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民营经济发展障碍 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杨孝平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者有机统一”、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强调“三个没有变”,以“亲”、“清”二字界定新型政商关系,为民营企业的发展送来了可喜的政策东风。
2015年,六盘水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66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5%;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到303个,新增小微企业2.7万户,带动就业12559人,民营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已成为带动六盘水经济转型发展、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该市民营企业也仍然面临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三座“大山”的考验。
为帮助民营企业搬开这“三座大山”,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开创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局面,笔者认为应重视以下几项工作:
一、引导民营企业从国家重大政策中寻找机遇
六盘水许多民营企业受到经济不断下行的影响,陷入困境,发展步伐受阻,发展方向迷茫。但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划、措施,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如2014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实施了7大类投资工程包、6大领域消费工程,并推出了80个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资参与建设运营的示范项目,将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等五大领域特许经营向社会资本开放,以此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将为数十亿社会资本释放市场空间。另据中国环境规划院测算,“十三五”期间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环保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地位毋庸置疑,对于民营资本来说,这是一块非常大的蛋糕,具有十分广阔的投资空间。《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中,2020年形成“八大骨干市场集群和100个左右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六盘水是其中一个节点城市。因此,要为民营企业打通相关信息渠道、打造平台,为民营企业把握商机创造条件;要正确引导民营企业主动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
二、加大民营企业金融扶持力度
今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要“推动更多供应链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供应商融资”等支持工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具体金融政策措施,有利于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为新常态下金融与工业共生共荣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有力的政策支撑。
加大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力度,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向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提高增信,帮助企业获得必要的金融支持。如由政府出资成立专门的融资担保机构,或将担保基金列入公共服务开支,综合运用股权投入、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各类所有制融资性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可由财政注入资金设立民营企业应急资金,专项用于帮助六盘水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生产经营正常、市场前景较好、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民营企业续贷“搭桥”。
可鼓励银行开发新的贷款品种,用好风险补偿基金,加大贴息力度,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的融资水平,面向民营企业开展动产、知识产权、农村产权、股权、商标权以及应收账款、订单、存货、保函等抵质押融资业务,同时,对市场前景好、暂时有困难的企业不断贷、不抽贷,避免“一刀切”式的抽贷﹑停贷﹑压贷。
三、积极应对金融纠纷事件
处理金融纠纷事件,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司法机关是重要的核心环节。一是要在法律许可框架内,对尚有盈利能力的企业,尝试进行破产重整,分割开来精准发力;要综合运用政府资源有效控制住资金链危机不恶化,建议市政府金融办、银行业协会、银监局等金融监管部门联动,加强交流,及时全面地掌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加强理论调研和司法统计,适时发布审判指导意见和风险防范措施,帮助银行及企业有效地提高防范风险能力。二是要积极开展金融普法宣传活动,法院可通过座谈、走访、讲座、媒体宣传普法等各种途径,全面掌握当前银行涉诉情况与特点,帮助银行及企业有效地提高防范风险能力,指导企业纠纷处理和诉讼维权,防范经营风险。三是要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防止案件办了、企业垮了,对法定代表人涉嫌违法但仍在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要依法慎重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不轻易查封企业账册,不轻易扣押企业财物,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四、民营企业自身要积极应对困境
近两年提出的经济新常态、“政府市场双引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改增”等,实质上都是在为民营企业创造宽松的环境,都是在解放生产力。
企业自身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管理,严格控制、降低成本,巩固资金链条,提升应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好体制和管理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审慎对待投资并购,从当前市场前景好的产业着手,在涉及健康、旅游、高效生态农业及服务业等产业中寻求发展,或转向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和商业模式的升级,通过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提高企业市场化程度和抗市场冲击能力,
还可吸收借鉴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的成果。例如,可将职工的土地、房屋、工业资产、商业资产和金融资产转变为企业的有形资产,也可以把职工的专利权、商标权等资产转变成的无形资产,把职工的技术、专利、手艺、能力等资源转变为企业股金,提升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获得感”。
(作者系民建六盘水市委副主委、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