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174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6-13

产业兴镇百姓富 创出特色生态美

——贵州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侧记

□本报记者 李 丽

  武陵山区腹地绿意葱茏,驾车行驶在两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万山红大道上,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2015年,万山区投资1.5亿元,对全长5.2公里的万山红大道进行提级改造,实施道路两边30米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打造出一条连接朱砂古镇与高速公路的生态大道、景观大道、人文大道,打通了与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沟通之门,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

  这样连通小乡镇的“希望之道”,过去在贵州并不少见。2012年,贵州启动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随着一条条道路掘土动工,一座座靓丽小镇旧貌换了新颜。

  6月7日至8日,以“产业兴镇百姓富·特色靓镇生态美”为主题的第六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在铜仁市召开,意在开创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贵州小城镇新未来。

  时光回溯到2012年8月,第一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在遵义召开。“小城镇大战略,要有大动作,实现大作为。”时任省委副书记陈敏尔的铿锵话语,拉开了贵州小城镇跨越发展的序幕,吹响了贵州小城镇奋力突围的号角。

  此后连续5年,贵州每年召开一次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先后确定“绿色小镇”“活力小镇·美丽乡村”“绿色发展·特色提升”等鲜明主题,为全省小城镇建设指明方向、明确路径,引领全省小城镇加快发展、加速升级,构建了“美丽乡村、绿色小镇、山水城市、和谐社区”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蓝图。

  改革释放活力

  贵州省住建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实际数142个)累计建成“8+X”项目3200余个,完成投资1800多亿元;新增企业14000多家,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700个,累计到位资金2000多亿元;新增城镇人口33万人,带动城镇就业29万人。在100个示范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下,2016年全省小城镇人口比2012年增加160万人,带动全省城镇化水平提升4个百分点左右,提前一年完成“到2017年,全省新增小城镇人口120万人左右,带动全省城镇化水平提升3个百分点左右”的发展目标。

  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高。根据示范小城镇供水、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到今年底100个示范小城镇需全面建成供水、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截至目前,已有127个镇建成集中供水设施、103个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01个镇建成垃圾处理设施,占比分别为89.4%、72.5%、71.1%;有82个镇全部建成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占比为57.7%。其中,安顺市、贵阳市完成情况较好;毕节市、黔东南州完成情况较差。

  小康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根据100个示范小城镇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实施办法,到今年底省级示范镇率先实现同步小康,到2020年底100个示范小城镇全面实现同步小康。截至去年底,100个示范小城镇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为85.8%,“8+X”项目建成达标率为77.4%,有45个示范镇总体实现程度达90%以上。

  年度目标进展总体良好。根据《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2017年度工作方案》确定的发展目标,截至5月底,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完成项目投资265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55%;新增城镇人口3万人,占年度目标任务的37.5%;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5万人,占年度目标任务的42%;新增“8+X”达标项目170个,占年度目标任务的34%。

  小城镇砥砺跨越,城镇特色发展呈现颇多新亮点。全省小城镇以特色产业培育为核心,以城镇文化为内涵,依托烟、酒、茶、民族医药、特色食品五大传统特色产业及大数据、大健康、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文化旅游、新型建筑建材五大新兴特色产业,引导示范小城镇发展“一镇一业”,促进产、城、景、文融合发展,打造出一批数字小镇、茶业小镇、药业小镇、酒业小镇、天文小镇等特色小城镇;花溪区青岩镇、仁怀市茅台镇、六枝特区郎岱镇、西秀区旧州镇、雷山县西江镇成功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

  产业带动发展

  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以同步小康为目标、以特色创建为抓手,牢牢把握“特色发展、产业兴镇”的总体要求,强化特色产业培育,形成大产业、产生大效益,夯实了小城镇居民致富之基。

