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贵州经济文化发展作贡献
——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工作一瞥
□本报记者 蒋兴华
近年来,为促进贵州经济文化大力发展,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精神,认真履行协会“服务大局、服务经济、服务文化、服务社会”等宗旨,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和方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鉴于成绩突出,该协会被全国社科联授予“2016年全国社科联先进学会”等荣誉称号。
帮助贫困苗寨发展做点事
与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的接触,是在2014年的春节前。当时,为让民族地区的村民足不出寨就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该会特意组织贵州天朝上品酒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等到平塘县水沟村冗兴组开展送文化活动。
作为随行的一员,记者注意到,当天的“送温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以至于平塘县政协主席张永锋激动地对记者说:“印象中来水沟村有很多次感动,但最感动的,莫过于经济文化促进会为苗寨送温暖。星期六,本可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为了苗寨村民过上好日子,不惜冒着严寒来到冗兴送文化,其精神令我们感动。”
接受记者采访时,新塘乡乡长龙绪海激动地说:“新年擂鼓送大马,盛世歌舞迎新春。值此马年将临之际,省经济文化促进会与天朝上品企业不辞辛劳,来到水沟村冗兴与苗族同胞共迎新春,是一次文化惠民活动,非常好。”龙绪海告诉记者,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惠民活动的举行,为苗寨营造了欢乐祥和的新春节日氛围,对于推动山村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有着重大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推动实施更多的文化下乡和文化惠民活动,是今年的重点工作。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老百姓十分渴望丰富的文化生活,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乡村的老百姓对文化更加渴望。把文化送到苗寨,繁荣农村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就是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一片欢歌笑语中,有关领导向苗寨村民赠书,天朝上品酒业为村民送酒;20多位艺术家们为村民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书画艺术家为苗寨村民书写春联……真是城乡携手共建新农村。
积极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
“服务大局、服务经济、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是协会的办会宗旨。近年来,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在省文化厅、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民政厅的领导和省科学院的支持和帮助下,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团结带领全体会员,努力发挥贵州经济文化发展的桥梁与文化建设的纽带作用,以助推贵州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协会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全体会员积极协作、共同努力下,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影响力明显增大,在助推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上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贵州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如:为大力推进“中国古茶籽化石博物馆园区”建设项目,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会积极参与并牵头组织省级党、政、科研、院校等相关部门、商协会、会员企业及20多家民营企业先后于2016年3月、6月、7月、8月四次赴晴隆县考察调研并召开座谈会,经过专家、学者、企业家的深入研讨达成共识,形成调研课题论文《以世界古茶籽化石博物馆园区建设,推动贵州茶产业高端发展》。该项目是由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牵头组织省政协办公厅、省农科院、贵州科学院和省委政研室有关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课题组并由课题组成员、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瓦文龙负责起草《以世界古茶籽化石博物馆园区建设,推动贵州茶产业高端发展研究》的课题报告。该课题被省委政研室和省委重大问题调查研究领导小组高度关注并被列为“2016年度省委重大问题调研课题”,现已通过了中期评估。
7月22日至23日,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组织在筑部分领导、专家赴兴义市参加黔西南自治州委、州政府主办的“中国人居环境国际论坛暨国际山地旅游城市人居环境峰会”。会上,该会提出把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实践放在工作的核心位置,有效助推贵州经济文化发展。
10月23日,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与贵州省侗学会、贵州省中华文化研究会等在六盘水师范学院举办“首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贵州学术年会”第三专场“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会上,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朱家淮、副会长兼秘书长瓦文龙分别提交的“发展乡村旅游,助推精准扶贫的思考”、“贵州开阳十里画廊乡村旅游扶贫的思考”的论文,获得大会与会者好评。为促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12月10日,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与贵州科学院科技与经济战略研究中心举办《“携手长田·共谋发展”民营企业家高峰论坛会》。
充分发挥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
