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866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11-12

“两小儿辩日”泛言

□李才华

  《列子》中有那两小儿辩日的著名故事如是: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文章写得如此实际,如此哲学,就不可不谓其匠心独运了。两个聪明能干的小孩子,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而形成切然不同的形同水火的观点和看法,并都有其不一样的常规而又正规的理由,且都有根有据、逻辑严密、始终如一地各持一执、不肯让步。使得那知识渊博、声名卓著的当代教育家孔子,也不能明确地判断其谁是谁非,且尴尬窘困得干巴巴地“不能决也”在那里。最后,又被两个既聪明伶俐天真无邪、又泼皮可爱童言无忌的娃娃嬉笑嗔怪切齿置疑且定性为“孰为汝多知乎?”

  从道家的哲学理论而言,列子是想通过此故事说明人间世和人生中的那远近、冷热、大小、多少、厚薄、长短、深浅、高低、粗细、轻重、上下、左右、内外、表里等等相矛盾相对立的哲学范畴相比较而存在的对立统一性和各自的相对独立性的深刻哲理的。

  就知识而言,任何知识都是无穷无尽的,即使是孔圣人那样的知识渊博学识高超者,也有其不知道得“不能决也”的解答不了的,看来本平常的问题。尽管,就是从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也是再正常不过的问题。但是,他却从另一个侧面真切地告诉了我们一个既深刻而又实际的真理,那就是:任何人的知识和认识都是有限的,并且是永远地有其局限性的。因此,就启发了那有一定知识且有上进心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勤深思、苦学习,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以不断地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知识无限,人生有限,更要尽量多地以自己的有限,刻苦耐劳勤钻苦研地多进入那知识的更多的无限之中。

  故事中的三人,那可爱的两小儿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日出日落现象中,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分析研究,并有依有据地各有见地地推导出自己的结论,其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钻和研的精神。并且,他们都始终如一地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意见、观点、结论,任你风吹雨打而没有轻易动摇的意向。这又是一种有自己的见识的、独树一帜独行其道的而并非固执己见的卓实行为。这种钻研和执著,是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实践的。

  当那于诸事皆有定论且能一针见血、一语破的、声名赫赫的大学问家冥思苦想也不能说出个一二三四、子丑寅卯、是非曲直的问题而无所适从地“孔子不能决也”时。可见一斑的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而不是强不知以为知的这种对待科学的真实而科学的态度,是何等的重要!

  这些,在我们日常的作风建设中,是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