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润生:笔润黔山贵水 挥墨多彩人生
□本报记者 万里燕
记者见先生之前,已久闻其作为山水画画家之大名,又已知先生是曾经的贵州画院(原贵州国画院)院长、省美协副主席、两届省政协委员,现任省政协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官衔等身,心中已有敬畏之情。及至见了先生,言笑晏晏,一室墨香,两杯清茶,相对而坐,交谈起来竟如相识多日的忘年之交,十分亲切。从先生行云流水的讲述中,勾画出一位心系黔山贵水、人生色彩丰富生动的艺术家。
喜爱艺术的人很多,而成为艺术家的不多,但最终成为艺术家的原动力总是相同的,即对艺术的爱与追求。引领先生走向艺术之路的第一位老师叫“兴趣”。
先生极爱画画,从小就喜欢在纸上画各种图像:猫、狗、鸟、兽、天上的云、地上的水、盛开的花、行走的人……,在“兴趣”这位“老师”的带领下,先生从自学自画中渐渐摸索出一些技巧和经验,兴味愈浓。后来上了中学,有位要好的同学的父亲是当时十分有名的国画家,在这位同学的引见下,先生遇到了艺术之路上的第一位真正的老师——刘知白先生。
知白先生是“艺术上承宋元,下接明清,既继承传统精髓,又注重形式的创新,最终法古变今,创造了中国泼墨大写意山水画的新技法,成为中国画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泼墨大家”( 2012年年底由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重读经典”搜尽奇峰——20世纪中国山水画选展对知白先生的评语),并且其人襟怀坦荡,意存高古,即使当时已盛名累累,但在面对着儿子领来的小小求学者时丝毫架子也无,反而在看了带来的一些画作之后十分高兴,夸赞这孩子很有天赋灵气,是块学国画的好料子。因此机缘际遇,在此后几年中,润生先生成为知白先生的小小学生。知白先生从十分简单的勾画手法教起,慢慢深入到皴、染等技法。每次教完基本功,就让润生先生回家自练,下次来就带着这段时间的画作给知白先生点评,然后再学一些新东西,如此循环往复。先生聪慧、勤奋、天资过人,又遇名师指点,那几年中积累了很多珍贵的经验,打下了扎实的“童子功”。
在跟着知白先生学画的时候,润生先生又不断临摹前人画作,诸如黄宾虹、张大千、李可染等大师的作品都通临了一遍。在此过程中,一方面不断汲取前人的长处,一方面将知白先生所教在临摹中进行更深入的领会,另一方面又不断摸索自己的特色,为日后的山水画创作奠定了基础。
1963年,17岁的张润生因为当时时局环境影响,停止了学业,进入当时的贵阳市工艺美术厂当学徒,跟着师傅学习翻制石膏工艺品。当时大家都是按照现有的模型来做,做好了就做成模子批量生产。艺术都是相通的,有绘画基础的润生先生在此过程中开始用泥塑的方法临摹一些古希腊雕塑模型,后来被师傅看到,大为赞赏。1964年就推荐先生去了当时很有名的江苏无锡惠山泥人厂进行深造,学习民间艺术创作的泥塑工艺。这段时间的学习,虽说表面上看起来和国画毫无相关,但另一方面锻炼了先生对立体造型的掌握能力,在后来的国画创作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66年中旬正值全国各美术院校招生,先生开始积极准备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考试,立志要考入中央美院进行专业学习。但造化弄人,考试结束后,“文革”开始了,之前的考试作废,先生又一次在求学道路上受阻。此时由于“破四旧”,国画也大受打压,先生不得不暂时放下对国画的追求,热情逐渐转移到雕塑和油画上。文革时期,由于各种政治需要,很多雕塑工作都找上了先生,包括很多群雕、群展活动,现在仍然存在的贵阳春雷广场毛主席塑像也有先生的一份功劳。在这段经历中,潜移默化的磨练了先生对各种艺术门类掌控能力。
由于“文革”的影响,先生虽不时的偷偷画些国画,但毕竟大半身心精力都被雕塑工作占据,如若照此下去,先生难保不会走向专业雕塑的道路,成为一个雕塑家,而生活总是充满戏剧性和转折的,先生重回国画创作道路的转折点是一次展览。
彼时“文革”刚过,百废待兴,各种文艺文化活动如同被冰封的种芽遇到等待许久的春天般,迫不及待、争先恐后的冒出头来,一时之间各种展览大有百花齐放的架势。此时贵阳市举办了一个国画展,要征集一批国画作品,这让先生动了心。先生拿起已有些生疏的毛笔,开始将心底已有些落尘的笔法技巧重温。终究天赋如此,底子又出众,一段时间后已游刃有余,创作出了一幅作品投了稿。这幅作品顺利入选并获了奖,此事大大鼓动了先生对国画创作的兴趣和热情,国画艺术大道再次在先生面前铺开。
作者观先生作品,第一观感是苍劲、浑厚、立体感极强、用色大胆,直击人心,特色鲜明。先生山水画秉持的原则就是要画出自己的特色,特色之一是用色鲜明、造型感强,特色之二就是立足于黔山贵水,地域民族风情浓郁。
世界之大,山川河流如何之多,而黔地的山水无疑非常具有特色。黔贵的山水风光一是因喀斯特地貌影响,奇峰俊秀,其间或溶洞深幽,或溪水淙淙,或瀑布激荡蜿蜒,此中大自然造化之妙趣真是千言万语难以细说其万分之一;二是黔贵地区少数民族众多,苗村侗寨、特色民居如珍珠般散落黔贵大地,民族风情独特多样,引人入胜。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交相辉映,异彩纷呈,自古以来吸引了众多来自各地的画家采风写生,先生的足迹更是走遍了这块土地。
先生说,自从重拾国画以来,贵州各地的山水民居不知已观临了多少遍。在那些没有相机的日子里,就靠着一支笔,一本纸,一颗心,走到哪里,记录到哪里,回来之后就浓缩、提炼,创作了一幅又一幅山水画精品。也因如此,后来条件好了,有相机了,先生就爱上了摄影,采风时用相机和速写本替代毛笔,拍摄了上万的照片和一本本速写集,再以笔墨融入宣纸之上。
听先生讲述到这里,记者已不禁感叹先生生活经历的丰富多彩,而除了作为一名著名山水画家,先生又承担了很多社会职责。
1980年,先生进入贵州画院(原贵州国画院)任专职画师,之后由于业务上的精熟和为人处世上的诚恳踏实,被大家推举为画院院长。回忆起刚当院长的日子,先生不禁莞尔:画院那时条件非常艰苦,地方小,东西杂,简直一个“脏、乱、差”。
