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851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10-16

千里赴崇明

□王明相

  崇明岛与我们远隔千山万水,但它却是清水江的下游。尽管两地千里隔,可共饮一江水。古人说,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对我们而言,滔滔清水江日夜奔流,入洞庭,奔长江,汇东海,应是“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而千万年来由万里长江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崇明岛,这其中有多少颗沙粒来自于千年淘洗的清水江两岸?它好似一红润的舌条,衔于长江如海的巨口中,日夜舔尝着长江的乳汁。满怀着一睹长江奔流入海的梦想,一览那千万颗泥沙堆积而成的“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今年仲春时节,我有幸兼负公务考察的机会,千里穿行来到崇明,了却了多少年的夙愿。更由此,得以沿途看到并体验了许多原先没曾看过和体验的景观和经历。

  沪昆高铁

  前往崇明县是参观学习城市综合管理,主要考察污水处理与垃圾清运等业务。据介绍,崇明县的城市综合管理,尤其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及其可行,他们结合自身实际探索了一套较为可行的做法,很值得学习借鉴。而这些目前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和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却是薄弱环节。为此,县里安排相关人员前往考察,我有幸跻入此列。而这时,沪昆高铁上海至怀化段已经通车,我们因此得以直接从怀化乘高铁,耗时七个小时到达上海虹桥站。

  为坐上沪昆高铁,我们专门乘车来到怀化,然后换乘高铁。时间正是清明节前夕,春意正浓。当上午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我们就沿着北纬线一路东行。尽管隔着高等级的减速玻璃车窗,但在300公里以上的时速中,仍使我们享受到了御风而行的飞翔快感,看到铁道两旁的电杆像被砍到的芦苇,一排排往后倒去,那种风驰电掣的速度,的确让人产生难以言表的快意。上午还是万树争发的青山绿野,可下午出站时迎面扑来的却是东海的暖风,淡淡的海腥味顿然使人沉醉与轻微的晕眩。

  高铁的出现,的确缩短了时间,拉近了空间。往日乘坐一般火车20多小时,尽管多次提速,却仍然是咣当咣当慢慢地摇。如今的高铁只是小半天,何等快捷啊。

  长江隧桥

  到达上海站,出站就乘商务车直奔崇明岛。但从上海至崇明之间,必须经过上海长江隧桥。过去这项工程还没建成,两地之间往来唯靠轮渡,宽广的长江口,一片浑水茫茫,耗时费力可想而知。但如今隧桥相连,天堑变通途,两岸的往来便十分快捷便利。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是上海长江大桥与上海长江隧道的统称。这项工程可谓一项伟大的工程,它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又称崇明越江通道和沪崇通道工程,属于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中上海至西昌高速公路的过江通道之一,全长17.47公里。其中隧道长7.5公里,大桥9.97公里。

  隧道西起上海浦东区五号沟郊区环线立交,穿越西南港水域,在长兴岛新开河处登陆,接长兴潘园公路立交。隧道位于长江水下深度50米,盾构直径为15.2米,是世界上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已获世界最大直径盾构隧道项目候选世界纪录。隧道整体断面设计为上下双管隧道,两单管间净距约为16米,沿其纵向每隔800米左右设一条横向人行联络通道,内设三条(3×3.75米)车道,即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为每小时80公里。这条世界第一的越江隧道,据说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工程典范,从通讯信号覆盖,不伤眼照明,防疲劳内饰,以及完善的安全疏散设施,全都是依据人性化要求设计。但我们经过时,没有充分的感受,因为从进入到出来不过就是几分钟,囫囵吞枣的一下就过去了。而从隧道出来,沿地面横穿长兴岛,行走一段路程后就奔上大桥。

  上海长江大桥起于隧道长兴岛登陆点,由长兴岛东部偏北跨越长江口东北港水域至崇明岛陈家镇,工程全长16.65公里,其中接线道路6.68公里,跨江桥梁9.97公里,设计车速每小时100公里。桥面两侧预留了宽4.15米的空间,今后供轨道交通使用。跨江桥梁总共154跨,其间设有满足远期3万吨级集装箱及5万吨级散货船的主通航孔,满足3000吨级船舶通行的辅通航孔。主通航孔的结构形式为主跨730米双“人”字形塔柱,塔柱高212米。如此雄伟的大桥,横跨在长江口上,的确是人间的伟大创举。我们要求开车的同志适当放慢车速,好让我们能借此一览长江如海的滔滔壮景。

