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节约集约优先 充分有效利用资源
□王赤兵
全面落实节约优先国家战略,努力创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是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持续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项。
一、我省国土资源的承载现状需要资源优化再配置
(一)土地资源。贵州喀斯特地形地貌占全省面积的73%。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坡耕地多,坝区耕地少,地块小,土层薄,灌溉条件较差,农业基础条件脆弱,土地产出率低,人多地少矛盾日显突出。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程度出现了对土地资源粗放的开发利用、土地退化、土地污染、水土严重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问题,生态环境面临极大挑战。
(二)矿产资源。贵州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集中,质量较好,开发潜力大。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着地质勘查工作滞后,部分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不高,矿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短,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如何用改革的思路激活资源的“三资”属性(资源、资本、资金),以合理开发土地与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实现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资源开发与快速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相统一,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全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前景广泛
在“十二五”期间,我省在这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创新,一是坚持建设用地和矿产资源增量与盘活存量并举。推进土地和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将建设用地和矿产资源增量与盘活存量挂钩,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与矿产资源潜力与内涵空间。二是坚持约束与激励并举。在强化约束机制的同时,引入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及市场主体节约集约用地、用矿的积极性。三是坚持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并举。加强统筹规划,合理确定建设用地、用矿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以政府掌控资源、市场配置资源、平台交易资源的机制体制。在具体工作中:
一是强化规划管控,推进三线划定,优化用地布局。按照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我省开展了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完善,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底盘”,采取“多规合一”,推进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通过对项目用地优化设计、项目布局调整,挤出建设用地指标4.39万亩,按照轻重缓急,保障重大项目、民生工程、“5个100工程”、“四个一体化”等建设用地需求。
二是严格执行国家供地政策,盘活低效闲置土地。严格执行国家供地政策,对用地项目进行审核,对超标准用地进行核减,项目涉及住宅用地的,确保“三类住房”用地占住宅用地的比例不低于70%。同时,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一律不予供地。2011年以来,我省通过棚户区改造盘活存量土地4.5万亩,带动全省盘活各类低效闲置存量土地12万亩。
三是发挥市场机制,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通过价格杠杆作用约束粗放,激励节约集约用地。“十二五”期间以来,已供应土地面积160万亩,其中:出让土地面积49万亩,占供应土地面积30.6%,较“十一五”期间出让土地比例提高10 。7%;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47万亩,占供应土地面积29.3 %,较“十一五”期间招拍挂出让土地比例提高12.8%;划拨供地面积111万亩,占供应土地面积69.2%,较“十一五”期间划拨土地比例降低10.9%。同时,积极开展向山要地,完成山地整治面积5.5万亩,创建了“工业梯田”、“山地城镇”、“梯田园区”等贵州经验。全面落实完成了“十二五”期间亿元GDP单位耗地下降30%目标任务。2011年-2014年,我省单位GDP建设用地年度下降分别为:9.01%、8.36%、9.46%、8%。
四是矿产资源配置体制改革,提升了资源配置的优化率。按照“政府管控资源、市场配置资源、平台交易资源”的改革思路,抓住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和利用一体化两个关键环节,全面推进矿产资源配置体制改革。同时,全面推行矿业权招拍挂出让制度,激活了市场,优化了资源配置。并从源头上遏制了长期困扰的“圈而不探、占而不采”问题。
五是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工作成效显著。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将“三率”( 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指标纳入开发利用方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磷矿地下充填法采矿,磷矿伴生氟、碘资源综合利用,磷石膏转化制硫酸铵等5项技术列入全国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从2010年到2015年,全省有25家企业获“以奖代补”专项奖励资金13600万元,10家企业获“示范工程”专项资金5795万元。有5家矿山被评为示范矿山,10项技术被列入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推广目录。
三、资源利用及配置再优化建议
我省虽然在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存在制度创新不够,土地利用效率不高,闲置低效用地未得到有效控制,矿山“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建议:
全面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资源节约集约制度,建立以环境优先为前提的高效的资源利用制度,立足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进一步创新思路、转变方式,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全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资源保障率。
(一)切实解决土地低效利用问题,切实提高我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制定贵州省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完善制度、政策保障;加强节地技术和模式激励政策研究;加强优势矿产的勘查,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尤其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盘活过剩产能沉淀的土地、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让生产要素从低效率领域转移到高效率领域,从已经过剩的产业转移到有市场需求的产业。
(二)创新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节约与综合利用产业化。通过财政资金示范引领综合利用方向,大力发展专业化技术服务公司。探索以新的“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标准为核心的资源开发利用制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供给率,提高资源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保障能力。
(三)培育需求市场,完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经济调节机制。构建反映资源级差的税费体系,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建立反映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资源补偿费征收制度,研究制定浮动费率参数确定指导意见。完善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建立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企业、技术和产品认定制度,对通过认证的企业、技术和产品给予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充分利用税收杠杆,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对不同产业、不同产品实施差别税负,引导资本投向。
(四)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更全面、多角度、多途径加强舆论宣传,广泛宣传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凝聚社会节约共识,更进一步扩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社会效应。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