新官上任三把火,先生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顿画院环境,该清的清,该留的留,该重新归置的重新归置,费了一番大力气,将画院整理得像个样子。接下来是重新装潢修葺旧房,但是没钱啊,怎么办呢?先生找到一些企业,以画作换赞助费的方式筹到了一笔钱,用这笔钱将房屋修整一新,又亲自带着画院的一众人下到乡村,收集石板、根雕、奇石等物来装饰画院,还亲自动手开辟了一个小花园。一番辛苦之后,画院从“脏、乱、差”一下变成一个非常漂亮、整洁、充满文艺感的地方。
外部环境改善了,先生开始着手提升内部的业务水平。先生在任时,画院的条件远远不如现在这么好,经费非常少,连一个小画展都难以举办。先生为了画院的业务水平提高和发展,想方设法的筹划举办画展、活动,屡次向上级单位要经费,屡次被拒,无奈之下,先生只能再次采用以画作换取赞助的方式来支撑画展的举办。在此期间,先生又同时被委任为省美协副主席,七届、九届省政协委员,职责越来越大,担子越来越多。记者好奇,是否会对先生的国画创作有影响,先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对于这个问题,先生如是说:“我是一名画家,职业是画画,但我作为一名社会公民,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责。虽然在有官职的那段日子里,公务、会议、人际关系协调、单位内部整顿之类的事日复一日,琐事繁杂,但我在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外,还是逼迫自己要挤出时间来画画。”而后先生笑道:“我现在退休了,虽然仍有杂事,但画画的时间多了不少,也自由了不少,所以现在我更加勤奋,要将那时候耽误的时间尽力补起来。”
记者采访先生的前两日,参加了贵州电信主办的关爱贫困山区留守儿童书画义卖活动,先生的画作也在其中。当提及此事,先生说,这样的慈善活动从他进入画院就未间断,无论是团体的还是个人的慈善活动,他都积极参加,尽力而为。在先生的观念中,自己作为一名专业画家,以前条件苦,现在生活改善了,条件好了,有能力帮助他人的时候就不应推辞,回馈社会是责任也是义务。“德艺双馨”应如先生是。
先生的家里,除了书香、墨香和满室的画作、照片外,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套精致的音响设备和成堆的唱片CD。先生笑言自己并不是音乐发烧友,但在工作或画画的闲暇,喜欢将音响打开,静静坐在沙发上,闭起眼欣赏各式各样的音乐,又或与几个好友一起,喝茶、赏乐、谈天,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在山谷中的人,会以为此谷就是整个世界,登上山顶之人,才会知道世界的广阔,才会想要走得更远。现在的先生,已可将繁杂公务放于身后,自由随心,但先生仍未放松对自己专业上的要求,认为自己与前人相比仍有差距。先生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好好梳理自己以前的创作,将长处和不足都整理出来,争取再出一批新的创作,在艺路上更进一步。正所谓,艺途漫漫无止尽,吾将上下而求索。谨祝先生心想事成!
张润生艺术简历
1946年正月出生于山东莘县,1958年随父迁居贵阳。自幼喜欢绘画。13岁跟刘知白先生学习传统中国绘画,其后并得到宋吟可、王振中等诸多先生、名家的指导和帮助。不断的深入生活,进行创作写生。
1980年调入贵州国画院专门从事中国山水画创作。作品参加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第七、第八届全国美展,首届全国画院双年展,全国山水画展及国内外各种展览。先后获得贵州青年美展一等奖,全省美展金奖。贵州省美展一等奖,华夏国际交流画展金奖,贵州省政府二等奖,贵州文艺创作二等奖,全国山水画展优秀奖、佳作奖。作品多次赴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济南、青岛、西安、大连、沈阳、郑州、香港、台湾地区及日本、新加坡、美国、丹麦、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法国等地展出。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毛主席纪念堂、中国画研究院、中央办公厅、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外交部、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人民解放军各部及贵州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省博物馆和国内众多大型宾馆、国外专业机构收藏。并多次发表于《美术》、《迎春花》、《国画家》、《中国书画》、《美术丛刊》、《书与画》、《贵州美术》、《贵州画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香港文汇报》和国内多种专业画集。贵州电视台、贵阳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有专题报道。本人被编入《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中国国画家辞典》、《世界华人美术家大辞典》。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贵州省第七、九届政协委员、贵州省国画院原院长、省政协书画院常务副院长、贵州省人大书画院名誉院长、贵州省文史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有《张润生山水画集》等20多种个人专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