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郭子仪通过提案指出,进一步规范我省校外辅导机构管理,维护受教育者权益。省教育厅对提案答复称,将通过整顿市场,取缔违法机构,健全规章,合理疏导,规范教育收费,强化财务管理等举措,切实加强对我省校外辅导机构的规范管理。因此,建议?
进一步规范我省校外辅导机构管理
□本报记者 曾 丹
校外辅导热潮不断
“权威考试专家指点”,“独家透露考试最新信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眼下的各种校外辅导班中,一些培训机构向学生和家长承诺“包考XX学校”或者提高多少多少分数,培训费也因此“水涨船高”,不少培训机构都打出了辅导一年收费上万的高价。
“近年来,考前培训费用也不断‘见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培训机构对考生“量身”开设的“包过辅导班”,仅仅只有半年时间,学费竟高达上万元,人称“天价班”。
近日,记者咨询了贵阳的部分校外辅导机构。一家英语考试培训中心推出了考试“套餐计划”:全套课程分为名师模块班、基础精讲班、强化提高班、高分实战课程和冲刺预测班;收费也是按班收费,其中名师模块班需要5000元,基础精讲班3000元,强化提高班需4000元,还有高分实战课程和冲刺预测班,一套课程需要1万多元。工作人员解释,所谓分模块教学,就是全名师授课,每位老师只讲自己最擅长的模块,确保培训效果,课时较长,考点讲解全面详尽,适合时间充裕的考生选择。
应试教育推高消费
“家庭消费支出中,子女教育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前不久,贵阳一传媒机构通过市场调研发现,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对孩子的教育可谓倾注了全部的心血。除了让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许多家长还将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校外辅导机构进行“补课”和“充电”,以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有些家庭的教育支出占了家庭养育子女费用总额的76.1%,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30.1%。”该传媒机构在调研中发现,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极度分布不均,更多家长选择了让孩子参加课外辅导,以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目前的教学形式和教学体制与社会发展及家庭的教育需求产生脱节,造成了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的巨大市场潜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我省的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成长迅速,市场规模巨大,课外辅导培训机构已逐渐发展成为校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外辅导服务基本上贯穿了学生的12年教育时间。”有专家指出,我国的12年的教育往往影响孩子的小升初、中考、高考一系列升学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学生一生的前途和命运。正是看到了教育消费市场的巨大份额,校外辅导机构近些年才越来越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校外辅导市场主要有大班授课、小班教学、“1对1个性化辅导”和在线教育等等模式。由于小班教学和“1对1个性化辅导”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等优势,在课外辅导市场成为主流。与此同时,个性化一对一辅导不断增长。预计个性化一对一辅导市场增长速度将超过大班和小班形式的辅导,未来市场份额将继续扩大。
“假期间,是孩子参加各种课程辅导班的‘旺季’。”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眼下繁忙的校外辅导班存在不少乱象,那些宣称“一对一”“独创教学法”的课程辅导机构,不少利用“中高考状元”“高分获得者”等进行夸大宣传,有的一期课程竟高达数万元。
“有些机构专门招募‘尖子生’进行免费培训,主要目的就是在升学考试之后将高分获得者用作宣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贵阳一家教育机构在其“2015年中考喜报”里突出宣传的“XXXX班”学员,实际上是去年4月份该机构在贵阳多所重点中学里集中选拔出来的“尖子生”,以免费培训换取中考之后的宣传权利。
“我们将孩子送到辅导班是为了查漏补缺,迅速提高成绩。然而,进了这个补习班,就好像进了一个无底洞。”有家长反映,一旦进入校外辅导机构,往往会被不断延长学习时间,直至中考或者高考结束才能“脱身”。
委员建言规范管理
“在小升初、中考以及高考的强大压力下,目前校外辅导教育市场空前繁荣,培训机构林立。”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郭子仪通过提案《关于规范校外辅导机构管理的建议》指出,从省教育厅的数据来看,我省已核发办学证书的就有近2000家。经过对各培训机构的调查,发现目前校外培训机构有以下问题:一是无办学资质违规招生。二是以工商登记代替行政审批。
郭子仪委员通过调研发现,各机构收费普遍较高,一对一的辅导形式呈普遍性,价格普遍在280至320元/每次之间,还有复读班、文化全托班等价格基本在每月4000元以上。也即如果一个学生以补一门课每周上一次计算,每月最低学费是1200元左右。而据课题组的调查,现在的初中、高中学生,尤其是初三,高三学生普遍在外补课两门以上,也就是每月仅补课费一项家长就需额外支出2400元左右。今年前三季度,贵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1982元。另一个问题是不少财务支出中存在着大量的白条,普遍不开具发票,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四是教师教学日常监管缺失。当前市场上的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体制,呈现多头少管状态。虽然教育部门负责审批发放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民政部门负责非企业证书登记,但面向中小学升学补习的众多机构,尤其是小机构,基本都未经教育部门审批,或者只是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或者直接就是几个老师合伙授课,根本没有任何登记。即使是取得了教育部门核发的资质的机构,在机构日常运行中也基本无人监管。
