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合格的政协委员“不容易”
□武鸿麟
回顾这几年的履职经历,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当一名合格的全国政协委员真“不容易”。我觉得,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最重要的方式。要发挥好全国政协委员的作用,就必须狠抓提案,通过提案履行好职责。现结合自己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情况,就如何做好提案工作谈几点感触:
勤于思考。撰写好提案,需要平时去发现问题、关注问题,既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以大看小”;又要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到“以小见大”,以小事洞察“动向”。思考成熟后,才能写成提案。有一次,在北京的一位老同事的外孙生病了,赶紧送到公立医院,挂了急诊却不能马上就诊,说还要等12小时。万般无奈,只好到一家私立医院就医。私立医院虽然服务设施很完善,但高昂的费用却让人望而生畏。我听说后立马想到:“北京尚且如此,那全国其他不发达地区的孩子看病难的问题如何解决?”经过反复调研和查阅资料,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加强相关领域制度建设。后来,在去年的全国政协会上,我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儿童医疗保障机制》的重点提案,并一如既往地关注这个问题。
懂得政策法规。写哪方面的提案,必须牢牢掌握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法规,依法履职,否则就会偏离方向,“文不对题”。为写好提案,我坚持上网、读报、剪报,光法律法规等材料打印出来就十几万字。以《关于抓紧修订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法的建议》这份提案为例。我从2011年开始就关注职业教育,这份提案正是在熟悉了相关行业、掌握了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提出的。
多做调研。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研就没有好提案。靠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写不出来好提案的,必须沉下身子、花费时间、投入精力认真调研。为了写好《关于抓紧修订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法的建议》,我专门调研了全省几十家职业学校,一边听取校长、老师、学生们的意见建议,摸清了相关情况,一边下笔撰写提案,撰写的过程中还不断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得以成型。为了写好《关于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儿童医疗保障机制》,我也去了大量公立和私立医院进行调研。一次在贵阳市某三甲医院儿科的经历很典型,当时医院真的是人满为患,感觉自己置身于病人、家属的人海中了。再去急诊室一看,孩子们哭成一片。据医生介绍,这种情形也导致了各种相互交叉感染,但是病人太多,也没有好的办法,医院只能搭了个棚子接纳病人就诊。在撰写提案之前,我做过很多这样的调研。
开扩眼界。光调研还不够,还需要了解和比较国内各地以及国外的相关情况,了解前沿动态,提出符合现阶段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还是以《关于抓紧修订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法的建议》为例,我不仅查看了很多国内职业教育的相关资料,还收集了大量国外发展职业教育的材料,发现德国、美国等工业化强国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并在提建议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还借鉴了一些外国先进的、适用的好作法。
善于直言。提案中要勇于讲真话、道实情,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各方意见聚焦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更要直面问题,提出中肯的意见建议。看到当前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生活服务领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随之而来,这也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难点问题之一。于是,我提了一个“关于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生活服务领域就业问题”的提案,就是为了反映在城镇化发展的快速上升期,清洁工、搬运工、小摊贩、家政劳力者等十类人员以及其他勤杂工们的真实生存状况,为他们说几句话。
保质保量。有媒体把我称为 “提案王”,虽然我的提案相对较多,三年来在十二届全国政协大会期间共提交80余份提案。每份提案我都作了精心准备,绝不允许不成熟的提案提交政协大会。我认为,全国政协委员撰写的提案要引起国家的重视,不要光有数量,还要有质量。只有数量和质量统一,才能真正达到通过提案履行好全国政协委员职能。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原副主席、民建省委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