  崇明的传说

  崇明岛位于长江出海口上,东与江苏省启东隔水相邻,东南濒东海,西南与上海浦东新区、宝山区和江苏省太仓市隔江相望,北同江苏省海门市一水之隔。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主岛崇明岛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13~18公里,形如卧蚕,横浮江中,它旁边的横沙、长兴两岛,犹似两滴珠露,与之互成犄角,组成崇明县,面积有1400平方公里。崇明县下辖16个镇和2个乡,县政府所在地城桥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三岛户籍人口总量为68.8万人,是中国至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最大的沙岛。

  崇明岛的形成与长江江口的演变是相连在一起的,它是新长江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产物。长江奔泻东下,流入河口地区时,由于比降减小,流速变缓,所挟大量泥沙由此逐渐沉积,一面在长江口南北岸造成滨海平原,一面又在江中形成星罗棋布的河口沙洲。因此,崇明岛便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河口沙岛。它从露出水面到最后形成,据说经历了千余年的涨坍变化,而这一变化在民间却有一个传说。即东晋末年,孙恩农民起义失败,起义军的几排竹筏飘浮至靠近东海的长江口,搁浅于江边的泥沙中,而这些竹筏又拦住了滚滚长江带来的沙泥,便逐渐形成沙嘴。起初这片沙嘴尚没完全露出江面,随着江水海潮的涨落,时隐时现,给人一种神秘之感。有人说它既像怪物,又似神仙,即“鬼鬼祟祟”又“明明显显”,于是起名“祟明”。后来沙嘴泥沙越积越多,并又高又大,不再受潮涨潮落影响,见其气势壮观,人们不仅不视为怪异,反生崇敬之情,于是便把“祟明”改称为“崇明”。由此亦可知,崇明岛形成至今,其历史大约是千年以上。

  崇明的变化

  我们在下午四点二十离开上海虹桥站,经过上海市区和上海隧桥,真正到达崇明县已经是傍晚的六点钟。进入崇明岛,一眼望去,是一片望不到边的广袤平畴。平展的道路,整齐的林荫,别墅似的民房,草地田园,一派春意盎然,美丽如画。崇明岛与繁华的上海市不过一水之隔,那边是大厦林立,人流滚滚,车轮滚滚。这边却鸟语花香,宁静安适,桃花源似的另一世界,真可谓天上人间的不同,咫尺之隔,差别怎这么大?

  我们到崇明之后,按照行程计划,先后参观了县里的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处理设施、管理程序,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具体做法,还进行了座谈,又到乡镇村参观了当前崇明县的清洁文明行动。可以说,所到之处,无不是环境优美,生态优良,富足安乐的景象,整个崇明岛,就好像是一座大花园。管里的规范到位,秩序的井然,也是非同寻常。据了解,崇明岛当初其实并不如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崇明岛也曾工厂林立,乌烟瘴气。尤其在岛四周的滨江地带,到处是横陈的船只,到处是流淌的油污,在岛内更没有一寸干净的土地。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崇明便逐步探索生态发展的路径。尤其到2005年,上海市政府批准《崇明三岛总体规划(2005-2020)》,明确了崇明三岛的功能定位,提出把崇明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崇明从此迈上了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征程。近十年间,崇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色能源实现从无到有的质变,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一批批关停迁,符合生态岛功能定位的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然而,在我们座谈时,崇明县政府办的一名副主任跟我们介绍说,崇明县是整个上海市最贫困的区县。2014年全县财力只有46亿,人均可支配收入14900元。但是,当我们询问,每年市里的转移支付是多少,他说一般都在一百个亿左右。一百个亿,这是什么概念?大上海真正是大富翁啊,一年财力几十个亿还说是贫困县。后来,他们的绿化市容局的局长说,他们每年在行道树的绿化上经费大约是三个多亿。水务局局长说的则更多,他们每年花在岛上河流、沟渠的绿化与整治,不少六个亿。他说,当然我们在供水方面不主张由私人投资,这样不安全。

  什么叫贫富悬殊,什么叫东西差异。崇明之行,我们便深深的体会了。到先进的地方参观学习,很有必要。但是有很多东西却是很难学习的,你也是无法学习的。看完之后,只能暗暗羡慕,或者说只能感叹,甚至是生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