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871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11-20

积极推动文化立法立规多措并举促进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李碧川

  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文化艺术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等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精神,结合贵州实际提出了加快促进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系列措施。当前,全省各文化单位和文艺工作者深刻领会中央、省委精神,掀起了贵州文化艺术建设的新高潮。

  中央、省委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文化的立法立规严重滞后,已凸显出与建设文化强国、经济强国和大国形象的要求远远不相适应,与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远远不相适应,与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事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基础环境远远不相适应,与规范文化市场,形成国际竞争力远远不相适应。因此,建议积极推动文化立法立规,全方位创新文化发展思路,多措并举促进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第一,积极推动文化立法立规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 自1999年的《文化立法纲要》出台至今,我国文化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新形势下,如何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安全、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文化立法势在必行。从国家层面而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要求。从文化强省建设而言,是加快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障。从适应新形势下文化新发展而言,是正确处理文化新领域新事务的新需求。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言,是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因此,文化立法建制应从三个层面着手:一是国家层面需建立健全一套全面统筹文化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二是地方层面需根据国家文化基层性法律,结合我省多民族文化发展实际,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三是各文化单位、行业、文化艺术门类层面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制定适合文化艺术发展和管理的规章、办法及制度等,规范管理,推动发展。

  第二,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全面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在全省上下努力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精神力量,坚守好我们的文化阵地、思想阵地和精神阵地。大力弘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和“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积极营造全省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爱贵州、建设家乡的浓厚氛围。

  第三,深入挖掘、传承和发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品牌工程”、“原创振兴计划”等,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精心组织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民族民间文化题材和现实题材重点项目的实施,全面加强当代贵州文化艺术的“高峰”创作。集中力量开展一系列有特色有声势有影响、引导性示范性服务性较强的重大主题文艺活动,多角度、多层面打造体现贵州风格、贵州特色、贵州气派的文艺精品和品牌。

  第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标准化、均等化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加强乡土文艺人才、民族文化传承人、民族工艺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把各艺术门类的创作基地与旅游文化创新区结合起来,整合打造,整体推进。

  第五,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规范文化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遵循市场规律,让文化市场这个“杠杆”更加灵活、充满活力。加快形成以市场整合文化艺术资源的有效方式,鼓励文化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在支持微小文化企业发展的同时,推动文化企业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贵州民族文化特色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第六,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构建全省文化产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产品的研发能力。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提升文艺精品创作、新闻出版、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创新发展能力。加快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与文化产业园区的融合发展,强化示范性园区、示范性企业、示范性文化产品的建设,开发一批具有贵州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推动贵州文化艺术产品的提质升级。

  第七,推进文化艺术的对外交流合作水平。围绕“多彩贵州”文化品牌,打造更多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品,积极延伸、拓展、丰富品牌内涵和外延,大力提升“多彩贵州”国际化形象。积极依托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央电视台等全国性文艺评奖、大赛大展、文博会、书博会等,让贵州文化产品“走出去”,在全国性平台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加强与国际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全面展示贵州文化艺术吸引力,增强美誉度。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