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中心”到一座“城” 从深耕楼市到布局“大金融”
贵州金融“跨界”造城
□本报记者 田锦凡
经常路过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市民发现,从3月20日开始,附近几条城市主干道多了“贵州金融城”和“贵州金融城(东)”“贵州金融城(西)”“贵州金融城”(南)“贵州金融城(北)”5个公交站名。
“起用‘贵州金融城’站名,主要是为了提高贵州金融城的知名度。”当天,贵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根据公交运行的具体情况,同时对8条线路进行了优化调整及站点更名。
时间回溯到2月28日,中天城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540)(下称“中天城投”)发布公告:根据日常经营发展需要,通过全资子公司中天城投(贵州)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出资设立贵州金融城有限公司,负责贵州金融北城项目开发与建设。目前设立事项已完成,并在白云区工商局领取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根据公告,贵州金融城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经营范围为房地产开发及销售(金融中心相关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开发与建设)、酒店投资与管理、新技术及产品项目投资,技术开发、服务、咨询及会议服务、物业管理。中天城投(贵州)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持股100%。
这两件事发生在一个月内,但几乎没人会把它们联系起来。因为很少有人知道,毗邻贵阳市行政中心、名字透着官方色彩、频现地方政府“站台”的贵州金融城,幕后“操盘手”正是本土知名大型房地产企业——中天城投。
无论是起用新站名、还是设立新公司,均为贵州金融城扩张“版图”落下的重要一子。而作为全省首家上市企业、唯一房地产类上市公司,中天城投大规模、大逻辑的远见布局亦渐趋明晰——构建立足西南、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航母级金融枢纽。
这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
“核心工程”源起
在业界看来,贵州金融城“不是一个一般的工程”。
其身世至少可追踪到2008年。彼时,定位“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为加快金融业发展,启动实施“引银入黔”战略,大力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并提出将贵阳打造成立足本省、面向西南、服务西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当年,异地银行便在贵州实现“零突破”。
此后短短两年,中信银行、上海浦发银行、南充市商业银行、重庆银行、招商银行、花旗银行等国内外金融机构相继入黔。曾有媒体比喻说,贵州银行业进入了“战国时代”。
2011年11月,《贵州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首次提出“引金入黔”概念,“引银入黔”工程范畴获进一步扩展。次月,作为新战略实践载体的省级重点项目——贵阳国际金融中心正式立项。
2012年初,1990年以来首个从国家层面系统支持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国发2号文”颁布实施。其中提出,积极培育发展地方金融机构,鼓励股份制银行在黔设立分支机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黔发起设立村镇银行,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在黔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同时,鼓励保险资金探索参与贵州交通、能源、水利、市政公用及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同年5月24日,贵州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促进金融加快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引金入黔”步伐,鼓励和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基金等金融机构入驻,重点引进实力强、有造血功能的金融机构,“鼓励在黔设立金融机构”。
4天后,中天城投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公开挂牌竞买方式,以7.72亿元购得观山湖区“区位条件十分突出”的4个地块,土地规划明确为贵阳国际金融中心项目。这是贵阳国际金融中心首次亮相公众视野。
据当地媒体报道,该项目作为“引金入黔”战略核心工程,是“增强贵州金融造血功能、助推贵州跨越发展的有力抓手”;对企业而言,则宣告中天城投布局的“大金融”多元化战略迈出了坚实一步。
按规划,这个预算总投资450亿元、建筑面积达780万平方米的庞大工程,将建设40余栋超高层5A甲级写字楼,形成CBD(中央商务区)、银行核心区、商业中心区、后台服务区、配套住宅区“五区一体”的完善金融系统。
此后,官方持续为项目落地发力。2014年12月11日,贵阳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支持贵阳国际金融中心加快建设和发展的意见》,明确在专项资金、土地、财税、办公房租赁、人才引进、车辆牌照、手续办理等方面,为入驻贵阳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优惠政策,打造中国西部科技金融创新城市、互联网金融创新城市,努力建成“立足贵阳、带动全省、辐射周边省份、在西部有较大影响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更名的“大学问”
对于贵阳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尽管官方文件在不同时期提法稍有差别;但毫无疑问,贵州是奔着“西南第一”干的。
