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寨“靓起来”
——黔东南自治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杜 薇
近年来,黔东南自治州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创建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卫生得到一定改善。
目前,该州部分村寨垃圾处理率率先达到90%,污水处理率达到85%,全州已完成了704个行政村的村庄整治,覆盖率达到40.1%,大多数村寨正逐步的“靓起来”。
加强领导 有序推进
据了解,近两年来,州委、州政府把推进农村环境管理工作作为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来抓,先后启动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 清洁家园”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明确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纳入各县市、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内容,实行制度化、常态化管理,形成县、乡、村层层考核的责任机制。
同时,州委、州政府在2015年初组织召开了全州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暨“美丽家园 清洁乡村”工作现场会,对全州农村污水和垃圾治理情况较好的相关乡镇污水垃圾项目进行了现场观摩,推广介绍农村污水垃圾治理经验。
据介绍,州委、州政府启动了州域环境整治总体规划编制,为统筹推进全州农村环境管理工作,合理规划布局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奠定了基础。同时启动县域项目整体规划编制,按照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实现所有乡镇覆盖的目标,黄平、镇远、三穗等9个县市已完成了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项目可研批复工作。在凯里、三穗、从江启动生活垃圾深度处置试点项目,目前从江腾森环保公司生活垃圾焚烧试点项目已投入运行。此外,村级项目修建性规划编制也同步启动,全州101个州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均制定了村庄排水规划,276个传统村落均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中列有专章。
选择试点 稳步推进
为顺利推进全州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该州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2015年在全州各县市择优选取了34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目前基本完成所有试点创建工作。
同时,到2016年底,实现全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覆盖,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建设,逐步提高污水进水浓度,建立完善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全州范围内新建或续建污水处理厂98座,增加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0.77万吨/日,达到29.32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到2016年底,实现全州城乡生活垃圾“一覆盖、两提高”,建立“三个体系”,即实现行政村保洁全覆盖,较大幅度提高城镇、村庄垃圾收集水平和无害化处理率;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技术支撑体系、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生活垃圾试点在县(市)域内全面推广,基本解决垃圾积存问题,城乡生活垃圾收集率基本达到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2015年来,全州全面开展“美丽乡村 清洁家园”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重点清理垃圾、治理污水、拆除乱搭乱建等“脏、乱、差”现象,切实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同时,重点抓好示范村,将“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示范点、传统民族村落等一些基础条件好、设施设备相对完善的村打造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示范性村寨,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开该州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
资金整合 稳步实施
“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项目面广、投入大,中央、省对农村环境卫生的相关基础设施项目指标较少,资金投入量较小。”州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此类情况,该州积极结合“一事一议”、“六项行动”、“美丽乡村”等创建活动,整合农业、卫生、交通、水利、示范小城镇等项目资金,有计划、分批次逐步实施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近年来,全州共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46个,累计投入资金1.44亿元;积极组织实施2015年度中国传统村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03个,累计投入资金1.55亿元;启动实施2015年度凯里市“整县推进”中央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投入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1000万元。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示范村三年计划总投资4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0.8亿元,占投资计划的83.3%;推进村三年计划投资97.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8.74亿元,占投资计划的91%,美丽乡村建设覆盖率70%,惠及群众284万人。“一事一议”方面,全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累计投入财政奖补资金7578万元,完成环境卫生类项目1619个。
放开市场 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城乡生活垃圾、污水等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大,收益慢,仅靠地方财政投入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该州在生活垃圾、污水等方面积极放开市场化准入,通过采取BOT、政企合作等模式,环境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介绍,凯里炉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通过引入企业承建,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项目已于2014年开工建设,建成后生活垃圾处理将覆盖凯里、丹寨、麻江、黄平、施秉、雷山、台江7个县市城市及部分镇村。
同时,该州计划在三穗、从江通过企业承建,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再建两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解决周边县市城区及部分镇乡村的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全州17个城区污水处理设施有11个也通过BOT模式建设,并有7个污水处理设施在后期经营中采取地方政府与企业合作委托经营的模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