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重庆商会:汇聚渝商力量 助力贵州发展
□本报记者 李 丽
2016年4月23日,贵州省重庆商会发起“渝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至今已一年有余。一年多来,该商会认真探索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开展到村、到户贫困情况调查,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和分类帮扶;寻找对口扶贫的路径,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激发内在活力;结合国家扶持政策,制订符合村情村况的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号召会员单位积极参与扶贫行动;落实扶贫措施,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任务,把规划、目标转化为一件件群众期待、看得见、摸得着、落得实的具体工作;加强精准指导,一村一策、一家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该商会成立精准扶贫管理办公室,健全扶贫监管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使已脱贫的村户及时退出,使应扶持的村户及时纳入。同时,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披露制度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开制度,确保商会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针对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着重优化公共服务配置,整合扶贫资金,采取整村推进、连片扶持等方式,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资源和网点的配置,尽可能做到既相对集中又方便群众,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生活水平。去年7月21日,与织金县政府签订了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协议。
该商会领导班子多次下乡调研、考察,请专家勘测、指导后,决定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目前,已建成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织金县龙井村、白果村种植大蒜900余亩,饶堕村种植魔芋300余亩;榕江县亚勇村种植黄姜500余亩,直接带动240多户贫困户脱贫。榕江县定威水族乡旅游大寨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中。除会员单位帮扶外,仅商会直接帮扶项目投资就达100多万元,资金主要来源于会员企业家的无偿赞助。商会的企业家们通过这些扶贫工作实践,感知到扶贫工作是一项接地气的工作,是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的工作,更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基础工作,他们也乐意地加入到了扶贫工作行列。
在该商会结对帮扶的贫困点中,榕江县定威乡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在由贵州省政协指定结对帮扶后,该商会会长余治清、秘书长邹丹为做好扶贫工作,先后带动会员企业50余家,相继到安顺普定、秀水、沿河、福泉等地考察学习。
在扶贫工作上,该商会始终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扶贫工作要求,积极动员会员单位参与扶贫,并层层落实责任。目前,已设立 18 个扶贫工作站(江口县、长顺县、绥阳县、赤水县、修文县、石阡县、西秀区、黔西县、碧江县、瓮安县、乌当区、播州区、都匀市、大方县、三都县、福泉市、息烽县、凯里市),同时与会员单位签署帮扶责任书,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
山水始相连,渝黔一家亲。“渝企帮百村”,帮扶的不仅仅是百村,而是会一直帮扶下去——“因为这里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回报桑梓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该商会会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