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0期 本期2164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5-23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

——“黔东南自治州名人故居保护利用情况专题协商会”侧记

□张永泽

  “名人故居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我州用好‘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金色名片’。下一步,我们将通过保障经费投入、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名人故居拓展利用等措施,加强名人故居保护和开发,让与黔东南历史文化人有关的文化遗产都活起来、动起来。”在黔东南自治州政协近日举行的“黔东南自治州名人故居保护利用情况专题协商会”上,黔东南自治州委常委、副州长樊炳清说。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协商座谈会。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名人故居具有重要的历史信息、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是发展当地文化旅游业的有利因素,更是一个地方的人文亮点和文脉延续,应当加强保护和开发。

  如何保护利用名人故居,今年3月至4月,州政协组成了由州主席文松波、副主席杨政宇率队,州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和部分政协委员组成的调研组分别到麻江夏同龢、镇远周达文、三穗杨至成故居等实地了解保护利用情况。

  “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切合省委、州委提出用好‘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但名人故居保护利用情况如何,怎样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文松波说。

  文松波认为,黔东南自治州有明朝尚书孙应鳌、开国上将杨至成等很多名人故居,部分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利用,但还有许多名人故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这次协商活动,就是州政协履行参政议政的具体形式和切入点。

  如同文松波所说,笔者了解到,到2017年3月,黔东南自治州有不可移动的文物保护单位968处,其中名人故居29处。在这29处名人故居中,被核定为省级保护单位9处,州级单位7处,县级单位13处,还有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14处。三穗县恢复了杨至成故居,建起了杨至成纪念馆;天柱县把王天培、王天锡故居升格为县级博物馆;麻江县以夏同龢故居为轴点,打造夏同龢文化产业园;杨至成纪念馆、周达文故居、龙大道故居等已列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认识黔东南,也应从认识名人开始。

  省政协委员杨政宇说:“多年来,我州在名人故居保护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也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杨政宇看来,当前全州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名人故居在建设文化黔东南中缺乏从政策口号到落地实践的跟进衔接和有效推动,在文化价值的广度和深度上总体挖掘不够;对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的保护主体认识不到位,在宣传教育上有盲点;对名人标准的认识有待突破,对名人故居种类及数量挖掘有待深化;对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的保护措施多样性上认识不到位,理念不宽广,具体工作方法相对局促等。他建议以名人故居保护利用为原点,进行辩证挖掘、开发和延伸,在人文素养、旅游经济、地方建筑、发展规划等方面彰显特色,增强地方发展的软实力和影响力,焕发和延续名人故居的风采。

  “名人是一个时代的精英,是那个时代社会的偶像,是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敬重历史,敬重名人……”黔东南自治州政协委员唐彬、有关人士等发言说。

  针对名人故居解说手段落后、讲解员与游客较少互动等问题,唐彬等人士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加大保护资金投入的同时,组织力量挖掘名人故居史料,针对不同人群撰写不同的解说词,加强解说队伍建设,让名人的故事广为流传,让名人故居像磁铁一样吸引人。除此,各级政府从不同的角度,理顺管理体制,认真规划,多元投入,讲好故事,丰富内涵,把名人故居办成当地的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

  “政协举行的关于名人故居保护利用情况专题协商会,开得很好,总体是八个字:即名人、故居、保护、利用。我的感觉是,全州在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中,大家都一直在努力。”樊炳清感谢州政协和各位委员对名人故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通报了全州名人故居保护利用情况,并从提高对名人故居遗产价值的认识,加强名人故居拓展利用、完善保障措施三个方面作了积极的回应。他表示,要多措并举保障经费投入,重视人才培养,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以历史名人有关的文博创意产业,发挥名人故居资源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打造名人故居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