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6期 本期2070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11-24

  11月21日,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开幕。大会口号为“人人享有健康,一切为了健康”。

  为了我们健康,李克强总理这样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目标是力争到2030年人人享有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为了我们健康,要这样做:让医务人员得到社会尊重和应有报酬。李克强总理说:“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我们将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攻坚克难、深化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让他们得到社会尊重和应有报酬。”

  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健康,需要一步步不断坚持探索,如何提升市民健康期望寿命,贵州,正在做哪些尝试?一起来看。

人人享有健康 “健康贵州”融入所有政策

□曹 轶

  紧盯目标 打下健康贵州坚实基础

  健康优先,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贵州省委、省政府深入落实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促进大健康与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融合发展,以全民健康助推贵州全面小康。

  贵州省加快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的目标。

  到2020年,完成卫生与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卫生与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健康环境更加优美、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普及、健康产业加快发展、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等六大目标,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体育健身服务,为到2030年基本建成健康贵州打下坚实基础。

  结合实际 重点聚焦健康关键问题

  贵州省委、省政府重点聚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创新医疗卫生人才激励使用机制、大力实施医疗对口帮扶、全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加快药品供应制度改革、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创新发展等方面。

  全面实施医疗扶贫。开展省内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并且每年组织1000名县级以上医院医疗卫生人员到乡镇卫生院服务1年以上。同时,对在省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补偿后自费医疗费用仍然过高且影响其基本生活的,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相关部门整合资金给予保障。

  深化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改革,改革医保管理体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落实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创新医疗卫生人才激励使用机制,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分配制度。

  完善生命全周期卫生与健康服务。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维护重点人群健康,加强卫生应急急救能力建设,加强职业病防治。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形成全民健身新时尚,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健全省、市、县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定期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免费为城乡群众提供体质测定、健身指导。建立全民健身管理资源库、服务资源库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加强全省两大流域八大水系保护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城乡卫生环境整洁行动,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和执法机构,全面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建立食品行业从生产、加工、经营全过程记录的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健全口岸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口岸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卫生监督管理、国际旅行健康服务和核生化反恐五大公共卫生体系。

  融入健康 强化协同加快改革发展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要把卫生与健康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重大任务抓紧抓实抓好;要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中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负责,统一推进。

  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把卫生与健康事业作为优先投入的重点领域,坚持政府在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完善职责明确、分级负担、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卫生与健康投入机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根据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需求,确保投入到位。

  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坚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制定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政策、实施重大项目前,开展对健康影响的系统评估,在相关规划、政策、项目实施过程中和完成后,及时组织开展健康影响监测和健康影响评价,实行健康影响评估评价“一票否决”。

  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加强卫生与健康领域执法,建立完善监督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重点监督抽检网络,大力开展专项整治、重点监督检查和经常性监督检查,严格行政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完善监管信息系统,提高监督执法效率。强化信用监管,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严格实行卫生与健康领域“黑名单”制度。

  (据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