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协调是关键,是补齐发展短板的重点所在。近年来,我省直面城镇化率较低的现状,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带动城镇化同步发展,加快以“产城融合”为方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使快速增长的县域经济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二期:协调贵州·县域强动力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晚上好!您现在收看的是由贵州广播电视台联合贵州政协报录制、中国电信贵州公司独家特约播出的2016年省“两会”特别节目《两会面对面》,我是主持人徐兴海。
谋略贵州,迈步新路。近年来,我省直面城镇化率较低的事实,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带动城镇化同步发展,加快以“产城融合”为方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使快速增长的县域经济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那么,在城镇化率较低的现实面前,我们有哪些具体的发展困难?如何迈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步伐?贵州的县域经济怎样才能“活起来、强起来、壮起来”?本期节目的主题是“协调贵州·县域强动力”,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方面的话题。今天来到演播间的嘉宾是: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副主委、贵州财经大学副校长徐大佑,黔南自治州委常委、福泉市委书记黄伟。欢迎两位!
在节目访谈开始之前,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个短片。
短片1: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
“县域兴则全省兴、县域稳则全省稳、县域活则全省活。”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大力培育31个省级经济强县,带动发展中等县你追我赶,帮促发展困难县增比、进位、突破,全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持续增强。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显示,从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表现看,贵州有5个市(县)入选全国400个样本,其中兴义市列第91位;从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看,贵州有4个市(县)入选全国100个样本,其中遵义县列第27位、兴义市列第46位、盘县列第66位、仁怀市列第96位。虽然全省仅有1个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市(县),但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百强中,贵州占了4席。这表明,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已逐渐成为“潜力股”。
主持人: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县域经济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也可以说是贵州发展的一个支柱或者动力之一。单从字面上看,“县域经济”是一个地域经济概念,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结合自身的研究和实践经历,徐校长怎么理解县域经济的定义和内涵?
徐大佑:对于县域经济,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首先从空间的角度来讲,它是一个县(市、区)的行政区划。在这个行政范围内,以县级人民政府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形成一种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体系。其次从本质内容上来讲,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里比较微观的一种形态。我们今天所说的县域经济,我理解主要是指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所以从经济成分上看,应该是农业经济成分比较重,县域经济也可以说是农业经济、农村经济。
另外,和其它的经济形态相比较,县域经济可以理解为全省经济的一个单元、一个细胞,或者是一个相对小的组织体系。县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它对一个行政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
主持人:说到县域经济的发展,黄书记应该会有更切身的实践经验和感受。比如说福泉市,你们的县域经济发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
黄 伟:福泉首先是一座资源型城市,拥有“亚洲磷都”的美誉。但这种资源不是单纯的开采,而是利用资源发展化工产业,打造成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后面还有一个尾缀叫“化工”。我们坚持抓住做强工业,让新型化工带动商贸、物流等产业同步发展,以工业为基础和依托带动城市快速发展。
同时,福泉又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历史上两位名人与福泉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一位是道教“三丰派”的创始人张三丰,他曾经在福泉修道8年;另一位是“中华商圣”沈万三,他晚年被发配到福泉一带,原葬地就在福泉境内。有了这种历史文化的渊源和底蕴,我们在推动化工工业升级和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的过程中,就考虑往历史古城、文化旅游方向做一些转型。因为资源开采终究是有尽头的,如果现在不做好准备,等到资源枯竭的时候再转型,就会非常的痛苦。一个产业的培育,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强起来,古人说的“未雨绸缪”就是这个道理。
主持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既定方向,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具体实践;而以“产城融合”为方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显著的集聚和主导作用。那么,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或者说,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推动它们?
徐大佑:我觉得县域经济的发展,未来趋势将是通过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等,让更多的农民变成市民,成为城镇化大军的一部分。反过来讲,城镇化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台发动机。这意味着什么?就是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把城镇化当成一个支点、一个战略的话,它可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动力。
从全省88个县(市、区)来看,发展县域经济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推进,不能搞得千篇一律、千城一面。贵州未来五年的县域经济发展,到底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子?我认为,后发地区还是要把工业化作为助推器。要依托地方的资源基础,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贵州有一些特色产品很不错,比如茶叶、中药民族药、特色食品等,关键是怎样利用和依托好山好水、生态环境,把东部一些需要转移的资本、产业吸引过来。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同样会涉及结构调整的问题。
主持人:我理解您说的意思,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那么,福泉市在突出发展县域经济的进程中,有什么主导思路和新的规划?
