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抒情与哲理于一体
——李报德先生诗词评析
□刘庆鹰
李报德先生的诗词,情感动人,意境深邃,语言质朴,叙事真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令人感佩、赞叹。
作为一名老军人和优秀公务员,报德先生的诗词,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骨,蕴含着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在数十个春秋的学习、思考与创作中,报德先生始终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在思想、感情、语言上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心中有人民,脚下有生活,笔墨中充满百姓情结,同时他的作品历史意识很强,能够感知社会发展方向,革命激情与生活热情相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汇,不断奉献出具有强烈时代精神和浓郁民族风格的佳作。
报德先生的诗词还有一个鲜明特色,就是除了现代诗、白话诗,其它如四言、五言、七律、五律、词牌等古诗词样式他皆能熟练运用,并且已掌握其基本韵律,声、调、韵、仗、偶、排偶、格律运作,在他手上均较为自如,放得开收得拢。看得出,报德先生写诗词笔到情来,体例信手拈取,视诗词的内容,选择其适用的体例,且不拘一格有突破、有创新,形式取决于内容,这一点足见其扎实的古典诗词功底和开放的“古为今用”的力道。
具体来讲,报德先生的诗词,有三个方面的建树尤其值得肯定。
立意深邃 诗笔豪放
报德先生的诗词,无处不见豪放笔触、雄壮吟咏,俨然儒将、诗家。他的诗词都有一个相同亮点,即境界高阔、立意悠远,蕴蓄厚重的人生哲理,这些都源于他长期积累的丰富的生活体验、艺术体验和生命体验。如《登黔灵山》之三:“松下问老者,言今八十三。鹤发而童颜,朗目配美髯。请询健身道,挥手指云端:黔灵是妙药,只要肯登攀。”这首诗,读来韵味无穷,感触良多,颇具人生魅力,不可不读,尤其是中老年人读后则更受益。我也是六旬老翁,读此诗,心同此理,为之动情,一下就与报德先生的思绪连在了一起,境界得到升华。如《忧思·六》:“房开赚钱急,高楼多林立。腰包但见鼓,耕地日渐稀。亿兆中国人,何处供大米?须防泡与沫,慎待GDP。”这首诗洋溢着报德先生直面现实写作的勇气,锋芒怒指欲望对人性的钳制、资本对灵魂的扭曲,体现了报德先生忧国忧民的立场、激浊扬清的精气神和辩证的思想认知能力。我们的时代,非常需要这种在现实的潮涌中挥洒激情、针砭时弊、创造共鸣、振奋人心的作品。
引典论今 壮烈抒怀
大凡吟志抒情之诗,难避开引经据典,但引典并不容易,引得当是点睛之笔,引不当则显得繁絮乏味。报德先生在“乱点鸳鸯谱”诗词辑中,写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曹雪芹、项羽、曹操、孔明、刘邦、秦始皇、韩信、岳飞、宋江、司马迁、老子、孙子、庄子、墨子等诸多历史人物,数次用典都较为考究,给读者以美感和启示。且看《岳飞》:“风波亭上云低垂,‘莫须有’罪杀岳飞。黄钟毁弃瓦釜鸣,历史从来多吊诡”。笔者自幼对岳飞极为崇敬,办公室多年挂着岳飞的“满江红”词,报德先生短短28个字就把岳飞遭遇、历史阴霾、世人警醒刻画得入木三分。吟此诗,笔者眼前总是在不断闪现出岳飞的身影,闻听“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闻听“抬望眼,仰天长啸”,闻听“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闻听“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引申出来的是岳飞一腔报国宏愿,引申出来的是岳飞死不瞑目,引申出来的是风波亭悲剧再不能重演。“莫须有”罪杀岳飞,“莫须有”这个典用得好!另外,一个“杀”死,何等惨烈,何等悲壮,何等振聋发聩,何等石破天惊,何等警示后人!