  今年1月开工建设的万山区朱砂古镇,正大门宽51米、高32米,整体格调传统而大气,7月全面竣工后将呈现更完整的形象。

  2016年,朱砂古镇风貌改造项目全面启动。该项目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体现万山镇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丹砂文化在全国唯一性的特点,投资2亿元对片区内的355栋房屋、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的建筑进行统一规范改造,对全长3.5公里、占地7.7万平方米的主要路段进行风貌改造、美化亮化提升。如今的万山,已形成集影视城、万亩红枫林、悬崖栈道、空中索道等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建成新型工业产业园区,充分体现了景城融合、产城互动、镇村一体的鲜明特色,城镇风景更靓丽、人居环境更舒适、人文特色更凸显。

  早在2015年7月,当地就引进江西上饶吉阳集团投资20亿元,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对废弃的汞矿遗址进行整体连片开发,将朱砂文化、工业文化进行精心融合,打造了全国首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去年5月4日开园以来,仅1年时间游客量就突破200万人(次),实现从资源枯竭型城镇向生态旅游观光型城镇华丽蜕变,昔日的“没落汞都”再度焕发新生,成为百姓富、生态美的宜居宜业宜游新城。

  作为黔东工业聚集区的重点产业园区,万山经开区重点培育和发展商贸物流、新能源汽车生产及销售服务、大数据、大健康、钾矿综合开发、有色金属深加工、现代农业观光等支柱产业,着力建成全国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目前,该园区已入驻企业12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家。去年,通过招商引进山东瑞驰汽车集团、山东巨力集团、湖北宜化集团、新疆天业集团等龙头企业,成功打造了别具特色的万山朱砂工艺产业园。建成园区主干道12.2公里、公租房1100套,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58.36万平方米,累计申报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1亿余元,通过项目融资获建设资金10.42亿元。全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98亿元,同比增长13.5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95亿元,同比增长19.64%;完成工业总投资28.54亿元,新增从业人员1326人。

  新血液的加入,带来了新活力。万仁新能源汽车是去年引进的小城镇建设重点项目,也是工业兴镇的龙头企业。改项目引入优质的产品发展模式、先进创新的生产技术,在万山建设集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与销售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将于7月全面投产。预计年产汽车可达15万辆,年产值100亿元、年纳税6亿元,吸纳就业4000人;项目全部建成后,还会带来60多个配套企业就近建厂,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传统产业也不甘落后,且呈现出新气象。2015年5月,从山东寿光引进的九丰农业博览园成为万山首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农业现代化支撑项目,该园区按 “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景区科普化”思路,全力打造集蔬菜种植、智能观光、育苗研发、食品加工、生态养老、海洋鱼类观赏等于一体的高端山地生态农业示范综合体。万山的水好、生态好,种出来的东西非常好,所产果蔬在贵阳、重庆、长沙等城市广受好评。仅今年上半年,园区已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带动周边村庄500名贫困户参与入股分红,并吸纳就业2000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此外,当地依托九丰农业博览园在要素整合、农业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采取“九丰农业+”模式在全区推广九丰现代农业技术,在10个乡镇(街道)建成标准化蔬菜大棚基地11个1000多亩,辐射村集体产业基地5万亩,实现了“满园芬芳”。

  下一步,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将剑指攻坚项目,聚焦目标任务、辐射带动、品质提升,丰富完善产业培育、城镇风貌、文化传承等内涵,确定一批特色小镇培育对象,实现产城景一体、山水田融合、村社园统筹、生产生活生态聚集,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不断丰富业态、完善功能,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业态愈加丰富的土城古镇,近几年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地游人前往。 (记者 李 丽/摄)

  链接>>

  根据《贵州省关于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在示范小城镇统一优化机构设置、编制配备,统一下放195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截至目前,90%以上的示范小城镇已成立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政务服务中心等党政机构、事业站所,90%以上的示范小城镇已获下放权限并开展执法工作。

  今年,全省小城镇建设一方面将继续聚焦产业拉动,精心培育特色小镇;另一方面将聚焦脱贫攻坚,参照示范小城镇建设标准,编制或修订极贫乡镇的小城镇总体规划,以城镇发展需求为导向,编制小城镇建设项目库、建立项目台账,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求“小而精”“小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