加强领导班子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是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的经验。
记者了解到,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强调管理制度化、常态化,制定了《办公室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办公室岗位责任制度》《二级组织管理办法》等。
与此同时,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发挥会刊《贵州经济文化交流》的宣传和信息交流平台的作用,努力拓展协会参与公众活动和社会服务领域,积极推进二级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在晴隆县设立联络处,把协会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努力探索为县域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新路子。积极发展新会员,不断壮大协会队伍。2016年共发展了贵州文远工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贵阳多彩阳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贵州飞龙雨实业有限公司、贵州知行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会。同时积极为会员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服务,加强会员交流沟通,2016年共组织团体会员与会员召开座谈会、研讨会7次。
2016年,由于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受到了全国社科联的嘉奖,并颁发了“2016年全国社科联先进学会”荣誉证书和奖金;还被贵州省社科联评为“贵州省社科联系统2013-2015年度社会科学团体先进集体”,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朱家淮被评为“贵州省社科联系统2013-2015年度社会科学先进个人”,亦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
积极开展和参与各种文化活动
组织策划出版图书,积极倡导正确的人生观,是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的重点工作之一。去年,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李勇作品诗集《经受今生》、副会长周涛主编的《神奇的摄影艺术》出版;之后,又牵头组织发起的首部众筹图书、贵州民族大学苗族学生杨雪的散文集《归于尘》、谢赤英的《用生命记忆》出版后,组织召开该书新闻发布会。
与此同时,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弘扬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和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在为三都自治县策划“2017年三都水族自治县60周年庆典活动”的方案获得认可后,该会将本次策划活动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从讲政治、讲纪律、讲大局、讲看齐意识的角度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讨论,先后四次到三都与多方人士进行交流、沟通,组织召开七次专题会议部署落实相关工作,尽力以此策划方案为契机,作为展示本会综合实力打造文化品牌的一次良好机会。
接着,在分别主办了电影剧本《云上之爱》专家座谈会和电影《苗乡恋》专家座谈会后,又于11月主办了“2016影响黔西南人生活品质品牌评选”颁奖晚会。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各专业委员会也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摄影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双龙杯首届中铁国际生态城云栖谷·双龙镇四季摄影电视大赛暨龙里县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在赫章县森林公园、雷山县邬东村创建摄影基地;到凯里市开展摄影艺术讲座;书画专业委员会在贵阳市中国普天·中央国际营销中心举办“贵州·贵阳市少儿书画指导观摩暨评比大赛”;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拍摄专题片《蹈砺奋发五十载》;收藏专业委员会在贵阳市野鸭塘创建了贵州省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成功主办了“邮票设计图稿展览”。
开展扶贫济困公益活动
开展扶贫济困公益活动,担当社会责任与使命,是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经常做的事情。2016年4月26日,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扶贫牵手·大爱连心——贵州省大型精准扶贫书画义卖活动”在龙里县醒狮镇高吏目村举行。共有百余位著名书画家的250余幅作品在现场参展,当天拍卖了30幅书画作品,拍得善款32万余元,全部交给了龙里县政府。12月20日,在省委宣传部的组织领导下,2017年全国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启动仪式在德江县举行,该会在活动现场开展图书捐赠、文化咨询服务,组织有关书法家在活动现场热情洋溢地挥毫泼墨开展了春联书写活动,为当地群众现场书写了200多幅春联和书法作品;12月22日,为贯彻落实省委书记陈敏尔等省领导对实施精准扶贫到户“1244工程”的批示精神,该会牵手贵州利丰广源商贸有限公司等举办“实施精准扶贫到户‘1244工程’研讨会,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讲话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大扶贫战略部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推广、宣传、服务由省政协办公厅在扶贫实践中创新的“实施精准扶贫到户‘1244工程’”模式。该会为这次研讨会专门邀请了专家、学者10余位,给“1244工程”把脉支招,既提供了养殖技术上的指导帮助,又肯定了“1244工程”的经验并积极倡导在全省与全国推广。
谈及下一步工作,朱家淮说,2017年,协会将团结协作,创造性地做好开局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的、有活力、有持续发展能力及社会影响力的队伍,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大生态、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的“五大布局”做好服务,团结协力,同心同德,奋发有为,开拓创新,“构建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为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