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身许国倍光荣
——忆父亲黎又霖
□黎世华 口述 龙潜 记录
1949年11月27日,寒风萧瑟、冷雨刺骨,山城重庆笼罩在腥风血雨中。这一天,有300多名革命志士杀身成仁,他们看见了革命胜利的曙光,却没有迎来革命胜利的辉煌!这其中,有一个投身革命四十载,曾先后加入国民党、共产党、民联、民盟、民革、农工党等党派的革命志士,他就是中国唯一的六重党籍革命烈士——黎又霖。
黎又霖,贵州黔西人,幼入私塾,后习新学,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投身革命事业,先后参加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福建事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9年8月不幸被捕,重庆解放前3天,被国民党特务枪杀于白公馆后山松林坡。
2016年11月24日,重庆大屠杀67周年之际,笔者来到贵阳云岩区祁曦养老院,拜访了现年95岁的黎又霖烈士独女黎世华,听她讲述革命前辈的动人故事,感受一个革命家庭不怕牺牲的高尚情操。
笔者:黎老师,您好!非常高兴能够见到您!您父亲是值得我们大家尊敬的革命烈士,能不能向我们这些后辈简述一下他40年的革命生涯?
黎世华:五四运动时,我父亲在北大读书,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他组织同学上街游行并登台讲演,参加了火烧赵家楼的活动。毕业后他主办《民声报》,经国民党元老黄季陆介绍加入国民党。1922年投笔从戎,先在黔军袁祖铭部任秘书,后随黔军李晓炎部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二师任参谋。1933年11月福建事变爆发,我父亲闻讯即奔赴革命政府工作。抗战前期,他与中共中央南方局取得联系,在董必武领导下以共产党地下党员身份,任黔军驻汉口办事处处长和国民党军委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上校政治教官。抗战中后期,他受共产党安排,参加民联、民盟工作,团结抗日力量拯救中华。解放战争时期,他在西南地区以聚康银行业务专员的公开身份和民革、农工党党员的半公开身份以及共产党地下党员的身份,从事策动驻地方国民党中央军起义等军运工作和营救难友工作,直至光荣牺牲。
笔者:您父亲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他是如何从知识青年转变为坚贞不渝的共产党员的?
黎世华:我的爷爷黎斗恒是前清秀才,辛亥革命时是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中国同盟会贵州分会——自治学社黔西分社社员,受爷爷影响,我父亲少年时非常崇敬孙中山和他倡导的民主思想。在北京读书时,他就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推翻军阀统治,实现真正民主,十月革命后他转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他始终认为应响应孙中山的号召,促使北伐成功,中国才能统一,民族才能富强。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我父亲毅然离开军政界从事教育工作。红军开始长征时,有人问我父亲如何评价,他说:“不管蒋介石如何诡计多端,但江山不稳,失民心者失天下。共产党领导红军长征,虽处境困难,但民心所向,大有希望。”秘密加入共产党地下组织后,我父亲一直借助公开身份从事抗战宣传、保护同志、统一战线等工作。解放前夕,他积极从事西南四省的军队策反、工商挽留工作,因特务侦知、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他将一身家当400元大洋分发给狱友,鼓励他们开展斗争、不怕牺牲,为革命作出更大贡献;面对特务的释放、自由、升官、发财诱饵他严词拒绝,面对三、四天一次的用烧红的铁刷子刷前胸后背等酷刑,他多次写道:“没有说的,请枪毙!” 我父亲的一生,是追求民主自由、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团结进步、人民解放的一生,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是我们的骄傲!
笔者:能不能说说您的家庭情况?
黎世华:我们黔西黎家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家庭,我爷爷黎斗恒曾参加贵州的辛亥革命,我父亲的一个兄弟参加红军长征最后不知所终,估计是牺牲了,我父亲惨死在特务枪口下,我家还有一个亲人在抗美援朝作战中身负重伤,我丈夫在贵州解放前夕率部起义。我母亲肖淑珍是一个接受过新学的女子,可惜因乡人愚昧在我6岁时惨死。14岁时,我第一次见到父亲,一头扑进他怀里失声痛哭,父亲的眼泪打着转转,他劝慰我要好好读书,不要玩花架子,以后送我去日本学医。可是,在那个年代,我最终还是当了小学老师直到退休。现在,我的学生、女儿女婿经常来看我,上个星期我过生日,他们还给我送花呢!
笔者:听说您老家黔西要建黎又霖烈士陈列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知道现在进展情况如何?
黎世华:早在十年前,就有4个省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关于落实革命烈士黎又霖房屋遗产的建议》的提案,毕节地区行署、黔西县政府也曾发文拟于黔西县水西公园内设黎又霖烈士陈列室,大约有500平方米,当时说建设经费正在筹集中,相关前期工作正在开展,可如今仍未建成投用。我希望今生能亲眼见到父亲的陈列室建成并开放,教育后人不忘革命先烈,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