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寻古道 倚石听流泉
——品味千年布依古寨高荡
□田 蓓
高荡是一座古寨,在贵州安顺镇宁。
她有着千年的布依风情,随处可见的古屯古堡、古桥古树无不孕育着一个高原山地古老民族的悠远与神秘。
“高荡”是由布依族语言音译过来的汉语,意思是“瓮座”,因寨子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犹如群峰上托着一口锅而得名。高荡村位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12公里处,属县政府驻扎地城关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布依族山寨,居民全系布依族。独特的地理特征与独具的民族文化交融在一起,迸发出不同于他处的民族人文之美。
高荡之美,美在天、地、人三者的和谐共生。走进高荡,仿若“石器时代”的缩影,山与石完美融合,人与石相拥相依。大山见证了高荡千百年来的岁月变迁,悠悠梭罗河,情意绵长,牵绊着伍、杨两家深厚的情怀。岁月,可以改变一切,能使沧海变成桑田,让许多曾经不平凡的变得平庸,但是它却格外眷顾这片土地。这里仿若时间的凝固点,多少春秋轮回,风情依旧如故。
高荡之美,美在每一处民族建筑皆是山石砌合而成,饱含着令人难以想象的风情与韵味。始建于明代的古建筑群错落有致,至清代渐成规模,是研究布依族历史的实物证据。贵州多山地,镇宁也不例外,高荡的民居依山势地形而建,排列有序,多数房屋坐北向南,只东山脚下有少量房屋呈东西向。多数房屋为三个通间的三层楼房,红板壁、黑柱头,底层为牲畜圈舍、二层为居室、三层可作居室亦兼仓库,但仅是靠山墙的两间有楼枕、楼板而在作圈舍的底层之上形成两层。正中一间的后半间或全部则留空,称为半楼。建筑材质多为两边山墙和后廊用石块砌成,前廊下半段用木头夹着厚石板作墙面,俗称“挡风”,上半段则为木质墙面和窗户。也有部分房屋为两边山墙和前后廊的墙体均用石头砌成,称为“四落腔”。寨脚有半圆石拱寨门,寨中还有5道石拱院门,院门以内成为相对独立的寨中“四合院小区”。寨子不大,其中只有两条宽约3米的道路纵观全寨,各排房屋之间有宽度不等的巷道连通各户,形成纵横交错的寨中交通网。整个寨子玲珑有致,石头和山体构成的房屋体现了布依人的智慧,圆润的石拱门隐隐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圆之道,木质的门板中和了石头的强硬,让整个石桥石井石堡垒、石阶石巷石寨门的古寨有了一丝柔和。石头是高荡的灵魂,坚硬冰凉的石头在布依人勤劳的手中变成了温暖和归宿,得以完整保留下来的古寨,以石为媒介,向世人展示着千年流传至今的布依传说……
高荡之美,美在合利睦邻的布依族崇德向善文化。布依人信奉摩祖,布依摩祖名“抱陆托”,是摩文化的创始人,出生于春秋时期,摩祖靠着勇敢、正义,友爱,团结整合了高原山地深处的族人,形成布依族族群。布依人坚定的认为,崇拜和敬祭无所不能的摩祖就能吉祥如意,而摩祖在布依文化里,崇德向善的形象越过千年时光仍然深远的影响着布依民族。高荡村的形成伴随着这一传承,有着一个真实的传说:相传明朝以前,高荡的村民并不居住在这里,而是在一个布依语叫做“梭罗”的地方。高荡的村民——伍家的始祖有一天在河边牧羊的时候下河抓鱼,等到上岸后却不见了羊的踪迹,他焦急地顺着羊脚印寻找,翻山越岭来到这里,无意间发现了一口碗口粗水流的山泉,又累又渴的他伸手掬一把山泉入口,顿觉无比干爽清凉,霎时疲意全无、心旷神怡。抬头一看,这里四面环山,中间夹着宽敞的坝子,他背北面南仔细端详,发现向山既呈拱卫之势且迎请有情,明堂宏扩平坦。于是疾步走到南山脚再一看,这北山来龙如此连贯,山形地势雄伟中透着俊秀,再看东西两翼亦开合有度,不禁喜上心头,叹道:“此处真乃合意合心安居之所,建业之地。”回到梭罗后,他召集家人商议并带领大家实地考察,发现这里不仅风水好,生产生活条件也很好,于是伍姓一家便从此迁居此地安居乐业、繁衍生息。高荡的另一大姓杨家,原住在今高荡靠山的背面,两家是姻亲,伍家为舅,杨家是姑。找到这样的风水宝地,伍家自然不能忘了姻亲,于是杨家也迁居过来,这也是高荡从古至今按宗族谱系而论仅伍、杨两姓的历史渊源。那口清甜的井也因此得名“寻羊井”,清澈的山泉水至今还在汩汩流淌,静静地滋养着伍杨两家。
高荡之美,美在典型布依族民族特色人文原生态留存。高荡村是布依人群居的村寨,布依文化保存完好,是不可多得的布依族民族古村落样本。她具有典型的第三土语区布依族村寨特点。寨子里民族语的母语地位牢固,民族文化传承丰富全面,积淀厚重,具有很强的民族学、建筑学、比较文化学及相关多个学科的科学考察研究价值。这里历来有崇学尚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因历代人才辈出,成为闻名遐迩的“儒林村”和“文化村”。高荡村还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寨,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高荡村相继出了200多个大中专生,村民素质普遍较高,这在相对封闭的山区实属不易。
高荡之美,美在今天,更美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未来。走进高荡,令人仿佛置身古老的“石器时代”。石头铺砌的道路两旁,为了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村民们身着传统布依民族服饰,早早就吹起了布依唢呐,敲起了布依铜鼓,向世人昭示着布依人的热情好客。作为“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之一,也是贵州省政协书画院挂牌创作基地的高荡村,随处可见的古屯古堡、古桥古树,无处不在的布依风情,凝固着时光的独特魅力,无不吸引着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们的纷至沓来。大家走进寨子就忍不住拿起相机钻进一个个幽深狭长的石巷,拍起了城墙、拍起了古堡,拍起了坐在石梯上的布依老人。兴之所至,还可以步行至绿水潺潺的梭罗河边,看迷雾中的高荡,更显其古老神秘。梭罗河环绕高荡古寨流淌约6公里,是由两个自然村寨之间的一个峡谷中自上而下缓缓流出,因其见证了高荡的出现和繁衍,可谓是高荡人的母亲河。在这两岸青山、一池碧水的景色中,书画家们则着迷于享受这静谧的“世外桃源”,明朝的梭罗河大桥、清朝的护桥碑记,围绕在绿水青山中的水碾、水磨、水车,无一不让他们感到深深震撼,折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布依人民的勤劳勇敢,希望通过画笔,将这美景向更多人进行展示,吸引喜爱高荡的人们来到这里旅游。
又是新的一天,晨曦里,阳光透着云层照射在这片神秘的石头寨子上方,整个寨子沐浴在和煦的阳光里,吸吮着热量和养分。在清脆的鸡鸣声中,高荡古寨新的一天照例开启,勤劳智慧的布依人晨起、劳作、休憩、收获,正如同千百年来的每一天。静谧又充实的生活,平淡中悟得的生活真谛,造就了高荡人的悠然自得,也是从古至今中华人民艰苦创业、勤劳持家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