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5日,国务院同意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首要任务,建设内陆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在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民建省委通过提案《关于按照五大发展理念打造贵州内陆改革开放示范区的几点建议》为我省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出谋划策。
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贵州发展增添活力
□本报记者 何 博
贵州——西部第二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批复》,试验区建设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贵州狠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打造了一批开放创新平台和新兴产业,聚焦“互联网+”升级传统产业,全力推广精准扶贫等扶贫模式创新,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改革新路。
《批复》要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首要任务,坚持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生态融合、成果共享,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着力建设内陆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内陆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开放发展、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生态地区实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我省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当中也已经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全方位开放战略,构建立体开放通道体系,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积极引进优质要素资源,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放入了未来贵州发展的日程表当中。
“十三五”时期,贵州将继续深度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发展,加强与全国重点区域及周边省份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形成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贵州发展的新起点
相比起沿海省份,内陆沿边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都较为落后,因此对通过开放和创新来拓宽经济发展空间的需求更为迫切。
作为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三不沿”的内陆省份,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站在了新的起点。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贵州已累计引进134家海内外500强企业落户,搭建了贵安新区等“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酒博会、中国——东盟教育周等平台。
民建贵州省委通过提案建议,贵州要结合省情,把争取国家先行先试政策作为改革创新的着眼点和发力点,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
一是认真梳理国家支持政策,如西部大开发、国发2号以及可复制的上海自贸区创新政策等,用好用活用足现有政策,切实把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发展实际和企业需求,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系统梳理中央深化改革事项,找准结合点,积极向国家相关部委争取改革试点政策,推动创新发展。(1)在产业扶持方面,贵阳市可申报国家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离岸服务外包试点城市,弥补发展政策支持不足。(2)在金融创新方面,争取复制中关村外债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开展外债宏观审慎试点,实行外债比例自律管理,区内外资企业可按其净资产一定倍数自行借用外债。
三是借助外脑,提高改革创新精准度,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司局长、处长、研究员成立的专家委员会,建立贵州与国家部委及国家级科研院所联系机制,及时获得第一手国家改革思路及信息,制定出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改革方案、改革清单、改革台账。
“十三五“时期,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实施路径、完善创新区域政策等重大课题研究,同时能够加强政策预研储备与落地实施,有效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
民建省委也在提案当中指出,应深化贵州与北京中关村战略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推进与瑞士、韩国、欧美、台湾等国家(地区)共建合作园区和特色小镇,大力推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长三角和珠三角发达省市与贵州共建产业园区,借力发展。以产业化推进城镇化,坚持产城互动、产城融合,以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带动就业创业。
我省对外开放将实现同步小康美好愿景
国务院批准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贵州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等美好愿景,带来了强弓劲弩般的推动力。
特别是在“信息化、服务化、绿色化”领域当中,贵州有着巨大的优势,在大数据产业方面。继续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发展,走出一条差异化创新发展“蓝海”道路。
在大健康产业方面。推动中药种植、药品研制、医疗器械制造相结合,大健康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大数据与大健康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综合健康养生圈,打造中国新医药大健康养生业发展制高点。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积极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依托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安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外汇管理创新政策及大数据云计算平台优势,发展跨境电商、离岸服务外包、离岸数据服务、离岸结算、融资租赁、配套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实现贵州对外贸易产业的新突破。
在旅游业方面。依托“中国避暑之都”“爽爽贵阳”等知名品牌,把贵阳市建成世界旅游名城,带动全省旅游业发展,把贵州建成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国际山地生态旅游目的地。
民建省委在提案中建议,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大力推进对外资开放、对外省开放、对新兴产业开放、对民营经济开放,着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良好局面。
一是以“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为引领,推进内陆开放示范区建设,打造贵州自由贸易区,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二是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放宽准入限制,积极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建设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跨国企业。同时积极搭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金融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