黄 伟:从产业发展上来说,福泉的化工至少在40年之内还不能放弃、不能放松。但是我们也在考虑,原来因为受到交通制约,放在交通要道上的基础磷化工,现在要收缩北移、实现绿色化。一是要做强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往食品、医药、电子产业方向升级。没有产业支撑,城市就像缺少骨骼的人一样,没有力气干事创业。二是要做美城镇,深挖古城文化带动城镇发展。搞城镇化工程不是一个“秀”,而是要让当地老百姓宜居,还要在工业基础上形成第三产业,把旅游、文化做起来,在发展服务业中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城市宜业、宜游。三是要做好农村。我认为,农村发展不只是扶贫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现在提出要提高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做好农村工作,在推动城镇发展、提高城镇化率的时候,就要考虑农村进城人口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基础服务。
总结起来说,就是做强产业有支撑、做美城镇促宜居、做好农村实现公平共享。
短片2:县域经济的未来发展之路
2015年11月20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在贵阳召开,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省委书记陈敏尔强调,进一步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抓手方法,一要千方百计把特色产业做强,注重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因势利导发展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二要千方百计把城乡建设做特,加快县城建设发展,谋划打造一批具有象征意义、富有现代气息的特色小镇;三要千方百计把发展平台做实,完善“5个100工程”功能和内容,推动平台有机更新、强化平台配套支撑,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爆发力;四要千方百计把民生工作做深,着力解决普遍民生问题和精准扶贫问题;五要千方百计把生态环境做美,抓好重点部位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主持人:从目前来讲,贵州的县域经济相比东部发达地区体量较小、质量较差,所以我们更要下大力气去补上这块短板。徐校长,您认为怎样才能按省里要求的“一张蓝图干到底”,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徐大佑:根据我多年来的观察和思考,下一步要让县域经济发展得更好更快,有几个方面需要予以重视。一是县级人民政府的调控能力要进一步增强。要把更多财力转移到县级人民政府身上,让它能够自主地结合本地实际,做一些产业发展方面的规划。二是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三是县级人民政府的职能要进一步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起到规划、协调、调控、服务的职能作用。比如说抓扶贫开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前大多是一种“输血”的做法,现在更多的是“造血”,要把贫困群众引导到产业中去,通过产业发展使他们真正摆脱贫困。
主持人:为了使全省县域经济都“活起来、强起来、壮起来”,贵州的新型城镇化定位为“山地特色”,注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做足特色文章。我们为什么要走这样一条道路?
徐大佑:我认为,全省88个县(市、区)的县域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必须避免产业结构、产业选择的雷同,这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情。
黄 伟:我非常赞同徐校长这个观点。不管是城镇发展、还是产业发展,县域经济都要做出县域特色、走差异化发展之路,避免千县一面、百县一面的同质化竞争。
当然,这并不是说100个县就必须走出100条路子来,条件趋同的地方也可以同样发展。只是一定要注意结合地域特色,得和别人不太一样;即使大方向相同,在特色上也要有所差异。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提的要求,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贵州本身就地处西部,为什么还要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我的理解是,你在西部但和西部其他省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所以不光要有别于东部、还要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这才是一条新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都应该遵循这个路径指导。
主持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尽其能。在贵州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大局中,县域经济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发展道路上,我省坚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突出抓好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力图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突出本地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县域经济是“潜力股”、“新引擎”,它“活起来、强起来、壮起来”,就能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夯实基础、增强动力。好了,非常感谢两位嘉宾来到演播间,也非常感谢观众朋友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田锦凡 图片摄影/本报记者 王 吟)
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副主委、贵州财经大学副校长徐大佑
黔南自治州委常委、福泉市委书记黄伟
两位嘉宾与主持人展开对话。
两位嘉宾与主持人合影留念。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显示,从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表现看,贵州有5个市(县)入选全国400个样本,其中兴义市列第91位;从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看,贵州有4个市(县)入选全国100个样本,其中遵义县列第27位、兴义市列第46位、盘县列第66位、仁怀市列第96位。虽然全省仅有1个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市(县),但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百强中,贵州占了4席。这表明,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已逐渐成为“潜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