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823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8-20

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的思考

□刘大泯

  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于5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颁布了关于统一战线的第一部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研究统战工作面临的形势、扎扎实实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需要不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以及怎样巩固统一战线等重大问题,是指导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统领性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做好新形势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统战工作是一门科学,没有很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是做不好的。统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疏通统一战线历史,坐到心明眼亮,同时还要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掌握统战工作的个中门道,善于处理各种复杂敏感问题,努力成为行家高手。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为我们将统一战线科学化、制度化、规律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指明了方向。

  建设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的意义和作用

  毛泽东等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提出了党的统一战线是取得革命建设胜利三大法宝,奠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战理论的基础。长期担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长的李维汉同志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就多次重申“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到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战工作是一门科学”的阐述,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的重大深远意义和作用。

  1、开创中国特色统一战线学有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统战理论从1848《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迄今一个半世纪。在国际共运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及各国统战工作者都对这一学说有不少精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主张,这些都为我们建立系统的统战科学提供了理论指导。然而我们不能满足于经典作家的现成结论,马列主义理论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都是不断发展壮大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各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文献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难免受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得出的结果对当时所处时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迄今100多年的发展,世界经济和政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的统战学更应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战学说的内涵。

  2、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有利于丰富“四个全面”战略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并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每一项都是系统工程,要完成如此宏伟艰巨的战略性任务,必须发挥我们党在政治上的巨大优势,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实现最广泛的团结和联合,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使统一战线成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宏伟目标的强大力量源泉。研究中国特色的统战学,有利于从大局上把握形势,拓宽视野、提高认识,对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3、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有利于解决统一战线出现的新问题。当前我们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统一战线既不同于民主革命时期,也不同于过渡时期及革命发展初期。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系的实施,我们必须从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出发,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解决我国统一战线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一致性与多样性的问题;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关系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问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问题;“一国两制”对统一战线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新时期党的民族和宗教问题等等。这些重大问题都是统战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重点。中国特色的统战学当然需要对这些问题作出明确的理论研究,需要从大量纷繁复杂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揭示出问题的本质,给人以规律性认识,并从这些认识中进一步引出统战政策的基本结论。

  为何要建立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

  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时代和社会的客观需要。统战理论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的统战学的建立是来自于时代和社会的客观要求,是为了满足和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需要。时代和实践向前发展了,统战理论研究也必须前进。

  1、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说的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和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科学理论为支点,吸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智慧,广泛借鉴并运用当代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可用的成果,综合研究我国政治领域和社会研究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错综复杂现象,以独具特色的视角分析解决中国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多党合作就是各个政党围绕国家权力结成的政治联盟,联盟的领导者和同盟者之间实行政治合作,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基于多党合作的协商民主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又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阶级阶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和政府要正确处理各阶层关系就要正确认识这种关系。再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交织,问题错综复杂。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要以民族学和宗教学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从政治联盟的角度,着眼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着眼于协调政府同宗教界的关系,探索如何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各民族人民群众,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统一战线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新的生长点。

  2、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科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各个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统一战线汇聚了党外各方面代表人士,在反映统一战线各个方面成员诉求、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民主监督、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着眼于如何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中党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作用;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如何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发挥党外各方面代表人士的作用,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质量和水平。统一战线学充实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学,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维护国体,完善政体,抢占意识形态制高点的重要理论武器。

  3、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我们党从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革命党,到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执政党,统一战线都是重要的法宝。今天,我们党成为建设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执政党,统一战线更是我们的独特政治优势和需要更好发挥作用的法宝。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把各个方面的人心都凝聚起来,把各个方面的力量都汇聚起来,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就必须处理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这些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重点研究者五大关系,科学地回答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变迁迅速的超大型发展中国家,如何既促进全体人民的一致性,又尊重和保持不同政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阶层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各方面人民的多样性;如何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如何既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又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如何既形成无神论者和有神论者政治上的团结合作,有互相尊重各自的信仰,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如何既维护工人阶级和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又照顾新的社会阶层的合理利益,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推动和实现全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如何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实现和平统一,又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异,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团结广大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用统一战线正确把握和处理这些重大关系,对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人民最广泛最有效的政治参与,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作者系民进省委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