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140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4-07

  较之速度与激情,他更热衷于摸索汽车的性能,追求人车合一的境界。凭着与生俱来的专注、胆识,他正在用一张苗家千年秘方,救赎自己也救赎别人

唐志钢:千万负翁崛起

□雪 姨

  唐志钢矫健地将身体移出驾驶座,再轻声关好车门。这辆宝马虽不是他拥有的最豪华车辆,却是他最钟爱的一辆车,也是陪伴他最长久的一辆车。

  眼前神采奕奕的唐志钢,很难让人联想到他曾饱受13年痛风折磨,严重到卧床不起时的孱弱模样。若不是有一张苗家千年秘方,或许如今难以写下他的故事。

  这张秘方犹如汽车的方向盘,改变了唐志钢的命运走势。

  从千万富翁到千万负翁

  放眼激荡的商海,在搏击大浪中,有人顺势而起、有人被浪潮淹没。唐志钢无疑是幸运的那一个。他的幸运,依然得从一辆车说起。

  时钟拨回1997年。

  “哐哐当当”,当工友们围聚着打牌、闲聊时,唐志钢却在一旁兴致勃勃地捯饬着推土机。他对机械零件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度和热爱,每个部位需要哪些零件、每个零件有多重,他都了然于胸。

  打了几年工,唐志钢花1万元积蓄买了人生第一辆车——洛阳拖拉机。翻新之后,以2万元转手卖了出去。他发现其中大有商机,捣腾几次之后,开了一家工程机械租赁公司,既翻新淘汰下来的旧货,也负责帮人维修。唐志钢凭着聪明和勤奋,默默踩着油门前进。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来源于砖厂投资。”唐志钢陷入回忆中。

  2000年左右,中国砖厂遍地开花,砖瓦厂生产企业达12万家之多。在朋友介绍下,唐志钢用攒下来的几万元钱,投资建了砖厂。在生意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他总共拥有4家红砖厂,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砖厂大佬。

  那时,他就像开着跑车在平坦的大道上急速飞驰,但又似乎清楚前方50米就是转弯处。

  2003年,受宏观政策影响,砖瓦厂的产量开始下滑。唐志钢迅速转弯,将资产投入到酒店经营中。果敢、踌躇满志,他的每一次转向几乎都胜券在握。经营4年酒店之后,唐志钢的身价已达上千万元。

  商人逐利的天性,犹如鲨鱼对血腥味的敏感,很多人嗅到钱腥便蜂拥而至。但拼搏厮杀中幸存下来的有几个,很难说。

  彼时,唐志钢带着野心进入资本市场。而对从未涉足金融领域的他来说,资本市场是一个荆棘丛生的山林,一不留神便会深陷泥淖、无法自拔。

  唐志钢日渐力不从心,他深感自己无法像操控汽车方向盘一样运作资金盘。这一次刹车也失灵了,一切不可控的因素导致所有投入资金付诸东流,最后还欠下上千万元的债务。

  繁华落地,转眼成空。旦夕之间,唐志钢从千万富翁沦落为千万负翁。愤怒、失落,以及伴随而来的疲惫,把他困在密不透风的牢笼。最终,他无奈地选择了离开。

  是偃旗息鼓马放南山,还是卧薪尝胆图谋东山再起?

  事业重生却陷生命冰点

  唐志钢有着自己的从商之道:驶过天高云阔的平坦道路,必然要越过雪山、踏过沼泽,最后才会是柳暗花明。在明白这一点之前,遭遇重创的他像是无根的浮萍,在商海中又漂泊了8年。

  2007年,唐志钢第一次西行,踏上贵州贵阳的土地。除了1000万元的巨额欠款,他还要忍受痛风的煎熬。本该是意气风发的而立之年,他却一下子被命运钳住喉咙,承受着事业与健康的双重压力。

  不过,命运之神又给他留了一口喘息之气。

  在人生地不熟的贵阳,唐志钢结识了5位重情重义的朋友,有人精于销售、有人手握资源,还有人专攻技术。于是6人结义,开始承包市政工程。

  苦心人,天不负。唐志钢的生意渐有起色,2011年还清了所有债务。他的爱车也是在这一年买下的,“它算是我的见证人,见证了我完完全全的重新出发”。

  壮志雄心,重新起航。2011年之后,各项工程、地产、投融资项目都进行得顺风顺水。眼见事业如日中天,痛风病情反而愈加严重,甚至于有时经常卧床不起。“对前几年的我来说,一两个星期下不了床,是家常便饭的事。”唐志钢说。

  忍受痛风折磨的那些年,无论是中医、西医还是偏方,他都尝试了无数次,却始终不见疗效。“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志钢尝百药。”唐志钢如是自我调侃。

  岁月一晃便是4年。2015年8月的一天,他从一位外地朋友处听说,贵阳有一款名叫“通酸”的产品,对治疗痛风有奇效。“我在贵阳待了8年,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产品。”唐志钢像往常一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产品。

