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972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5-26

把握改革发展机遇 深化贵州工业结构性改革

□谢 谦

  贵州工业起步较晚,建国以前贵州几乎没有现代工业。到了1949年,全省只有230余户小型工业企业,当年工业产值仅有1.66亿元。建国以后,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国家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和贵州资源赋存情况,以及国家三线建设战备需要,先后在贵州投资建成了一大批以能矿开发为主体的资源型重化工企业,以航空、航天、电子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加工企业,以及轻工、纺织、烟草、酿造为主体的日用消费类企业,这是贵州现代工业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建设投资增加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贵州工业初具规模,形成了现有的工业体系。

  在联合国现代工业门类划分中,工业门类大类有39种、中类有191种、小类有525种。到本世纪初,贵州工业门类大类有37种、中类有189种、小类有338种。贵州工业小类缺项比较多,反映了在贵州工业体系中,加工制造工业布局相对较少,企业间加工协作、配套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产业链比较短,上下游产业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产业间的协同性及产业链上的关联性不是很强,工业初级产品比重较高,高附加值及成套整机产品比重较小,工业对全省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力和影响力还比较有限,没有达到应有的地位。如原材料能矿产业链条较短,主要生产资源类初级加工产品,省内自身延伸加工配套能力不足;煤炭工业主要以原煤形态产品供应电力、重化工业和民用生活作为原燃料,洗精煤及分选加工的特种专用煤炭品种较少;有色工业主要以原铝铝锭和海绵钛等初级产品供应国内下游产业进行深加工,省内企业没有相应的深加工能力;化学工业的精细化工产品和品种不多,价值形成中的技术构成还不高。全省重化工行业全产业链生产加工一体化行业很少,有限资源能够实现的商品价值是有限的。而航空、航天、电子三大加工工业由于行业保密的需要,一般都在系统内自我配套,相互间互不往来,经济社会协同能力也是不够的。正是由于贵州工业体系中产业关联度不高,带动力薄弱,单户工业企业的规模、实力和竞争力不大不强,难以经受得起市场波动变化的冲击和影响,这是长期以来贵州工业所面临的客观状况。

  当前,国家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提出了以供给侧为主的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这对贵州工业而言,既是一次难得的重大改革发展机遇,又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如若能够把握这次重大改革发展机遇,以舍我其谁的胆魄和谋略,正确选择改革的路径、方向和目标,实施结合实际的改革政策,贵州工业就能正确面对挑战,实现工业结构性改革的理想目标。通过深化改革,大胆冲破制度藩篱的制约,努力实现工业结构的根本性改善。通过结构性改革,使工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贵州工业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不仅要主动地去除长线产能,而且要积极地补上缺项短板,特别是要补足对完善产业链有支持的加工制造工业和相关配套工业。在去长线产能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帮助和引导工业企业主动转向补缺主导行业产业链上的短板和缺项,工业就能在不增加产能的情况下实现经济总量的提升,同时稳定就业率。这对贵州工业的生存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在贵州工业布局中,针对存在着的能源、原材料等重化工业比重较大、上游产业较多,加工制造等下游产业比重较小,而且工业性专业技术服务实体较弱的实际,改革调整工业产业间协同配套和加工制造能力,延伸产业链,提高最终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应成为贵州工业深化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在工业结构性改革中,企业应主动作为,政府要科学引导,把去产能和补短板同步谋划,不仅要主动做好“减法”,更要努力做好“加法”,这是贵州工业结构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

