率远低于设计产能,成功汽车、贵腾汽车等项目产能未有效发挥;中煤盘江重工、西南天地煤机等一批大型煤炭机械、钢结构项目投产多年,一直未实现批量生产,多地建成投产的钢结构项目经营艰难,造成投资闲置、难以发挥效益。

  企业经营成本持续增加。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606.4亿元、同比增长18.5%,营业利润18.12亿元、同比增长17.1%;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2.9%,较上年同期均小幅回落;全行业营业成本达528.2亿元,同比增长19.8%;应收账款225.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3.9%,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它运输设备制造业75.3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96.2%,企业现金流压力巨大、经营困难。随着人工成本、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装备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仅微幅上涨、远低于成本增速,影响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有效回升。

  针对这些问题,贵州省经信委装备工业处相关人士表示,接下来将加强运行调度、强化产业服务,按照装备制造产业调度制度,定期做好30家重点调度企业生产经营、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调度工作,及时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分析研究,对行业异动情况及早预警、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对影响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及时调查研究,提出研究报告、应对措施供领导、企业决策参考,提高服务产业发展的水平。

  围绕11户龙头企业、19户高成长性企业,积极组织实施“千企改造”工程,根据方案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围绕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依托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协调企业参与赴东南亚及中东地区开拓市场,加快国际市场开拓步伐;大力实施“百企引进”计划,开展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集群式招商为主的产业专项精准招商行动,在加快推进长江、吉利等项目建设的同时,推动与省外优势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机械加工项目合作。

  抓好智能制造,打造生态系统。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组织实施10个左右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智能化改造,在航空航天等重点优势领域组织实施10个左右智能化改造项目;打造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以智能制造产业链为纽带,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为骨干,建立基于产业链的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开展协同技术攻关等相关工作。深入开展“2017贵州智造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活动,组织智能制造系统方案集成商、专家赴企业开展服务、洽谈,为企业量身定制智能制造总体解决方案,争取实现项目合作。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鼓励现有汽车生产企业引进优强企业进行重组,加大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严格按国家要求做好新能源汽车补助审核工作,进一步加强补助资金审核和监管,防范、打击骗补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