其它,且看《项羽》:“侠骨柔肠勇霸王,阵中取首如探囊。可叹垓下楚歌起,不敌沛公一流氓。”“不敌沛公一流氓”——充满历史沧桑感!且看《张飞》:“长坂坡上一声吼,河水倒流山亦走。趁醉拿翻豹子头,英雄每被小人收。”“英雄每被小人收”——满纸悲情、无奈,古往今来多少豪杰折翅于小人,令人扼腕叹息。且看《鲁智深》:“路见不平心生气,三拳揍死镇关西。狗肉和尚人称花,禽流来了敢吃鸡?”“禽流来了敢吃鸡”——好幽默好活泼好灵气,花和尚形像刷地在纸上站立!且看《李逵》:“三板鬼斧李逵恶,一阵旋风卷山窝。不认皇帝认公明,夺个鸟位送哥哥。”“夺个鸟位送哥哥”——真性情、讲血性的“黑旋风”活脱脱扑过来也!且看《猪八戒》:“九齿钉耙一汉莽,何惧妖怪气嚣张。嘴馋好打小报告,取经常惦高老庄。”“取经常惦高老庄”——写人情写人性写特色,淋漓尽致,骨肉丰满。且看《邓丽君》:“一代歌后殒海外,丽君美声多怨哀。倾倒粉丝天下人,华佗无奈小哮喘。”“华佗无奈小哮喘”——天籁般的歌声余音绕梁经久不绝,作者对邓丽君不幸离世报以深切的同情与哀悼,表达了多少人的情与悲。是啊,天妒英才,歌后早逝,上苍,你好不公!且看《牛郎织女》:“牵牛织女隔银河,七夕见面流泪多。地上田土少人种,天宫物价涨了么?”“天宫物价涨了么”——堪称神来之笔,让人百味杂陈,感触良多,思想升腾。且看……
激情烧灼 震撼心灵
报德先生的诗词,豪放中也带着婉约柔情,但这柔情是深蕴于豪气之中、真诚之中的。其中念母、悼父、咏妻、示女、怀念战友之作,情切切,意绻绻,思悠悠,语言灵动,诗韵盎然,真挚感人,颇具举一反三的价值。特别是《清明祭母》,将原汁原味的母爱与儿子的愧疚深度融合,提炼出直奔灵魂的主题,甚为打动人心。
清明祭母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
母亲坟头草青青。
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可母亲在儿的心上,
是一株永远的长青藤。
儿时的冬天很冷,
我总比别的小孩穿得厚,
尽管衣裤订满了补丁。
上学来不及吃饭,
你把饭菜送到教室,
守望着我虎吞狼饮。
三年困难时期,忍着饥饿,
你不准我偷食公社的红薯,
说饿死也不能不要自尊。
你把你的定量粮腾些给我,
有时还塞给我几角零钱,
说窜长的身体需要养份。
可回过头又特别叮咛:
不要光买吃的哈,多买点书看,
当一个肯读书的好学生。
为重建被火灾吞噬的房子,
你每晚在磨房劳作到三更。
可总是催我早睡早醒,
生怕耽误明天的课文。
长大后我参军作战,
你整夜整夜悬着一颗心,
直到平安归来,你含着热泪,
给我做最爱吃的豌豆粉。
你是一双小脚,
却承担了山一样的重任:
恭上抚下,温厚慈仁,
勤俭持家,友邻睦亲。
为了这个家,
你的脚虽小,
却有走不完的路程;
你的体虽弱,
却有使不完的韧劲。
母亲呵,母亲,
儿子长年漂泊在外,
不能为你端药待寝。
你晚年眼花重听,
常倚门凝望儿的归影。
你来城里小住,
我没时间陪你,
让你孤寂地守候了许多个黄昏……
你弥留时我接到电报,
赶回老家躯体已经冰冷。
愧疚的心阵阵发紧,
拉着手却已阴阳两分。
只有年年清明,
到你坟上挂一束纸青,
盼它像一个忠诚的卫兵,
守望着你孤独的魂灵。
母亲啊,母亲,
儿此时正匍匐在你的坟前,
怅对青山隐隐,
忍听子规嘤嘤。
萋萋芳草无言,
未哭早已吞声。
《清明祭母》,刻画人的悲伤、痛苦,呼唤亲情、孝心,颂扬道德、人品的圣洁、高尚,善于用触动人性与人情的细节拍打人们的良知,激发人们的亲情,弘扬尊老敬老、向上向善的力量。读得人泪湿衣襟,深受感染,堪称难得的动人心魄的力作。是啊,谁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一个大写的人字,每个母亲都是一本读不完的厚书,每个母亲都是一头吃的是草却倾尽乳汁喂养儿女的牛。我也曾经写过母亲,里面有这样的话:“儿小的时候,母亲把儿紧紧抱在怀里;母亲衰老了,儿把母亲紧紧抱在怀里……天下人哟,多拥抱一下年迈的母亲,多拥抱一下这头将累死的老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报德先生《清明祭母》通过对母亲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你、我、他等许许多多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与赞美之情,给人以铭心刻骨的感染与启迪,具有持久而深刻的艺术魅力和普遍的教育意义。
报德先生几十年的征程始终与时俱进。如今,他又抖擞精神,朝着下一个目标搏击。笔者深信:以报德先生大家公认的智慧、胆识、学养、人品和军人作风,他将“狂草”出新的诗章、新的春华、新的人生境界!