  第一.要加强贵州工业基本情况的分析研究。省级工业经济综合部门要对工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掌握贵州工业产业门类中的主要短缺门类还有哪些? 在现有的主导行业产业链上所缺失的加工制造环节有哪些? 哪些产业短缺门类和环节应当在这次工业结构性改革中进行必要的补充完善? 等等。在此基础上及时编制和发布产业引导目录,并充分利用好国家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措施和资金支持,引导产能过剩的、且生产经营长期困难的工业企业在去产能过程中主动转型,开拓发展短缺加工制造业项目或补充完善主导产业链上的短缺环节。这种主动去产能、补短板的方式,可以为将要退出市场的企业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并促使主导产业的配套性、协同性和完整性更加完善有序,同时还能减轻因企业关门、职工下岗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第二.要用“大产业”的理念推动工业结构性改革。在贵州工业结构性改革中,应当树立“大产业”的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任何单户企业或者企业集团要想独打天下都是不现实的。当下全球百强企业都是靠着强大的资源、资本、技术和一定的时间及机会所支撑和培育起来的,而且一般都是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资源进行全方位、全要素覆盖来实现的。当前,贵州工业进行结构改革,应当通过优化增量以激活存量来调整,推动产业集团公司和集团联盟的整合,围绕优势资源和主导产业发展,在产业链上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全要素布局,使有限资源价值得以充分的发掘,实现产业集团公司和集团联盟效益最大化。整合产业集团公司和集团联盟,主要围绕资源、技术、产品等产业价值链形成的各个环节为着力点,按照科研设计、资源开采、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物流配置、专业化协作和技术服务等环节的集聚,改组整合产业集团公司和集团联盟,通过集中资源、资本、技术优势,提高产业集团公司和集团联盟的核心竞争力,并保障企业员工充分就业,使产业集团公司和集团联盟价值形成能力更加完整、更加丰满。按贵州现有的工业构成情况分析,可以从煤、钢、铝、磷、电等主导产业中,按照“煤+电”、“铝+电+煤”、“钢+煤+电”、“磷+煤+电”等主要组合模式,改组整合能源、有色、钢铁和磷化工等产业集团公司,并按照延伸产业链的要求,鼓励和支持相关加工制造企业自愿加入相应的产业集团联盟。

  第三.要坚持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产业集团公司和产业集团联盟的整合。组建产业集团公司和集团联盟,必须打破行业部门、地方政府以及资产<资本>所有者各自为阵的传统观念,树立工业结构性改革是通过资本重组、技术耦合进行企业重构,最终实现产业规模效益的观念。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出资人为主导,以资本和技术为纽带推进企业重组,整合组建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合作的混合所有制产业集团公司和集团联盟。组建工作应本着先易后难、先内后外、分步推进的原则展开,可以先在同行业、同出资人内部进行整合,然后再推进跨行业、跨所有制领域的整合。产业集团公司和集团联盟组建可以按资本、技术等要素以及产业链分工的情况进行分层次整合,主导产业之间及其相关企业可通过资本层面的重组,打造相对紧密的产业集团核心层,其他围绕资源延深加工的企业可在技术层面自愿加入产业集团联盟,成为相对松散的产业加工制造集群主体,从而形成比较完整协调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产业集团公司是集团联盟的核心层,产业集团联盟加工制造集群企业与集团公司没有产权上的关联,但产业集团联盟的所有成员企业都要接受集团公司管理制度的约束。产业集团公司在经营管理上要遵循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形成既有管理约束力、又有管理灵活性的良性运行机制,以实现资源开发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进行谋划构建。

  第四.依法组建产业集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离的原则,按照《公司法》和《产业集团公司章程》的规定,股东之间按照所出资比例,规范组建产业集团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集团公司经营班子按照市场化原则实行公开选聘,以确保集团公司决策、监督、执行有序运行。按照规定,产业集团公司要组建好党组织和相关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工会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职工代表大会依法保障职工权益的作用,调动全员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规范和提高产业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秩序和效率。

  产业集团公司要主动“瘦身健体”,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按照专业细分原则,对集团公司内部企业进行专业化重构,避免单户生产企业大而全、小而全。要严格按经济规律办事,用市场化方式对核心成员企业进行经营考核,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使产业集团公司发展的质量更优、效率更高、更具可持续性。

  产业集团联盟以组建理事会模式管理成员企业,更多地体现为成员企业做好协调服务。集团联盟要科学合理地制定联盟章程及相关管理制度,确保集团联盟运行机制配合有序、运转高效。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