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4期 本期2160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5-16

在全国率先出台科技创新券政策

贵州:创新科技服务 护航企业成长

□本报记者 李 丽

  5月11日下午,贵州省科技厅在贵阳举行今年全省科技创新券首发仪式,共有31家企业获得597万元科技创新券支持。这些企业涉及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等产业领域;科技创新服务单位则来自省内外(省内26家、省外5家),包括浙江大学、江南大学、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等知名高校院所。

  2015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出台科技创新券政策,主要采取无偿资助方式发放,重点支持缺乏科技创新能力的中小微企。如今,来自这项普惠式补助政策的外在力量,在无数企业谋求创新发展的途中助以一臂之力,使它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创新扶持方式普惠企业

  为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导向作用,帮助省内企业解决创新资源匮乏、创新动力不足问题。2015年,贵州省科技厅改革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方式,采取普惠方式向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用于向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创新服务单位购买科技创新服务或技术成果,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从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此举大幅降低中小微企、创业团队的研发成本,“唤醒”沉睡的科技资源,放大公共财政科技投入效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

  科技创新券政策历经2年多实践,在贵州运行已日趋规范、成熟。截至目前,全省共发放9期科技创新券,累计向520家企业发放8683万元科技创新券,其中有中小微企514家(含创客空间企业72家,占比超过13%);资助企业所涉产业与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高度契合,高效农业、大数据、特色食品排名前三位,分别占比38%、18%、13%。提供科技创新服务的单位有215家,其中省内145家,位居前三的依次是贵州省农科院、贵州大学、贵州科学院;省外70家,包括中科院、华中科技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及高校。

  据统计,全省已有140家企业兑现科技创新券2257万元;即将兑现的企业近100家,拟兑现券额达1500万元。项目直接帮助企业实现新增销售收入近4亿元、利税近8000万元,促进一批创客企业获得成长,带动84家专业合作社创新发展、近3000农户实现增收;有1家企业成为“新三板”上市企业,8家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12家企业成为市(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贵州采取普惠方式发放科技创新券,对企业注册时限、规模、产业属性等条件不设门槛。在省内注册登记的企业,只要发生向科技创新服务单位购买科技创新服务或技术成果的行为,均具备申请科技创新券资格,这为广大中小微企尤其是创业阶段企业带来了“科技知音”。同时,该券资助项目完全遵循企业需求导向,技术路线、创新点均由企业自主决定,摒弃了传统计划项目“要你这样做”的思维模式。

  此项工作在全国首创以企业与创新服务单位签订技术合同为科技创新券发放依据,解决一些地方券“发不出去”的问题,践行了“市场经济”原则。企业与创新服务单位订立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合同,只需符合国家《合同法》及科技部《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规则》规定即可发放。同时,根据创新难度确定发放的最高限额,对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合同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合同最高不超过20万元。

  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或成果的单位来源广泛。高校、科研院所、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及有一定科技服务能力的科技服务中介等单位,均可作为科技创新服务或技术成果提供方;对单位的地域来源不设限制,这在全国亦为首创。

  衔接科技供求助力发展

  作为今年科技创新券申请领券的企业代表,来自贵州新联爆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的余红兵认为:“科技创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创新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

  这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年均有一定的科技成果产出,财政预算、科技投入使用支出在公司成本预算中占有固定比例。因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短时间内不能收获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加之上马的小规模投资项目存在技术含量低、单体投资规模小、高新项目风险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技术层面发展,导致科技产出水平、成果转化度与东部沿海地区及其它发达国家地区的同行业竞争相对处于弱势。

  从2016年中开始,该公司在某技术开发项目中了解到贵州省科技厅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针对类似问题采取普惠方式向企业发放一种创新型货币,即科技创新券。经公司总办会讨论后,一致认为此举可大大降低其研发投入的财政风险,有效解决企业创新资源匮乏、创新投入不足问题,从而加速与高校、研究院所及同行企业合作,实现多方共赢。于是,积极申请成为今年领券企业。

  2015年9月,周朝钰被安排到黔西县科技办工作。她不断走访、深入调研县域内企业,发现它们普通存在资金、人才、技术匮乏问题,导致技术创新整体实力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少等,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的产业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科技创新券的出现,为我们服务创新创业找到了突破口。” 她与同事对辖区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把这项好政策送到企业手上。去年,全县有15家小微企业获得173万元的券额支持。

  黔西县大关镇荣欣菇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云友是一位返乡农民工。在浙江打工期间,他自认为学会食用菌种植技术,便回乡进行香菇种植;但在扩大规模生产时,遇到了菌棒污染率过高、出菇率不高等技术问题。后来,县科技办引导他及时向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购买技术服务,宋云友这才知道,看似简单的食用菌种植,从菌棒生产到出菇管理,甚至是大棚里的温、湿、气、光等各个细节,均需精准有效的技术措施。自此,合作社的菌棒生产成活率达99.6%,平均产量达1.6斤,每亩收益不低于17万元。宋云友说:“幸好有科技创新券,帮助我攻克了技术难关。”

  “小小一张科技创新券,能帮助像宋云友这样的草根创业者解决创新资源匮乏、创新动力不足问题,使创业活力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小微企业主实现了创业梦、致富梦。”如今身为黔西县科技办主任的周朝钰感叹道。

  去年10月20日,受六盘水中联工贸实业有限公司之邀,贵州省冶金化工研究所科技人员刘安荣等4人专赴该公司冶炼厂进行实地考察,听取技术负责人对生产规模、现有状况及生产过程存在铜镉渣处理能耗高、金属综合回收率低、二次污染等问题的情况介绍。针对企业技术需求及现场调研发现问题,他们向企业负责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表示可通过提供技术服务方式解决技术难题,并宣传、解读科技创新券政策。随后,双方通过科技创新券达成合作、签订技术服务合同,顺利为企业解决了相关问题。

  “中小微企业是创新体系中的‘细胞’级力量,在它还没成长为‘组织器官’级力量之前,一些及时、差异化的科技创新服务往往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而由于技术换代的周期不断缩短,以往通过申请科技项目走流程的资助时间一般较长,难以满足企业多种类型的创新需求。”刘安荣认为,科技创新券政策条款中对企业的申领限定条件相对较宽,允许兑换的创新服务种类也较多,因此能更好地助力中小微企发展壮大。

 

  今年,全省首批共有31家企业获得597万元科技创新券支持。

(记者 李 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