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169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6-02

贵精准重实效 金融发力助脱贫

——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精准扶贫小记

□本报记者 李 丽

  针对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艰巨、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这个实际,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突出“五实五精准”,带领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和金融系统不断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金融在贵州脱贫攻坚中的要素支撑作用,贵州省脱贫攻坚取得较好成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0.6%。

  精准扶贫贷款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末,全省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620亿元、当年累计发放1283亿元,分别位列全国第2位和第1位,44.7万有信贷需求、又有一定还款能力的贫困户获得了较低成本的贷款支持,占全省通过产业脱贫人数的60%。2017年一季度末,全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855.6亿元,当季累计发放459.2亿元,均位列全国第1位。

  精准施策出实招:构建科学工作机制

  机制建设是金融精准扶贫的保障。按照总行的工作部署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贵阳中心支行主动履行金融扶贫牵头职责,相继出台了10余项金融扶贫工作意见,推动金融扶贫配套政策纳入地方政府脱贫攻坚考核,深入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在全省建立了多方参与的金融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省、市、县多级联动协调机制,金融扶贫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今年4月,人民银行总行、贵州省人民政府在贵阳联合召开金融支持贵州扶贫开发座谈会,多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参加会议,共同商议为贵州脱贫攻坚发力,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总行还通过中期票据战略合作协议,从直接融资方面支持贵州城镇发展、交通和新农汇票村建设。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为打通金融与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之间的信息对接通道,贵阳中心支行创新搭建“3+N”信息共享平台,引导金融扶贫精准锁定扶持对象,在全省参与扶贫的部门中率先实现信息化管理。宏观层面,积极对接总行全国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录入623.4万条精准扶贫主体信息,400多家银行分支机构精准锁定扶贫对象。中观层面,加强与省级多部门的信息共享,联合组织了扶贫农业产业化项目银企对接会,达成345亿元融资协议。微观层面,督促60多个贫困县制定了产业融资需求清单,建立1对1的银企帮扶关系。信息平台建设为统计监测金融扶贫效果、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引导金融机构有侧重加大力度、评估金融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提供了扎实的数据信息。

  精准发力重实干:创新金融扶贫方式

  突出宣传发动。2016年11月,贵阳中心支行成功组织策划全省金融精准扶贫暨“两权”抵押贷款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分管金融的常务副省长和分管扶贫工作的副省长出席并安排全省金融扶贫工作。今年初,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牵头制定《贵州省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方案》,组织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常务副省长亲自到会动员提要求,中心支行主要负责人具体安排工作,推动各级金融部门联合开展9项金融助推行动,为全省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积极作为。

  突出调查督导。中心支行领导定期下基层,抓落实,今年以来,以春季攻势为契机,已先后走访36个贫困县,推动全省金融扶贫示范县创建、金融扶贫政策效果评估、党建扶贫等重点工作有序开展。

  突出创新引领。注重金融扶贫信贷政策产品化,全省打造金融扶贫产品30余个,有效对接贫困农户小额信贷、产业扶贫、人居环境改造等融资需求。

  突出示范效应。将金融精准扶贫有机融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过程,牵头联合省扶贫办开展全省首次金融精准扶贫先进基层单位评选工作,挖掘金融扶贫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做法,树立标杆集体;联系省总工会开展专项劳动竞赛,根据金融扶贫工作成效评选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劳动竞赛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并再择优授予“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状”、“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

  精准推进下实功:拓展内涵深化外延

  做实四项规定动作,启动10个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县创建工作,提出“六个有”创建标准,即:有科学系统的创建方案、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有全面动员发动、有易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扶贫产品和模式、有较好的产业支撑、有稳定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深入推进扶贫再贷款杠杆化运作,2016年末全省扶贫再贷款余额全国排名第一。在全国人民银行系统率先建立金融扶贫统计监测制度,协助总行制定出台了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夯实基础金融服务,大力推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村村通”工程,不断拓展和优化服务功能,全省助农取款点行政村覆盖率达230%;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已连续4年对县开展金融生态环境测评。

  做优四项自选动作,创建百名央行行长对村帮扶制度,220多名行领导每人帮扶一个贫困村。选派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机关各党支部积极参与到对口帮扶中。建立广覆盖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制度,在全省开展“蒲公英”金融知识宣传,联系帮扶4075个贫困村,累计开办金融夜校26581场。

  精准落地见实效:金融扶贫结硕果

  实效是检验工作的标尺。贵阳中心支行通过出实招、办实事、重实干、下实功、求实效,充分发挥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活水”作用,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扎扎实实真扶贫、扶真贫,使贵州金融精准扶贫取得丰硕成果。

  金融大扶贫工作合力持续增强。金融扶贫工作共识形成,在全国率先设立首支3000亿元脱贫攻坚投资基金、发行全国首批扶贫票据、创建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金融协调机制畅通,政府增信逐步建立,全省86个县建立风险补偿基金,规模达8.7亿元;57个县建立了财政贴息机制,资金拨付到位3.6亿元。金融机构主动作为,成立了本单位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2016年,两家地方城市商业银行机构设置实现县域全覆盖,全省形成了以农字号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类型机构共同参与的金融大扶贫格局。

  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持续涌现。相继形成扶贫小额“特惠贷”等一系列创新模式,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累计向55万贫困户发放贷款262.6亿元。“金融+贫困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已发放贷款20.13亿元。“金融+三变”模式——“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贵州“三变”改革被纳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金融促进贫困户与扶贫主体利益联结,加大对入股企业的支持,帮助农户获得稳定分红和务工收入,已发放“三变”贷款50亿元。政策性金融扶贫模式——搭建政策性金融扶贫平台,农发行贵州分行、国开行贵州分行积极构建省、市、县三级行对接服务脱贫攻坚的组织体系,主动对接国家多项政策性资金发放贷款、投放基金,已投入800多亿元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易地扶贫搬迁围绕“五个三”做好“四个加”金融服务模式——惠水县“五个三”着力解决贫困户搬出后怎么办的难题,得到党中央的高度肯定。以金融扶贫示范县创建为抓手,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金融助推”、“迁企贷+扶持产业+吸纳就业”、“迁户贷+信贷优惠+自我发展”、“服务创新+普惠金融”的“四个加”金融服务模式,并逐步向全省推广。

  金融扶贫融资成本持续降低。全省人民银行系统通过扶贫再贷款成倍撬动优惠利率贷款,金融机构发放的扶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8%,低于普通涉农贷款4.18个百分点。农发行贵州分行、国开行贵州分行利用抵押补充贷款资金,以4%左右的利率水平发放了798.4亿元抵押补充贷款,利用专项金融债资金按基准利率累计发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50.5亿元。省内扶贫企业成功发行全国首批、贵州首支10亿元扶贫票据,发行利率5.39%,比同类一般票据低0.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