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4个月,民间投资增速较一季度放缓0.8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活力减弱了吗
□林火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前4个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1至4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较上一季度放缓0.8个百分点,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首次出现回落走势。
相关专家表示,尽管民间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调整幅度处于正常范围。未来,应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热情,拓宽投资领域、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努力为民间投资发展创造更广阔空间。
投资放缓“事出有因”
“民间投资同比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降幅较为温和,调整幅度处于正常范围。与去年相比,6.9%仍属较高增速。”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今年4月工业品价格结束近一年持续上涨的态势,市场扩张信号在减弱,会给投资者信心带来一定程度影响,进而导致投资增速放缓。前4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比一季度放缓0.3个百分点。从这个意义上看,民间投资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态势基本一致。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郭冠男认为,一季度经济增速超过全年6.5%左右的预期目标,实现2015年以来最快增速。因此,宏观经济决策重点转移到控制金融风险、遏制房地产市场等投机活动上。尽管今年以来的减税降费等降成本政策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一定刺激作用,但明显加强的金融监管、去杠杆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小民企融资,进而导致民间投资增速放缓。
“主要经济指标的表现,在个别月份出现小幅波动是经济运行中的常见现象。不能因为4月份民间投资增速放缓,就断定它没有活力了。”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有所回升主要受宏观经济趋稳向好带动;4月份民间投资增速放缓,表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
“民间投资同比增速小幅回落,与经济结构继续调整的阶段性特征有关。”中国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说,分地区看,前4个月民间投资增速回落主要是东北地区民间投资降幅扩大,因当地仍处于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期,部分领域民资准入门槛过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较突出,民间投资尚难找到新的投资领域;分产业看,一二三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一季度分别回落1.1个、1.1个、0.6个百分点,说明当前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有效需求不足且结构性过剩情况仍较严重,对民间投资意愿形成一定制约。
“值得注意的是,前4个月尽管投资增速放缓,但基础设施投资高位运行,代表产业结构、消费升级方向的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结构优化持续推进。”潘建成表示,因民间投资大多集中于传统制造领域,传统制造业又是产能过剩“重灾区”,在去产能的压力下,民间投资增长放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济结构趋于优化的客观表现。
补短板非“国进民退”
有人认为,民间投资增速放缓与其投资空间受挤压有关。特别是在补短板过程中,大量政府、国企投资进入短板领域、薄弱环节,压制民间投资活力,形成了新一轮“国进民退”。
“补短板主要集中在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提高、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本来就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并不存在挤压民间资本投资空间的问题,更谈不上‘国进民退’。”潘建成说,在补短板涉及的领域,往往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回报率相对较低,民资过去很少进入;而且,国家加大补短板力度,强化在这些领域的政府性投资,一般采取PPP模式、鼓励民资参与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补短板不仅未挤占民资投资空间,反而有利于通过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作用,调动民资投资积极性。
刘学智认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持续加大、投资领域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一些自然垄断领域也在加快开放,民资与国企在投资领域同台竞技或合作共赢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民资与国企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也会不断强化。
董希淼表示,政府投资大量进入是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重要支撑,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管理制度改革等因素影响下,政府在短板领域的投资比重将下降,未来民资会逐渐成为“主角”。
“在补短板过程中,应构建政府部门与民间资本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PPP运作模式,并加大PPP模式推广应用力度,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改变‘国进得多、民进得少’局面,形成‘国民同进’格局,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和收益。”潘建成说。
继续增强投资活力
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2006至2012年,民间投资增速保持在30%-50%的高水平,对经济高速增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十年高速增长,民间投资在整体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从2006年初的36%跃升至2015年12月的64%,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近年来,民间投资增速一直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说明激发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内生(直接)政策设计、落实都还不到位。”郭冠男说。
民间投资活力问题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
“民间投资关系整个经济活力。不过鼓励民间投资,不能只看投资规模、速度,更要看质量,特别是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符合消费、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环保的方向。”潘建成表示,去年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形成一定程度泡沫,导致资金出现“脱实向虚”,影响了民间投资积极性。因此,当前应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分类调控,坚决阻止“脱实向虚”苗头蔓延;继续加大降成本力度,适时适度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扩大企业减税受惠面。
刘学智建议,增强民间投资活力关键是拓展民间投资渠道,应鼓励民资更多进入创新发展领域;加强金融支持,提升民企的直接融资能力和途径。
恒丰银行研究院商业银行研究中心负责人吴琦建议,应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改善和加强政府公共服务;降低民间投资的各类市场准入门槛,尊重、维护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平市场营商环境;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高项目投资收益率,推动民资创新创业;加强对鼓励民间投资相关政策的落实与督查,提高相关部委、各级地方政府的协调性,形成政策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