  “两餐见效!”说起“通酸”,唐志钢异常兴奋。吃完第二次,他明显感觉身体与以往大不相同,但又心存怀疑,“第一反应是觉得,它的成分里面是不是加了激素或者止痛药”。

  为保险起见,唐志钢请行业内的朋友对“通酸”做了检测。检测证实其成分是纯草本,并无激素等西药成分。

  “这么好的产品,为什么在市场上的声音却很小?”经商多年,唐志钢的商业敏锐度极强。他找到生产“通酸”的华康中草药有限公司的地址,随即登门造访。

  黔西南,兴义市。唐志钢驱车5个小时,来到华康工厂后,眼前所见却与他心中所想形成了巨大反差。这家公司占地只有5、6亩,员工加起来不超过30人。

  “虽然是家庭小作坊,却存活了18年。”唐志钢忽然觉得机会来了。当即,他便问对方能否合作。

  彼时对华康来说,唐志钢的出现也是企业的重大转机。因受政策鼓励影响,华康刚买下一片上百亩的土地,用于扩建工厂,资金投入巨大,市场拓展却无法跟上企业发展需求。唐志钢提出的合作意向,无疑也是华康想做的企业调整和规划。

  双方很快就合作进行商榷,历经两个月的协商谈判,唐志钢顺利完成对华康的收购控股,并成立了浙江苗膳堂实业有限公司、贵州苗膳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对于他的一系列布局,曾经的结义兄弟们都感到有些不解。

  “我曾经是一只小白鼠,尝试这个产品之后,我坚信它的奇效,无论如何都要把它推广出去。”面对不解与反对,唐志钢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这是一项可以回馈社会、造福八方的事业,值得我花一辈子去做好。”

  13年后再续“药膳”缘分

  若不是那一张苗家秘方,或许今天难以写下唐志钢的故事。

  成立苗膳堂,找到一个自己熟悉的方向,不在乎结果地放手一搏,这大概是驱使唐志钢成长的核心动力。

  实际上,唐志钢与“药膳”早在2003年就有过“一面之缘”。他在偶然翻阅《商界》杂志时,读到一篇关于餐饮的文章,文中提到了“药膳”一说。彼时,唐志钢就感觉药膳食疗一定会成为未来餐饮市场的一股强流。但因当时折翼资本市场,他未能如愿。

  13年之后,偶遇苗家秘膳,唐志钢决不能让它再次擦身而过。

  “世人总觉得,苗医、苗药有一种捉摸不透的神秘感。”“尝百药”的这些年,唐志钢对中药草本的研究略通一二,他将苗医药的神秘感娓娓道来:“贵州地区多是崇山峻岭,瘴湿之气肆虐;加之山高路险,苗族人常年背篓负重、周身劳顿,故痹症之疾多发。而苗族人居住的山区,药草资源种类多、产量大、品质好,是许多平原地区无法相比的。因此,在一代代苗族人遍尝百虫千草、择其质性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具有浓烈民族特色的苗医、苗药系统。”

  “通酸”并不是一款药品,而是提取纯草本成分制成的食品。在其18年发展历程中,虽对缓解痛风效果显著,但受困于食与药之间,因此在市场上默默无闻。

  唐志钢并购华康之后,为使其以“药膳”的理念走向市场,迅速对它进行了全面调整。

  首先,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将原来的胶囊包装改为压片包装。紧接着,迅速调整产品定位,原来市场管理不规范、价格体系混乱,唐志钢便建立起完善的营销体系,规定市场统一售价。

  目前,他正在大力布局全国渠道。“苗膳堂也有一个亿的小目标。”唐志钢笑着说,这一个亿的底气便来源于渠道和市场建设。

  未来一年,苗膳堂将在全国布局4万个网点,分别体现在:发展10个省会城市的直营点,每个省会城市设置1000个网点;吸收600个代理商,每个代理商布局50个网点;每200个网点安排1名地推人员。他的任务,则是对网点进行线下服务。

  在布局渠道的同时,苗膳堂将凭借精细化的大数据管理,收集在每个网点购买“通酸”的痛风患者情况,并定期进行回访。

  “‘通酸’不是药,但比药更有疗效。”畅谈至此,唐志钢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渠道布局完善后,不管是苗膳堂还是‘通酸’,它的知名度、认可度、信任度一定会获得市场的认同。”

  无论是创立品牌,还是打造平台,都必须建立壁垒和强化内核。目标清晰后再去实践操作,对手也就无法打破。

  如果说渠道是壁垒,那么苗膳堂的内核就是独特的炮制方法。苗药讲究阴阳调和,相生相克仅在一线之间。比如,人参可补气、莱菔子则是泄气,莱菔子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所泻的是身体内的浊气、而不损坏正气。

  “通酸”的配方源于苗医药古秘方,通过不断研发,并辅以特殊的炮制工艺,最终才形成成熟的产品配方。而炮制的奥秘之处,便在于如何把握阴阳之间的一线之差。“原材料人人都能得到,但是掌握不了炮制方法,就不可能复制出有效的产品。”唐志钢说。

  也正因炮制的独特性,他才决心提倡“药食同源”。其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

  据唐志钢介绍,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中药有“四性”“五味”,每种食物也有“四性”“五味”。他坚信,在“通酸”之外,市场上肯定还有类似的膳食食品。

  “通酸”不是唯一,唐志钢还有更大的梦想要去实现。“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古人耗费毕生精力记载下每一株药草的特性,这是国粹。”讲到动情处,他的语调有些激昂,“可是目前,日本占了全球中药市场80%的份额、韩国占10%,中国却连8%都没有。”

  医而优则商,商而优则悯。虽不是医生出身,但唐志钢对每一个痛风患者所承受的煎熬都感同身受。他的梦想是,要将苗膳堂这个平台打造成一艘推广中药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