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村”到“小康村”
——走进大河堡景区“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示范点
□本报记者 董 瑶
大桥社区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辖九个村民组,在“千企帮千村”项目实施以前,是典型的贫困村。随着大桥社区大河堡景区的建设,村容村貌大大改善,村民迅速脱贫。今年,该村还被命名为“小康村”,成为“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的成功实践。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大河堡景区占地面积230亩,是贵州国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的农旅一体化项目,也是六盘水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千企帮千村”示范点,总投资1.71亿元,目前已投资近1.4亿元。
今年3月19日,以“穿越山地花海,畅享自在田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2016中国凉都大河堡·凉都花海首届郁金香旅游节盛大开幕。大河堡·凉都花海首批20多万株盛开的郁金香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赏,游客不仅能赏美景,还能通过拍照比赛来获取奖励。景区一天接待数万人次游客的盛况,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专门的播报。
5月18日,中央电视台《美丽乡村快乐行》走进钟山区,在大河堡景区录制了端午节特别节目,大大提高了大河堡景区乡村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大河堡景区还打造了农旅电商体验运营中心,通过“互联网+”方式,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农业生态旅游与电子商务发展的深度融合。
人均收入大幅提升
自从大河堡景区建成运营以来,来大河镇旅游的旅客络绎不绝,村民们抓住商机纷纷办起了农家乐、农家旅馆和乡村旅游项目。据了解,一家大中型的农家乐能解决20多人的就业问题,而渐成规模农家乐、农家旅馆让不少农民变成了工人,拿起了工资,增加了收入。有的村民在景区外摆起了特色摊点,变成个体经营户。据统计,目前大桥社区村民在景区工作的有40余人,人均工资2000元以上。
漫步在大河堡,记者发现,辖区内主要干道及进组公路、户连户道路已全部硬化。8个村民组通了自来水,1个村民组修建了小水窖、小水池,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
企业带动发展取得的成绩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地变化。现在,贵州国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实施的“村寨1+N”提级改造、风情街建设等项目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支持,为下一步打造美丽宜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筑牢了基础。
多样帮扶成效明显
随着大河堡景区的发展,填满的不只是村民们的荷包,更鼓足了村民发展的信心。据了解,长期以来,大桥社区多次利用大河堡的会场、电教资源,组织村民进行创业就业培训,开设种植、园艺、酒店管理等适用课程,帮助村民掌握1—2门适用技术,2014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600多人次,为就近创业、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公司的市场化运作,也为村集团增加了收入。大河堡的生活用水主要来自大桥社区的水源,大桥社区管水协会和大河堡签订用水协议,按照每吨2元的价格向大河堡提供生活用水,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大桥社区村集体增加3万余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据了解,下一步,贵州国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通过园林技术、城建技术的提升,把项目打造成六盘水宜居、宜商、宜游、宜娱、宜食、宜购的新亮点,成为以高端生态旅居为主题,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国际旅居示范基地,进一步带领全体村民从脱贫走向小康,实现富裕。
大河堡景区一角。(记者 董 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