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撞开贵州东大门镇远
□陶钟麟
1934年12月下旬,中央红军挺进黔东,溯清水江直上,冲破层层封锁到达台江施洞。然后,以锐不可当之势攻破镇远鼓楼坪防线,于12月25日奔袭镇远。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和第九军团强攻镇远卫城老西门。红军攻城从正午时分展开激战一直到下午。红军破西城门,又追战于祝圣桥。镇远的守军弃城而逃。红军取得攻城全胜,撞开了固如金汤的贵州东大门。红军攻克镇远,是红军湘江突围之后打的一次大胜仗,夺取了当时属于地区专署级的政治中心和军事要塞。红军破贵州东大门,攻克镇远府卫二城,具有特别重大的革命军事战争意义。
众所周知,黔东军事要塞镇远历为西南军事重镇。这里四周巍峨高山对峙,形成古城镇远的天然屏障,只一线古驿和水道从隙缝中东西贯通。由于天然的城防地理条件,又有高大厚实的府、卫两座古城垣卫护,想攻占镇远,难之又难。历史上,这里发生许多次战争。最惨烈的当数元军攻宋镇远居然是“久攻不下”。所向披靡,攻无不克的蒙古铁骑在七百年前败战镇远。忽必烈的强锐之师也不能踏进镇远一步,于是折返另寻入侵江南战线。可见镇远军防之固。
红军湘江血战突奔湘西,挺进贵东之时,蒋介石亲自督战,调集湘、桂、滇、黔省军队和中央军,形成前堵后追的强大合围攻势。红军八万多人血浴湘江,突围出来仅三万多人,可谓元气大伤,处于敌我势力极为悬殊的危难劣势。蒋介石多次电令中央军和地方军队在镇远一线扼围住中央红军并一举歼灭之。在严峻的形势面前,红军是毫不畏惧,勇猛顽强,杀开血路,深入苗岭。在敌我势力极为悬殊的恶劣军事对比中,红军长途奔战;敌守军是以逸待劳。红军打下镇远城应是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迹。由于过去长时期对红军战贵州的宣传侧重在黎平会议、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红军攻克镇远的史实外界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浓墨重彩宣传或见于影视、文学作品的渲染再现。笔者认为,红军攻克镇远在当时应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特别重大的意义。
振奋士气、震慑敌人
为堵歼红军,贵州重兵布防黔东。贵州第二十五军军部住防镇远又有地方民团支撑;另有滇、桂军在其周围布阵。可以说,凭借天险和集结的重兵,红军进攻镇远是自投罗网。然而,红军以摧枯拉朽之气概硬是拿下了这座号称滇楚锁钥的军事城堡。红一军十五师和红九军团攻陷镇远,极大地振奋了正在苗岭腹地奔战突围的红军部队士气;鼓舞红军斗志和对战争前途有了必胜信念。红军攻克镇远之战,也让红军高层对整个贵州敌方防线的军事实战能力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和体察;对保存红军力量,突战贵州提供了实战经验;为转战黔北作了战略取胜铺垫。
当红军打开镇远西城门,守军溃逃路上惊呼:“红军太厉害了,抵挡不住”!红军战克镇远的英雄气概和拼死战斗的精神震慑了镇远守军,更是让其他地方守军谈红色变。红军攻克了镇远,首先以压倒一切的气概,冲破和瓦解了贵州守军的心理防线,敌军军心动摇,不战自溃。红军胜战镇远迅速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波,令贵州部队震颤。就是王家烈也是想保存实力,不想也不敢与红军拼命交战。
牵制敌军,掩护主力红军顺利过境
镇远是湘黔大通道咽喉,军事上举足轻重。早在明代贵州还未建省之前镇远就建了总兵府,屯兵上万。镇远卫城全属于军营住扎。守住了镇远就锁住了由湖南进入贵州的门户。当时,为防红军西进,黔省的主力部队早卫已调集布防在镇远一线。时任省长、军长的王家烈将军部行营设在镇远,有许多强悍部队四周固守。红军与守军的力量对比非常悬殊。但如果牵制住守军精锐部队,集中和分散他的力量,中央红军主力部队的行动就会减少阻挠。当一军团、九军团攻占镇远,并与从湖南尾追过来的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接战。他们咬住吴奇伟部不放,使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和中央机关顺利从镇远边境挥师施秉黄平继而直取遵义。红军攻克镇远后,原驻军镇远的贵州二十五军军政人员和部队溃散将士逃匿到城外的韭菜坪和铁溪,黄桑田一带。驻防在镇远的黔军主力部队瞬间被红军打得散溃不成军。红军战克镇远,也让黔军守军各部惶惶不安,军心不稳,精神涣散。镇远之战牵制住了敌军主力部队,从而掩护主力红军、红军中央纵队的有生力量迅速向黔北跃进。如果没有攻克镇远的胜利,红军机关和主力部队就会在台江、施洞、施秉、黄平受到守军重创而拖住红军挺进黔中的步伐。当时薛岳、吴奇伟部与红军主力部队追击仅一天路程。以上两支劲敌已到镇远青溪和三穗,也就八、九十里路。红军攻占镇远的第二天红军与吴奇伟部在距城10公里的两路口打阻击战。红军变攻为守。后来又与敌军在镇远东关、古城、文德关、镇雄关血战。红军弃城后,彭绍辉又率部在文德关、镇雄关阻敌,紧紧拖住黔军和中央军进军追赶脚步。使红军主力顺利通过镇远进军施秉、黄平。
殷富之地,为红军输补军需
红军战退湖南一路生死急行军进入黔东南。当时已是冬季。红军湘江浴血苦战之后,一路急速撤退到此,极需大量衣被粮草供给。然1934年的黔东地区大都是不毛之地。交通闭塞,人民贫困,讯息不通;加上敌人的蛊惑宣传,红军物资供给遇到极大困难。特别是需要大量布疋做军衣被。镇远是殷富之地,当时的交通运输主要依靠水运,在清后期,镇远的地方税课收入要居黔省之冠。镇远运输便利,街市繁茂,商号林立。沿街的商铺中在古巷道内都有堆放货物的堆栈。尤其是布商很多。贵州很多地方都要汇聚镇远进布匹货物。云南马帮也从镇远驮运大量民用物资往来于古驿道。其时,镇远商贸发达,商会数量和商业贸易排行全省第一。当然,富足人家在镇远就特别多。红军攻占镇远时很多商家关门避乱。而知道红军纪律严明,对民众秋毫无犯,买卖交易公平后,第二天又都纷纷开门正常营业。红军将布号的布几乎买光。镇远为红军的军需补给作出了贡献。红军经过大战时已破烂不堪的服装得到更新。陈云在回忆录中写道:此时红军士气极高,服装整洁,在湖南的疲劳状态已一扫而空矣。
由此可见,红军攻占镇远,极大地削弱了黔军和中央军的战斗力。振奋了全体红军将士让在奔战贵州的各路红军看到了希望。在镇远、红军大部队的军需装备、物资、布疋和粮食、药品都得到了补充。有了攻克黔东最大的城市镇远的战果,红军将士得到鼓舞,部队军心稳定,战士斗士昂扬。以后,红军在贵州连克数城。红军攻克镇远撞开黔东大门,为红军黔北之战、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前进的基础,最后,更是甩开了围歼之敌,加快了挥师北上行军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