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139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4-06

勇担责任 保驾护航 争创品牌

——贵阳南明区创建质量强区工作纪实

□袁娟 记者 刘启靖

  春节刚过,南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标准计量科科长汪波就将区内贵州巨龙达电业设备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跑遍了。今年,南明区将巨龙达等17家列入了争创省、市名牌产品的名单。为了确保申报工作顺利开展,春节节后,汪波就和同事们马不停蹄走访企业,指导企业正确填写申报表,帮助企业找准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协助企业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这是该区质量强区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明区将质量强区工作作为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抓手, 坚持不懈,开拓进取,质量强区工作步入了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更比一年强的稳健发展之路。

  政府勇当“质量”第一责任人

  南明区质量强区工作启动于2010年。工作启动之初,南明区成立了以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乡、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专题汇报,分析工作进展。

  在此基础上,该区出台了《南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强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完善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将产品、工程、服务、生态环境、经济运行等各种质量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部门。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该区出台了《南明区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将质量强区工作完成情况分为A、B、C、D四个等级,考核结果为A的部门予以通报表扬,在项目安排上优先忧虑,考核结果为D的部门,领导干部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引导激励企业争创名牌

  如果说南明区政府是“大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那么南明区市场监管局就是质量强区工作的“操盘手”。该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企业年检和企业回访工作,深入调查摸底,掌握全区注册商标及使用情况,建立健全商标信息档案。针对驰名、著名商标影响大、争创难度大的实际,该局工作人员深入每一户申报企业,加强对申报材料的审核把关,指导其做好申报材料的收集、整理、装订等工作,保证申报质量,确保一次性过关。目前,该区共有注册商标8708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件,贵州省著名商标32件,贵阳市知名商标34件。

  作为品牌商标的孪生姐妹,品牌产品创建工作也极其重要。对一些具有资源条件、产品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品牌发展潜力的产品,该区市场监督局主动介入,为其量身定制争创品牌产品的工作方案,引导其采用国家标准和引进国内外先进质量管理手段,强化内部管理,促进企业树立新的质量观,为名牌成长创造条件。该区科技局共同发力,积极推动企业加大科研开发经费投入,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全区专利申请量为1081件,其中,发明专利335件,实用新型专利656件,外观设计专利290件,专利授权量为770件。

  目前,该区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贵州省名牌产品23个,贵州省服务业名牌1个,贵阳市名牌产品32个,贵阳市名牌餐饮企业8家。去年,老干妈公司荣获省长质量奖之特别贡献奖。

  保驾护航捉“李鬼”

  在帮助企业创立品牌商标、名优产品的同时,该区还着力加强对品牌的保护,以保护驰名、著名商标为重点,严厉查处各种商标侵权案件。作为本土发展壮大的企业,“老干妈”是该区打击假冒伪劣商标的重点。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经检大队队长栾剑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到省外70余次,远赴内蒙古、上海、湖北、广东等地查办“老干妈”商标侵权案件。除了对区域品牌进行保护外,该区还特别加大了对贵州茅台酒、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等省内名优产品的保护力度,采取登门专访等形式,调查了解商标有无被侵权假冒的情况。去年,该区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22件,罚款23.8万元。

  在此基础上,该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质量工作的立足点,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农资产品、服装鞋类、水电气表等作为重要监管商品,依法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商品。去年,查处不合格商品案件29件,罚款16.7万元。同时,该局鼓励企业申报省、市“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推荐市级“守重”单位97户,省级“守重”单位36户,为营造诚信经营环境奠定了基础。

  在质量强区建设进程中,企业尝到了“名牌”带来的甜头。“老干妈”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同类产品中居全国之首。“贵州天奇”牌系列产品从年销售额几十万元到2016年的近亿元。

  质量强区建设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无形力量。去年,该区生产总值完成654.01亿元,同比增长12.4%;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6.76,同比增长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