过去20多年,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兴起、完善,越来越多的金融中心在一线城市崛起。北京1.18平方公里金融街、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为京沪金融崛起的代名词;在西南地区,重庆、成都因占据直辖市、副省级城市优势,分别凭借江北嘴金融中心、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一直互持“西南金融中心”之牛耳。
然而三者对比,无论从开发体量、建筑规模、投资额,还是使用功能、业态及发展速度等方面看,重庆江北嘴金融中心、成都金融城均逊于贵阳国际金融中心。
即便是承建企业,中天城投也相对更具经验和实力。贵阳国际金融中心依凭观山湖区中心地段优势,紧邻市级行政中心、会展中心、生态公园,聚政务、会展、生态三圈之力,融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其中,贵阳国际会展中心、中天会展城、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均由中天城投兴建且运营多年。
“争第一”的行动不止这些。贵阳国际金融中心应运而生、顺势而为,于2015年11月正式更名升级为贵州金融城,自此开启建设与发展的全新时期。
“改名不只是称谓变化,而是基于对未来全省金融业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时任贵州金融城营销总监陈磊向媒体表示,作为西南最大规模的世界级金融枢纽,贵州金融城在产业平台搭建、配套设施完善等方面均有极大优化;从长远发展看,在金融行业聚集基础上,众多非金融行业、类金融产业亦将在此大展拳脚。
“很显然,‘金融城’概念比‘金融中心’的外延更大。”贵州省社科院某研究员表示,由单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集聚形成的是“金融中心”,“金融城”则不仅指金融产业发展,还包括整个城市的经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以及金融机构从业者工作、生活一系列硬件、软件配套的提供和完善。
比如,当年落户贵州金融城的贵阳互联网金融特区大厦,不仅汇聚了招商贷、人人贷等数十家国内知名互联网金融公司,还有全国首家互联网金融众筹交易所、颇具规模的互联网金融创客空间。大厦背后,则是更广阔的新兴产业基地——既有全国知名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生产、研发基地,亦有支持众多科技企业长远发展的大数据中心。
“实际上,贵州金融城已经脱离单纯的房地产项目自主开发,而是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城’的概念,不断提升城市产业聚合力。”该研究员认为,此举不仅可广泛带动城市人口就业,还将成为驱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按规划,未来贵州金融城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为金融企业提供海量数据、信息,为在黔企业打造24小时全球一体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务体系,力促城市金融产业新升级。其颇富现代气息的建筑群,则将成为贵阳城市风景线、新名片。
“金控”战略升级
走在贵阳街头,不时有贵州金融城“因大国崛起而诞生”的画面出现在公交车身、LED广告屏上,极易使人想起前些年的美国大片《华尔街:金钱永不眠》。
每座金融城诞生、崛起背后,总有一些深厚的商业积淀或行政力量。贵州因深居内陆,先天缺乏必要的经济活跃度,打造贵州金融城的主推力是自上而下的政策。
贵州“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引金入黔”工程,引进更多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来黔设立分支机构;加快聚集金融要素,推进中国西部科技金融区域中心、贵州金融城等建设。
更具体的,如观山湖区政府出台《加快发展贵州金融城专项扶持政策》,明确对入驻贵州金融城的金融监管机构、金融企业、准金融企业、金融上下游服务企业、金融相关高新技术类企业、中高端商业运营及配套企业,给予税收贡献奖励、入驻奖励、租赁办公及商业物业奖励、人才引进及安居、创业扶持等专项扶持,并提供车辆号牌、证照办理便利。
“这个项目由省、市、区的诸多经济、金融发展规划及政策推动,政府层面有意把它打造成推动全省金融业提速、建设西部最重要区域金融中心的切实载体。”前述研究员表示,以行政意志驱动,奠定了资本的绝对话语权及落地性极强的金融属性。“这种背景,并不是每个项目都有。”
受益于此,企业的“大金融”产业布局疾速推进。
2013年,中天城投先后增资入股贵阳银行、贵州银行,开启在金融领域的攻城略地之旅。2014年8月、2015年5月,其相继控股贵阳市互联网金融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贵州合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为A股市场首个上市公司并购P2P平台的案例。
随后,中天城投持牌类金融业务的核心运营平台——贵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天城投(贵州)普惠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成立。通过一系列控股、参股、新设手段,形成了集P2P、小贷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众筹金融交易所、大数据交易所、体育金融公司等新兴金融实体于一身的金融业态集群。
2016年7月,中天城投以第一大股东身份作为主发起人,联合省内其它民企出资20亿元,发起设立贵州首家民营银行贵安银行,有望在近期完成批筹。
3月30日晚,中天城投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天完成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等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贵州省工商局的《变更(备案)通知书》及换发《营业执照》;从4月5日起,公司启用新的证券全称“中天金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文证券简称“中天金融”,证券代码“000540”不变。
此举表明,这个早于1994年上市的贵州房地产“寡头”,在23年后正式定位“中国西部首家民营金融集团上市公司”,“金控”战略更进一步。
它的雄心不只是“跨界”,还摩拳擦掌地“走出去”。就在记者截稿前,有消息称中天金融通过并购方式,获得四川成都市区春熙路一地块;该地块总面积约23亩,土地规划曾显示为“国际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