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152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4-28

  2017年4月9日上午,唐旭凌老师教学成果展在贵阳未来方舟中天书画院隆重开幕。这次展览是唐旭凌老师学生作品的一次集体亮相,展出了近年来唐老师门下学生国内外书法比赛的获奖作品及优秀习作70余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颇有可观之处。展览时间持续至4月29日,欢迎广大书法爱好者前往观展。

  (记者 万里燕)

弘道传艺 坚守正脉

——写于唐旭凌老师教学成果展之际

□刘宝静

  书法理论家陈振濂先生,在中央电视台一档节目中掷地有声地讲:“中国书法不灭,是因为汉字不灭!”这个观点我是赞成的。试想,如果全体国人都以拼音在电脑或手机上打字,久而久之,汉字必然被弱化,书法就可能逐渐消亡。作为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汉字并由此派生出的书法艺术一旦消亡,也就意味着中华文脉的中断。此说也许过于极端,但问题的严重性是回避不了的。好在国家层面已经关注到这一点,并已经出台了关于传承发展包括书法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书法的教育培训就显得尤为紧要。在传承书法艺术的过程中,书法教师是核心环节。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者也。”但有个前提,就是教师要合格。唐旭凌老师就是一位不仅合格而且优秀的书法传道授业者。

  唐老师毕业于中国美院书法专业,毕业后10余年来,一直专门从事青少年书法教育工作。她辛勤耕耘,硕果满枝,培养的学生在全国和省内获奖无数。多年的教学实践使她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特色。

  概而言之,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技道双修,重在素质。唐旭凌老师既教学生掌握临帖和创作的基本技法和规律,又教学生书法理论和相关的文化课,相较于只局限于技法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全面掌握书法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她清醒地意识到,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写字匠。

  尊重规律,取法高古。学书之要在于得法。对初学者,她坚持选择晋唐经典法帖作为临摹范本,待有一定基础后再学习、汲取宋、元、明、清各家。因此,她的学生的书法面貌不仅丰富多样,而且都有出处,为以后的进一步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基础训练阶段,她坚持全面训练,循序渐进。比如,习篆以练线质,习楷以练间架和笔法,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学习行书等,所以她的学生往往各体兼能且基础扎实。不像有些书法教师,为了速成,往往以自己风格的书体教学生,甚至于只教几个固定的字,以应付参展和比赛。由于越过了临摹古人经典的阶段而并未让学生真正掌握书法规律,路子不正难免误人子弟。

  长线培养,终身受用。唐老师在教学中一直着眼长线培养,努力使学生真正牢固掌握书法艺术,让书法成为可以陪伴孩子终身的一门艺术。她不主张蜻蜓点水式的学习。为了践行自己的教学理念,她一直坚持小班教学,这样可以亲自教授每一个学生。她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优良的教学成果,她也因此在书法教育界收获了良好的声誉。

  这次展览是唐老师学生作品的一次集体亮相,内容和形式,都有可观之处。从蕴含其中的正大气象和严谨的法度都可以看出唐老师对书法传承中正脉的坚守,令人敬佩,值得点赞!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