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华寨:创新“合作社+” 脱贫攻坚出彩
□杨 俊
“感谢合作社,让我们领到分红、得到实惠,脱贫有希望了。”近日,锦屏县隆里乡华寨村的“和谐亭”里热闹非凡,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看着手里的红包,脸上喜气洋洋。
近年来,该村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目标,积极探索新形势、新常态下的扶贫新模式,整合资源优势组建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049人,全村户数入社率100%,与贫困户实现了100%捆绑发展。目前,合作社建成210亩的灵芝、铁皮石斛、布福那、绿化苗木4个种植基地,有农家接待站512平方米、电商服务站50平方米、线上交易平台2个、标准钢架大棚120个,社员入资股金20万元。
2016年,全村有26户71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7.05%降至0.29%;人均纯收入7665元、同比增长8.26%,村集体收入7.14万元、同比增长15.16%,实现整村脱贫、贫困村出列,村级产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合作社+支部”:产业发展有组织保障
通过“合作社+支部+贫困户”方式,将财政资金量化到贫困户入股合作社抱团发展。在村党支部引领下,合作社对上连接政府部门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对下连接农民群众扩大生产提高品质、连接技术人员提高种植和管理水平,实现了党支部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2014年,以“支部+合作社+基地”形式与县营林公司建设绿化苗木基地48亩;2015年,以“支部+企业+合作社”形式与新白娘子公司建设铁皮石斛标准钢架大棚67个、60亩。合作社将流转的土地、国家投入、合作社投入、贫困户项目扶持资金等打包入股公司,按股金比例分成提取收益,带动了贫困户抱团发展。
“合作社+党员”:模范带动携手奔小康
为充分发挥党员社员在发展产业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合作社建立每位党员社员主动培植一个文明户、带动一个中间户、帮扶一个困难户、转化一个特困户的“1+4”帮扶机制,让有知识、有技能、懂管理、会经营、经验丰富的党员社员,主动向周围社员提供技术指导、产品销售、资金扶持等服务,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2016年,全村共培育科技示范户130户、稻田养鱼专业户32户、灵芝种植专业户8户、食用菌种植专业户70多户,建成食用菌标准大棚65个、小棚70余个,食用菌产业产值达100余万元。一大批致富能手脱颖而出,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合作社+群众”:抱团发展获普惠增收
合作社将全体村民吸纳为社员,所有村集体资产由其指导、共同经营,产生的利润按普惠制原则分成五部分,村民人人享有:一是首先按每年每个贫困人口不底于500元的标准,提取贫困人口保底分红款(此分红款与合作社当年赢亏无关);二是提取5%作为资格股,以户为单位分给全体村民;三是提取5%作为村级积累,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四是提取25%作为合作社收益提留,用于增强服务功能、扩大生产能力、弥补亏损等;五是剩余65%作为社员股,按入股比例分红,入股户除享受入股分红外,同时享受资格股。
2016年,实现贫困人口保底分红500元/人(74个贫困人口共3.7万元)、村民资格股2.5万元、村级积累2.5万元、合作社收益提留12.5万元、社员股金分红32.5万元,平均每户增收1642元,每个贫困人口通过保底分红+资格股+扶贫资金量化到户的资金股分红共增收3000余元。
“合作社+电商”:做优产业促全村脱贫
为突破传统制约及发展困境、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合作社创新运用电商思维,围绕农副产品、隆里古城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利用本村丰富的中药材等资源,以“智慧华寨”建设为载体,投资20万元创办“掌上云华寨村电子商务点”“淘宝华寨店”,努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2016年,合作社通过网上销售灵芝等农产品,实现线上交易营业额212万元、利润50余万元,华寨产品的认知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灵芝种植基地
铁皮石斛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