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活动载体 树立示范典型
织金为非公企业注入“红色动力”
□曾赫男
近年来,织金县在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从党组织的覆盖、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丰富活动载体、树立示范典型等方面入手,不断激发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力,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为非公企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抓组建 强基础
在工作中,该县把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的覆盖作为基础,切实筑牢非公党建工作基础。一是调查摸底“底数清”。每月,组织各乡镇(街道)对辖区内的非公企业进行摸底排查,随时掌握企业的职工、党员人数等情况。同时,每月由县市场监管局提供全县非公企业的注册名单,从源头上掌握党员情况,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抓实组建“无遗漏”。根据每月摸底排查情况,按照“应建必建”的原则,对规模较大、生产经营稳定、且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企业,鼓励单独建立党组织;对党员人数暂不足3人的,则全部采取挂靠所在村(居、社区)党支部的方式建立党组织;对暂无党员的非公企业,则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其开展工作,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三是群团组织“互助建”。由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工作委员会牵头,联合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等单位,根据企业规模,指导企业建立工会、团组织和妇女组织等。目前,全县共有422家有党员的非公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其中单独建42家,挂靠建378家,建立工会组织136个,团组织84个,妇女组织71个。
抓机制 强保障
在工作中,织金县不断完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保障机制,让非公企业党组织有人干事,有钱办事和有场所办事。一是落实人员保障。严格按照守信用、讲奉献、重品行,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热爱党务工作和熟悉群众工作的标准,选优配强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并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从县四大班子、县直机关、乡镇(街道)选派318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到802家非公企业,确保有人做事。二是落实经费保障。采取党费全额返还,税前列支、企业自筹等方式,确保所有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达5000元以上。三是落实场所保障。按照“六有”标准(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采取资源整合、企业自筹、上级党组织支持相结合等方式,帮助全县单独建立党组织的44家非公企业建立了固定的党组织活动场所,确保有场所干事。
抓活动 强发展
该县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不断激发非公党建工作活力,提升非公党建工作水平。一是扎实开展“非公党建集中服务月”活动。整合县市场监管局、县地税局、县工商联、县安监局等单位资源,积极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宣传月”、“诚信私营企业宣传月” 、“非公企业就业服务月”等8个主题活动,集中服务力量,助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积极开展“百名干部联企助发展、百户企业联村助小康”活动。从县、乡镇(街道)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了100名政治素质好、协调能力强、熟悉党务工作、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联系100家企业,并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抓好党建工作。选取10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与10个贫困乡镇结对,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总体发展规划等方面对贫困乡镇进行帮扶;鼓励和引导100家有一定帮带能力的非公企业与100个村结对,在产业、项目、智力、文化等方面进行帮扶。活动开展以来,各联企干部共深入企业300余次,帮助企业代办审批事项81件,解决企业实际困难177个,企业帮助联系村建立产业合作社24个,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资金171.7万元,参与54项公益事业建设,开展公益捐赠49.4万元。
抓典型 强引领
为强化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影响,树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风向标,该县每年都培养3个以上非公企业作为县级党建示范点,为其他非公企业作示范。一是抓制度建设。督促示范点建立健全劳资关系协调、职代会、党组织班子成员联系车间(班组)、“三会一课”等工作制度,切实发挥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的作用。二是抓党员教育管理。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计划,以座谈交流、集中学习、文娱活动等方式,组织企业党员学习党建知识及企业发展壮大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企业文化。三是抓党员作用发挥。积极开展“三有三无”、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三亮三比三评”等一系列活动,把党建工作充分融入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形成了企业发展与党建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该县非公企业党员和党组织共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合理化建议481个,开展技术革新项目210个,为群众和社会做好事、实事1109件,切实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在企业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