针对以上问题,郭子仪委员建议:一是整顿市场,取缔违法机构。对于目前已经存在的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应视其过去的经营行为和市场信誉度,酌情处理,可以改正的要求限期改正,不能补正的应合法取缔。对已核发营业执照的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各级工商、教育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相关信息抄告制度和联合检查整治机制,规范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的经营行为,并加强日常监督。各级教育部门聘请的教学督导应积极纳入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督工作中,不定期不定时的开展教学督导工作,以鞭策各机构加强日常教学管理,维护受教育者权益。 二是健全规章,合理疏导。鉴于目前国内教育资源不足,“功利性考试”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暂时无法消除的情况,建议在国务院尚未颁布经营性民办机构的管理规定前,颁布《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登记暂行办法》,有效规范全省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的业务活动,擦除社会需求与政策法规缺失的灰色地带。既为大量的辅助教育需求者提供教育教学的法律保障,又疏通了经营者的合理利益诉求。三是规范教育收费,强化财务管理。对于培训机构的教学工作,应由物价部门、教育局联合调研,每隔一段时期发布指导价格,禁止随意定价和随意涨价。同时确定发票管理,应当纳入税务管理的民办非企业培训机构使用的票据,要坚决纳入税务管理,而不论其主营业务收入是应税项目或免税项目,均应使用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防止出现税务管理真空。定期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税收专项检查,从严查处各类发票违章案件,以全面规范民办非企业培训机构的涉税行为。
整顿市场合理疏导
前不久,省教育厅对省政协委员郭子仪的《关于规范校外辅导机构管理的建议》提案进行了公开答复。答复称,2013年,省教育厅已组织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全省无证民办教育机构进行了摸底调研,并将有关情况报省人民政府。根据省政府要求,在充分征求各地意见建议基础上,该厅联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商局下发了《关于清理整顿无证民办学校的通知》(黔教民办发〔2013〕194号),要求各地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和“谁审批、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采取扶持与规范并举、疏堵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鼓励和敦促无证民办学校通过整改,取得合法办学资格;对整改后仍无法达到基本办学条件的依法取缔,进一步规范我省民办教育办学秩序,提高民办教育质量。
关于规范教育收费,强化民办教育财务管理问题,省教育厅答复称,2013年,我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放开了民办学校收费政策。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民办学校对接受学历教育的受教育者收取的费用,由民办学校自行制定,不再报价格主管部门批准;民办学校对非学历教育的受教育者收取的费用,不再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放开民办教育收费后,为保障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配合研究制定《规范我省民办教育收费行为的通知》,将对民办学校及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的收费项目、收费公示、退费、学历教育实行收费登记等收费行为进行规范。该文件正在征求意见。
“近年来,我省税务及教育部门加强了对经营性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涉税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督促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登记后按有关规定领用发票,做好发票日常管理。”省教育厅答复称,今后,该厅将配合税务部门进一步强化对经营性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发票管理力度,加强日常税务管理,严格发票等票据管理,杜绝“白条”等不符合税法和财务规定的列支凭证,逐步规范和提高经营性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发票管理。下一步,我该厅将配合省税务、财政、发改等部门,通过日常检查、深化宣传等手段,进一步规范我省民办学校票据行为,使用税务发票,依法纳税。
“目前,国家对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还不健全,民办教育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省教育厅答复称,下一步,该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对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审批、登记、管理等问题进行前期调研,待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后看,根据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做好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